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23 04:56:10瀏覽5248|回應1|推薦21 | |
混搭牛排好滋味:美法 fusion 牛排 @ 九龍海港城 BLT Steak、英式經典牛排 @ 香港上環 Gough’s on Gough、美日 fusion 牛排 @ 華國牛排館(台北 華國大飯店) 從高中就前往美國讀書、一直到攻得碩士才返回台灣工作的貓兒,早從那段歲月開始,貓兒的飲食習慣便深受美式風格所影響(比方說吃牛排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在西岸的舊金山、LA和西雅圖,中西部的芝加哥、Omaha及Minneapolis,還是東岸的紐約、華府與波士頓,美式牛排外層酥脆、肉質腴嫩多汁,富油花且帶有嚼勁的豪邁口感,直至今日,仍會令人懷念不已。然而工作繁忙的貓兒,假期實在有限(若只為了一客牛排便立即飛往美國,自然不容易),所幸貓兒目前經常活動的範圍內(包括香港、上海與台北),還是有不少優質牛排館可供選擇,讓貓兒每隔一段時間就可大快朵頤。 談到香港的牛排館,在港島及九龍熱門商圈裡,其實就有好幾間國際知名的連鎖品牌,像是來自蒙地卡羅的Beefbar(擁有港澳米芝蓮一星評價)、海港城的BLT Steak、尖沙咀中心的Ruth’s Chris、中環嘉軒廣場的Lawrys The Prime Rib、都爹利街的Wolfgang’s Steakhouse、喜來登酒店的Morton‘s of Chicago等等;貓兒的舊作已分享過Wolfgang’s(文章請點這裡),這一篇就以由法裔名廚Laurent Tourondel所開設、用餐環境 雅緻的BLT牛排館(餐廳名稱BLT即為Bistro Laurent Tourondel的縮寫,不少港人會聯想到英美常見的培根生菜蕃茄三文治)為主題,聊一聊香港最夯的當代牛排美饌。 (上圖)紐約BLT Steak的Popover深得友人喜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比較香港版與紐約版的差別(紐約版請參見舊文章的第6張照片)。 標榜將「法式烹調手路」融入當代美式料理的BLT餐飲系列,昔日盛極一時,旗下各品牌多有不錯口碑,也吸引了貓兒數度造訪紐約BLT Prime、BLT Fish海鮮餐廳(曾有米其林一星評價)、BLT Bar & Grill(舊文請點這裡,該篇還包括台北的BLT Burger)等名店;至於蜚聲全美的BLT Steak,是貓兒在紐約曼哈頓long stay時,跟The Capital Grille並列為最常造訪的牛排餐廳,這間位於紐約東57街、靠近公園大道的BLT牛排館,從餐前的Popover(口感類似約克夏布丁)、招牌龍蝦Cobb沙拉、經典牛排與配菜到餐後甜品,可都是份量十足,好友們每次來這裡餐敘,都能吃飽喝足到逸興遄飛。 話說BLT系列的美法fusion食物,十餘年前從紐約風靡到香港,松露和牛Tartare、香煎挪威鮭魚、乾式熟成肋眼牛排、紅酒煨牛肋排和(甜點)舒芙里班戟等招牌菜式,經由輕鬆的法式Bistro氛圍烘托(而非經典牛排館的厚重風格),很快便贏得香港饕客們的青睞,熱門程度直追城中的英式牛排店(諸如Gough’s on Gough、The Leah和Maze Grill)。此外,香港的BLT Steak餐點經過調整,已是輕盈版本(像是容易令人停不了口的Popover就小了許多),份量反而較適合貓兒的現況,畢竟基於維持身材前提,一餐美式牛排的代價可能就是連續3天、每日好幾小時的運動量。
香港BLT Steak的餐廳入口在海港城(海運大廈)商場內,午餐時段亦提供購物族喜歡的美式自助沙拉百匯;基本上,香港的美式牛排口感跟紐約、波士頓或芝加哥本店相較,並非一模一樣(甚至頗有落差),泰半菜色的價位則高出紐約不少。眾所周知香港食客對於英國菜情有所鍾,因此呈現英式Tavern風格的餐酒館相當常見(普及度超過美式餐廳),店內食物則以烤牛肉最受歡迎;日前在香港好友Joyce等美食圈KOL的號召下,眾人來到上環的英式小酒館Gough’s on Gough,一邊聽著英格蘭傳統民謠《The Roast Beef of Old England》、一邊品嚐由威靈頓牛排領銜的當代英式佳餚,感覺可說是愜意無比。
