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雪山隧道通車該怎麼看待
2006/06/21 18:23:49瀏覽2143|回應2|推薦13

北宜高在執政黨拚業績考慮下,六月十六日堅決上路。媒體報導諸如「世界之最」、「東亞奇蹟」…應該是不瞭解公共工程品質與經營的基本概念,才有此溢美之辭。雪山隧道通車當然該為宜蘭等後山民眾高興,進入大台北一日收活圈,但應進一步思考的是,類此毫無成本觀念,欠缺科學態度、無效益且不知道前景永續與否的公共建設還會有下一次嗎?

 

北宜高通車關鍵在雪山隧道,這個隧道得以克服施工困難強行通車,當然是項成績,做工程的人都會引為成就;但是否值得拿來誇耀、吹捧自豪,則大有商榷餘地。做工程的人都瞭解,只要經費夠,沒有完成不了的目標,只是錢花多花少、時間多寡而已。「路是因人而開」,一直是做工程的人掛在嘴上的金句,至於否符合經濟效益,那是另一個問題,而北宜高正是負面示範之最。

 

國工局原來的規劃,民國八十年七月開工的北宜高,預計完工通車期程是八十八年十二月,工期應是七年半從開工到通車。如今延宕了整整一倍,近十五年整,其間涵義第一層面是經費大幅攀高,試想數百、上千工程人員多支出七年多的薪水,加上工程不斷修正、從錯中學,又是一筆龐大支出,這全是納稅義務人的負擔。

 

更關鍵的是,這顯示原先的設計的依據是有問題的。依照原來的地質鑽探的資料做的細部設計、規劃工期應該是七年多完工;如今拖到十五年,表示原先鑽探基礎有問題,做成細部設計之後原本該是「照表操課」施工的雪隧,變成摸著石頭過河,從錯中學,邊施工邊修正原設計,隨時調整目標,這樣的工程品質讓人捏把冷汗。

 

做工程,當然可以好大喜功,但若是公共工程,就絕不可沒有成本觀念。以北宜高雪隧引進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為例,全世界創下最高鑽掘紀錄是在中國大陸的黃土高原,因為地質條件佳,曾有一個月兩公里的實績;而在雪隧,僅掘了一千七百公尺就報銷,十億元泡湯;誰倒楣,又是納稅義務人。

 

完工了,就代表長治久安、「王子與公主就此享受幸福的日子」?恐不竟然。擺在眼前的例子,是關渡台藝大游泳池,二十多年前興建時即有識者提醒斷層帶上方建游泳池的危險,但工程人不在乎,工期已經拖延了,仍一而再的追加經費「克漏」,游泳池終於得以完工啟用,但滲漏的毛病一直是個困擾,十多年後仍逃不過一次地滑,游泳池崩解,回歸塵土。

 

沒有人知道雪山隧道挑戰了多少工程地質疑難,包括工程人員也不確知對突發抽坍、湧水的應變夠或不夠;不瞭解大自然突加的「施力」,工程能做的「應力」是否恰當,當然也是難能心安;既然不知老天爺什麼時候、會有什麼動作,工程能作的準備其實是很有限的。

 

通車當然能維持一段榮景,大家鼓掌,但是繼之登場的問題恐怕才是工程單位該憂心的。例如,通車之後車輛通行加諸不佳地質條件的擾動,對已然脆弱的雪隧該如何及早因應?隧道鑽掘破壞了金面斷層、石槽斷層、上新斷層會不會有後續尋回平衡的自然應力?水脈的問題更大,不僅是湧水不確定的顯現,其間更牽涉供應四百萬人飲水的翡翠水庫水源潔淨問題,這絕不可等閒視之。

真要說雪隧有什麼可以書寫的工程成就,恐怕是來自英法海底隧道的TBM技師本來不同意台灣的工程師操作TBM,但真的鑽到頭昏眼花,打瞌睡的時候會讓台灣技師代為操作一下,這可是難得的經驗。一位台灣的TBM技師不好意思的說,轉彎時候覺得不太平順,就是台灣技師代開的。

 

恭喜宜蘭成為台北一日生活圈的同時,不能不先把憂心奉告;只有及早預知問題,才能減少問題可能的擴張。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ou&aid=321145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專業的報導
2006/07/05 16:04
只希望不會碰到地震。

黛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心理障礙
2006/06/22 11:57
 

你有沒有設定通車多久後才要去體驗一下?

我還是有心理障礙,不太敢走這條「世界之最」、「東亞奇蹟」…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