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3 23:59:09瀏覽2797|回應1|推薦6 | |
「所有侯麥的電影都內含一個公設:慾望,永遠不會是一個人獨自的事,而且就是因為慾望想要使自己實現,這就造成原先的慾望衍生出另一個慾望;而這其實就是原來那個慾望的反射。」 (頁102) 《沒有故事的故事:侯麥的電影世界》,作者:帕斯卡‧博尼澤(Pascal Bonitzer),譯者:鄭淑文,1997/11(初版),台北:萬象圖書(電影眼系列之9)。
上圖:侯麥【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2007,又譯【愛情誓言】)──法國名導演侯麥的封刀之作,把400年前的愛情故事變成清新小品,眾多俊男美女猶如春日園遊會。 牧羊人賽拉東和牧羊女阿絲特蕾原本是一對甜蜜情侶,卻由於誤會而分離,賽拉東被湍急的河水沖走,阿絲特蕾以為情人已經死去,既懊悔又傷心;其實他們的愛情試煉才剛開始-17世紀法國作家杜爾菲的鉅著《阿絲特蕾》,終於在400年後由艾力侯麥拍成電影。
原著用了洋洋灑灑的60冊來書寫,經過侯麥舉重若輕的改編,卻成為清新小品;電影匯集多位年輕的俊男美女演員,令全片洋溢出不可休止的甜蜜青春氣息。 同步閱讀 一,〈新聞動態〉:§ 紀念雋永侯麥 「光影映畫影展」重映【綠光】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導演艾力克侯麥(Eric Rohmer)11日於巴黎辭世,享壽89歲,留下許多迷人雋永的影像,侯麥是新浪潮導演中最晚發跡,卻最能保留新浪潮原始精神的佼佼者,本週末將在真善美戲院登場的「光影映畫影展」將重映侯麥的經典之作《綠光》,讓影迷緬懷新浪潮永遠的大師光彩。 《綠光》(1986)是侯麥奠定影壇地位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喜劇與諺語」系列中最詩意浪漫的一部,替侯麥贏得當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更是許多電影人的啟蒙影片。 侯麥電影始終關注細膩人性,無論時空如何變換,他所陳述的依然是永不退流行的人生課題。而綠光指得是日落前的最後一道光芒,在萬里無雲的天空,太陽要落入地平線時最後一瞬間出現的淡綠光芒,很難看到。不喜以特效處理電影的侯麥為了拍攝真實畫面,在全球各地可以看見的地方都架設了攝影機,就是為了等待綠光。最後出現在片尾的一道綠光,是侯麥留給世人的奇蹟。 為了紀念這位雋永的大導,真善美影城特別在本月16、22、26日三天的晚場,重映侯麥描寫期待最偉大的作品《綠光》,詳見戲院櫥窗或聯影部落格查詢。(自由時報,2010/0113) 二,§ 侯麥的「可愛」小檔案 1920年出生的艾力侯麥(Eric Rohmer,1920-2010/0111),是法國電影新浪潮中最老卻最晚贏得國際注目的電影作者。 和新浪潮其他四位大導演一樣,他出身自電影筆記的影評人身份,1957年他與夏布洛合寫了心目中巨人希區考克的作品論述,1958年他則接下巴贊遺留下的電影筆記總編輯之職,長達六年之久,這段時間也正是新浪潮風起雲湧的歷史時刻。 但在這個關鍵時刻裡,他創作的《獅子的印記》(Le Signe du lion)卻無奈地備受漠視,和年少得意的楚浮、高達,境遇大不相同。直到1963年他卸下總編重責,新浪潮也平息之後,改編自他小說集「六個道德故事」的作品陸續面世(從62年《蘇珊的愛情事業》到72年的《午后之戀》),才將他帶上國際名導的地位。 曾在學校交過文學課程,本身也寫小說的侯麥,一直將文學與影像結合的自然與恣意,他的作品充滿了文學與哲學的氣味,透過故事中男男女女的口,大篇幅地陳述著他說也說不盡、關於愛情與道德的雋永人生智慧。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男歡女愛,也因而能有飽足的人文素養,有教人餘韻不絕的深度。侯麥的電影另一大特色,就是細膩的人物心理描繪,即使是略顯扁平的典型角色,也能變得●可愛而且充滿魅力。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