座落在上環歌賦街(Gough Street)的Gough’s on Gough,以英倫風味菜著稱,是人氣相當高的港島英式料理名店,當晚的餐點包括生牛肉塔塔、藍龍蝦沙拉,爐烤春雞、Beef Wellington(威靈頓牛柳)和英式烤肋眼牛排,再加上三款甜品(地中海血橙雪酪、巧克力慕絲與布朗尼,伴襯佐餐的葡萄酒與特調Gin),精彩的英美fusion菜餚組合,令眾人吃得直呼過癮。席間,香港朋友大啖肉香泌湧的英式烤牛排之餘,也談及「山頂廣場」即將開一間日式牛排餐廳37 Steakhouse & Bar ,好友Joyce則希望貓兒能推介幾間具有fusion風格的台北牛排名店,貓兒首先便想到林森北路的華國牛排館。 對於特色十足的林森北路,香港朋友並不陌生,從林森公園南側的日式條通文化,到美式Pub林立的雙城街(早年美軍顧問團駐紮在現今中山足球場一帶,連帶將美國酒吧文化引入周邊),都有吸引觀光客的元素;而開設在Pub不夜城旁邊的華國大飯店,則藉由精彩的餐飲表現,成為林森北路上的美食地標。記得在2002年,出身於新濱鐵板燒的鄧有癸師傅,在華國飯店1樓創立「Sonoma Grill」帝國牛排館(原本位置是供應自助百匯的日安咖啡廳),將日式鐵板燒跟美式牛排相結合,並保留了鐵板燒的煎台區,讓鐵板料理作法揉合西方燒烤牛肉口味,展演出獨樹一幟的美日fusion牛排。 鄰近晴光商圈的華國大飯店,對於貓兒而言,可說有一份特殊情感,這裡曾是貓兒的長輩返台度假時,較常下榻的酒店之一(大約1995年左右,當時華國剛加入InterContinental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年少的貓兒在館內較常用餐之處,則包括日安Café、桂華會館、華國Grill餐廳和Galileo義式料理)。上回相識多年的Tina和Carrie約貓兒餐敘,便選在由帝國牛排館轉型成的 Imperial Steak House(華國牛排館),品嚐內容有Amuse Bouche(鴨肝慕斯襯魚子醬)、煙燻牛舌伴珠蔥和芝麻葉、田螺酥盒佐紅咖哩醬、菊芋蔬菜澄清湯、帝國原創特級老饕牛排和(甜品)Lava熱巧克力蛋糕的主廚推薦套。 綜觀華國牛排館的餐牌,主廚拿手美饌包括和風沙拉、 炙燒北海道干貝、爐烤松露春雞、紙包海鮮和美國特級肋眼心牛排(Strip Steak),保留備受好評的經典口味之餘,又漫溢著年輕師傅賦予的當代新意,而多道鐵板燒菜式(如蒸煎南非鮑、薄燒美國老饕牛、海鮮拼盤佐龍蝦醬汁)更是亮點,熱巧克力蛋糕、舒芙蕾和提拉米蘇etc.招牌甜點水準亦佳。每趟來到華國牛排館用餐,總會讓貓兒聯想起那些年,與好姊妹在東京的麤皮、Bifteck Kawamura和Pandora Takumi,共享日式ステーキ的精彩回憶;Joyce則期待華國牛排館來香港設點,讓本地食客也能嚐到美日混搭牛排的好滋味。 即便近年來,台北接連開了好幾間美國來的連鎖牛排館(比方說信義商圈的Morton’s莫爾頓牛排館和Smith & Wollensky,友人也曾經邀貓兒造訪過幾回),然而貓兒每隔一段時間返台度假,三五好友們相約聚餐,優先考量的牛排選擇,前三甲(排名不分先後)仍舊是華國牛排館、Bon Amis、以及呈現歐華名廚郭師傅個人風格(從開胃菜到主餐都很精彩)的地中海牛排餐廳。由於華國牛排館對貓兒來說地點稍遠,因此用餐之餘,貓兒常會順道帶一份帝國牛肉麵(或酸菜白肉麵)回來當宵夜享用;香港號稱是美食之都,但想吃到如此合胃的五星級宅配好麵,可還真是不多呢。 (如圖)香港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可說是英美連鎖牛排的兵家必爭之地,至於台灣的英式餐廳雖然不多,但美式牛排館還不少(像是Ruths Chris、Lawrys和Mortons),且價位較香港便宜、服務也好些;部份香港店的強項在於無敵海景加持,位於海港城海運大廈1樓(香港稱為GF)、臨窗座位擁有不錯景致的BLT Steak即為一例。隨文附上香港BLT牛排館的套餐菜色介紹。 Seasonal Soup(當日是胡蘿蔔濃湯) Norwegian Salmon:Shelling bean, fregola, cerignola olive, confit lemon aioli(海鮮類選項還有香煎龍脷魚和焗烤阿拉斯加皇帝蟹) Milk Chocolate Peanut Butter Croquant By the way,對於香港餐飲趨勢頗有研究的好友Joyce,時而邀約美食圈KOL們一同餐敘,她不僅審慎評估美日fusion牛排在香港的接受程度,也考慮日後將Jean-Georges Steakhouse(立足紐約的法裔名廚「尚喬治馮」旗下品牌,以美法fusion牛排風靡拉斯維加斯)和「丹布魯」旗下的db Bistro引入香港餐飲圈;貓兒則期待能再多兩三個美式品牌投入港澳的fine dining steaks市場(例如貓兒曾在舊作談及:九大美式連鎖牛排館中的Maestro’s、The Capital Grille、Del Friscos Double Eagle),讓喜歡牛排的饕友們能有更多選擇。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