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16 11:53:08瀏覽2307|回應1|推薦1 | |
1‧ 說來好笑,剛放榜的金球獎名單,好萊塢壞小子柯林法洛赫然登上(喜劇/音樂類)影帝,許多評論家真是跌下桌趴落地,四處尋找眼鏡碎片。 這部影片之前在世界各地上映時(台灣是去年八月底上片),被許多媒體捧上天,還說是媲美昆汀塔倫提諾的【黑色追緝令】,這在對電影稍有涉獵的人看來真是個笑話。 就事論事,【殺手沒有假期】最多只是個二流影片。它的對白之於【黑色追緝令】,簡直像老太婆的裹腳布,硬是擠不出一絲殺手的冷酷與心理深度;它的氣氛塑造與場面調度之於【黑色追緝令】,硬是擠出了奶昔與法國隆河谷地紅酒的天壤別;它的演員講起來恐怕是最好笑的,影片越到後面,你越發現第一男主角其實不是年輕殺手柯林法洛,而是那個嘮叨個不停的老殺手布蘭登葛里森(【哈利波特】系列的「瘋眼魔」穆迪)。 柯先生在片中的演出,接近於一個心不在焉的中輟生,貼近於一個不知怎麼鬧起來的壞小子,逼近於眼眶四周不時旋轉著傷感風砂的徬惶殺手。 今年金球獎頒獎幾乎把所有文藝片全部掃地出門,商業片【貧民百萬富翁】大獲全勝,一反過去金球獎的文藝大傳統,全球金融風暴還真使得金球獎,變臉變到自己家! 說來好笑,【殺手沒有假期】號稱探討殺手心理的電影,其實是一部婆婆媽媽的殺不了手的電影,其實是一部用觀光去重新包裝殺手類型的電影。真正令人笑破肚皮的是,電影片名打的是有「北方威尼斯」美譽的比利時的布魯日, 電影說的是, 2‧ 說來不好笑,電影確實有點鳥,演員似乎也很鳥,那麼我們還追著金球獎的屁股跑幹什麼? 不,我們不跑,我們要做的是擦亮我們的兩隻眼睛:一隻瞭望我們的國際大敵,中國;一隻盯緊我們的文化深度。 先說前者, 因此,第一個看吧,身處當代社會的我們(觀眾與檢調單位)可千萬別忘了,當今世界潮流的洗錢聖手中,女人的機率之高,只有「風雲」堪能形容之。 第二,向來在電影中愛演玩世不恭的壞小子的 這些中國的「玩世」天王們,除了跟當今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同樣對「崇高的道德理想與信仰」不肖與百般嘲弄外,身上還帶著一股(源自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式?)「發狠的痞氣與潑辣勁」。我們發現這股「痞潑勁」,不僅在文化界與影視界「氣」壓我們台灣人,甚至在政界與商界往往借此製造出許多晃點台灣人的氣勢與氛圍。 說來不好笑,這兩點正是身為島國小民的我們,遇上「泱泱大國」的中國,眼睛特別要擦亮、心理建設特別要加強的地方。 3‧ 我們另外一隻眼睛要看清的是,這部愛爾蘭出資、英國佬導演的影片,真是天下文章亂抄抄── 第一, 就讓我們先看2003年一部名氣不大的比利時電影,說的事怎麼看都跟【殺手沒有假期】長得像兄弟:【The Alzheimer Case (殺手記憶)】。電影講的是,一位得了阿茲海默症的殺手受雇去取回證據並殺人滅口, 但當他發現雇方要他殺的是一位年僅12歲的雛妓時, 他不僅斷然回絕,還叫雇主別動她。老闆怎麼可能聽他的,不僅派了另一個人殺了小女孩, 同時也要追殺他。 第二, 比利時最有名的國際大導演達頓兄弟──他們是截至目前為止,拿過兩次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中四個大導演中的其中「之一」──,他們拍的電影真的很不好笑,這對以紀錄片起家的兄弟檔總愛拿「小孩」當題材。 2000年,首度拿下金棕櫚大獎的【美麗蘿賽塔】,拍的是18歲的少女;2005年,二度拿下金棕櫚大獎的【孩子】(該年受邀帶片來台參加金馬影展),講的是20歲的搶劫慣犯。他們在2002年拍的【兒子】,也將該片男主角奧利維耶古爾美推上了坎城影帝寶座,電影講的就是兒子意外被殺了,死了兒子的父親卻嘗試扮演殺子仇人的代理父親,他用盡力氣去了解,這個與兒子差不多年紀的小孩,當初為什麼下得了手? 原來,在比利時的電影社會中,這類(不忍)殺小孩的題材,早就是個大傳統。【殺手沒有假期】在這個大傳統中所開出的一條新路的辦法,就是採取一種娛樂的手法,或者(戲謔化的)觀光,或者玩世(不恭)。 那麼,【殺手沒有假期】在如此嚴酷的老題材上添加玩世不恭的效果又如何?台北票房200多萬;美國票房770萬美元;英國是470萬英鎊。而它的製片費則是1500萬美元。 難道這就是娛樂加身在如此冷酷題材上的「代價」?難道全球金融風暴所真正反映出來的,正是人們不恭地玩世多年所激爆出來的冷酷後果? 好笑的是,我這時卻突然思想起比利時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演員,奧黛莉荷本(1929~1993),她那像孩子般燦爛的笑容,散放出比金球更溫暖、更誠意萬千的光芒。 巧又不巧的是,她最受世人知曉(且因此在奧斯卡封后)的影片(1953)也跟「假期」有關,只是地點不在她出生的故鄉布魯塞爾,她在片中批上中輟公主的外衣,是一個溜到羅馬街巷觀光的24歲大孩子。 奧小姐曲手縮腹地恭敬玩世,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