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神經病(九)
2014/10/27 10:42:00瀏覽924|回應0|推薦80

  

   

。「真的很像吔,神經病是非常貼切的形容,不過這應該是強迫症。先來説這個神,神的感覺來自腦子的聶頁在右耳上方,骨頭快要拐彎到頂蓋部位的裡面。這個實驗室如果沒記錯在美國加州,室內無聲、無光、有細銅網前後上下左右包覆,連宇宙中的射線也進不來,自願者斜躺在非常舒服的躺椅上,頭上帶了個不感壓力的頭盔,靜躺一下之後,就由室外的教授用微弱的電流從頭盔𥚃刺激剛才講述的部位。然後問自願者有什麼感覺,先是非常舒服什麼感覺都沒有,然後感覺到有人在躺椅旁邊,後來有自己飄上頂端向下看的感覺,神才飛得起來不是。實驗不超過一個小時,自願者涵蓋各年齡層和教育層,都有同樣的上昇感,看見自己躺在椅子上、週邊有人。可見「見神見鬼」都是腦子某部位興奮所致。」

「我在聼。」

。「MRI可以看出腦子裡面各部位是否健康,不健康的腦子會有些部位過於興奮或萎縮。從血流量可以看到問你問題的時候是那些個部位在運作。」⋯⋯「強迫症是不停的洗手或鎻門,不管在半路上還是到了辦公室,老是回到腦子裡面同一個廻路上,不停的學也是不停的吃也是,愛與恨也是,不停的創新當然也是。創造力是兩個不相干的迴路碰在一起發展出的第三迴路。」⋯⋯「用你要的行為去取代不要的行為是治療強迫症的辦法。創新的廻路顯然不同於學習的那條,端看怎麼用自已的腦子。」

「杵你一下,還真吐出不少東西來。」

。「這些是學來的知識,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選擇學習是被催眠了,這個文明不斷地催眠所有的人。只要説一句「還在學」就過闗了。在我看學習像是魔咒,緊緊箍在人的腦子裡。」

「不要只待在學習的廻路上做「儲存、取出」,到知識之外就是離開了學習的廻路,讓其他的迴路加進來繁衍。」⋯⋯「知識還是能夠解惑的嘛,一般用語裡邊我們也常常用到「神」這個字,比方法説神氣--處於興奮昀狀態;從三張桌子的高度翻兩個跟斗下來,臉不紅氣不喘--那可真是神啊。」⋯⋯「我們不談神經病,説神仙好了。」  

。「李白的詩就常在時、空之間遊走,鳳凰臺詩最後那兩句「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從天上的太陽、雲「物」到長安「地」到「人」的心境。十四個字,隨意遊走於「人事時地物」類別之間,就稱他為詩仙,仙應該是住在山上的人,」

「神仙都是有高度的,所以可以跨越。」

。「最有趣的例子,不在老百姓身上,身為皇帝的梁武帝,先求道、當時非常有名而且住在山上的道家名士是「陶弘景」,也是出名的書法家,相傳「瘞鶴銘」就出自他手。梁武帝想請他出山被他拒絕,留下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絶句答梁武帝山中何所有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求仙被拒,又聼説有一個海上來的叫做「逹摩」,請了來,問他、我蓋了廟,印了經,供養了和尚,功德不少吧?達摩回説「沒有」,又碰了一鼻子灰。神仙,沒人見過,問題是老是想從人家嘴巴裡討便宜。」

「虛心求教有什麼不對?」

。「有些事情不是學跳舞,買一張DVD隨著音樂、抓住節拍、跟著舞步就可以跳恰恰,吃齋、唸經、佈施就跟著學會了跳「功德恰恰」,「開悟探戈」,這輩子跳夠了,下輩子就不會投胎當牛馬,這搭得上嗎?」

 「那基督教的禱告呢?」

。「早、中、晚和睡前,吃抗生素消炎哪?一個禮拜回診一次,集體治療。這個療程還得持續到斷氣,死了就能上天堂,顯然生前是好不了的,上了天堂有沒有別的療程不得而知,還説我神經病。」

「我還要問你達摩面壁是怎麼回事?」

。「那是按到了Format disk,平台消失了,window、macin 都不見了,自己寫程式,曠曰廢時。台灣也有人受了刺激跑到山裡十幾廿年,不跟人來往。不聽不講一樣活得下來,我們是愛聽又愛講;自己躱在「正常」裡面忙死忙活,聽人家的毛病,講人家的毛病。」

「其實他們走出了正常,安頓下來,不聽不講談何容易。我朋友到法鼓山要去打禪七,人家跟他説要按步就班,從禪一開始,一天不說話不可以用手機,到了下午就快要憋死了。」

。「處以久動靜之徐安,處以久靜動之徐生。他只是不習慣,靜下來應該不成問題。」

「寫程式是有趣的説法,他要是知道Format或是定義名詞就不會靜不住了,用人工智慧的概念來說很清楚吔,你是不是一直都在找科學的理念來支持你的想法?」

。「這倒提醒了我,光憑你這句話人就應該學,一個人不可能自己做那麼多實驗。我們來談分類好了,這應該可以很科學,比方說金木水火土,中國人分五類。」

「巴比倫的文明分成四類,風火水土。數學裡面X軸和Y軸一切,正好分成四個象限,我認為西方比較科學,陰陽五行現在好像只有算命的在用。沒事就拿個太極圖出來,玄之又玄的跟現實完全脫節。好像觀念沒有人家好。」

。「那是中國人的智慧吔,瞧你給説成了破銅爛鐵。」

  

         50年摯友 彭雄渾先生 248號作品  60X100cm  (版權所有,請勿移作他用)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ongyw&aid=1799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