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30 11:16:58瀏覽1791|回應3|推薦9 | |
大推《西線無戰事II》電影。
如果你熟悉雷馬克這本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西戰線為背景的小說,你一定喜歡這部電影;更進一步,你如果喜歡1979年版本的同名電影,你會更喜歡這部─它重新安排了時間線與事件的場景,導演拍出的,要比作家要表達的更多。 因為它拍出了小說的精神─不,不只這部小說的精神,而是拍出了「人」作為社會性動物生息數十萬年以來,那個心裡最大的恐懼與疑問:我們到底要為「群體」的圖騰─國家精神、民族自尊、固有傳統等,以「光榮」之名,做出多少犧牲? 這是目前為止,我看過最成功的反戰電影。 冷、濕、暗;塹壕、爆炸,刺刀;陰鬱、泥濘、死亡。是的,當死,尤其是千萬人的死,變得如此簡單又廉價的時候,為什麼還要企盼陽光,歌詠明天? 然而電影一開始,是給了疲憊厭戰的士兵們一個有關明天的盼頭的:德國已然力盡,即將向協約國遞出停戰請求,目標休戰日就在四天之後,1918年11月11日。而士兵們,仍然在這應該「相對平靜」的四天內,像螻蟻蜉蝣般大批死去。 1111,不應是光棍節,應是寡婦節。 因為有甚麼能比休戰紀念日這一天,更能彰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的荒謬殘酷,把上千萬青壯年男子驅進死亡戰傷殘廢的深淵,讓他們的妻子或愛人陷入無盡的悲傷? 大戰之後一整個世代,歐洲很少光棍,但卻很多寡婦,與找不到適齡愛戀對象的青春女子。 甚麼是戰爭? 小說裡頭有一個經典的段落。一群戰壕裡的大兵侃著大山,擺著龍門陣,談論他們對「戰爭」的疑惑: ……「一想到這碼子事,真是絕了,……我們在這裡是保衛祖國,那一邊的法國人也是在保衛他們的祖國。好了,究竟誰對?」 當然馬上就有人說是我們對。可這個講話的哲學家大兵繼續說: 「可是,我們的教授、牧師、報紙都說:我們是惟一對的一邊─然而法國的教授、牧師、報紙卻說:他們才是對的那一方。這又該怎麼個說法呢?」 那麼會什麼會有戰爭?有人試著演繹戰爭的成因:「大都是一個國家很嚴重地得罪了另一個國家。」 但另一個大老粗質疑了:「一個國家嗎?本人不能同意,德國的一座山頭不能得罪法國的一座山頭;或是河流哪、森林哪、麥田哪,都不能去得罪別人。」 愛國派的出來挑戰:戰爭的原因,是一個民族得罪了另一個民族。可當下又有人吐槽:自己並不覺得自己得罪了另一個民族的誰。 愛國志士馬上嗤之以鼻:「哈,他指的是整體人民,整個國家!」 老粗卻反唇相譏:「國家,國家!法警、警察、抽稅,那就是你的國家?如果你是談這個的話─謝了!……我們差不多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法國也是如此,大部分人是小工、工人、或是貧苦的薪水階層。好了,為什麼一個法國鐵匠,或是一個法國皮鞋師傅要攻擊我們?……我進軍隊以前,從來沒見過一個法國人,大部分法國人也是一樣,從來沒見過我們。他們同我們一樣,也沒有人問過有關戰爭的事。」 那麼戰爭究竟為的是甚麼? 雷馬克藏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在這裡:「一定是為了有些人,那些打仗對他們有益處的人。」 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成因時寫道:「我們今天平心靜氣地問自己:1914年歐洲為什麼要進行大戰,我找不出任何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那次戰爭既不是為了思想上的紛爭,也說不上是為了邊境幾塊小小的地方。我今天以為那次戰爭只能用『力量過剩』來解釋。也就是說,是在戰前四十年的和平時期積聚起來的內在力,所造成的悲劇性的後果,那種內在力是是必要發洩出來的。每個國家突然之間有了要使自己強大的感情,卻忘記了別的國家也會有同樣的情緒。每個國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財富,每個國家都想從別國奪取點甚麼。」 「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是我們最喜歡的情緒:我們普遍都有的樂觀主義欺騙了我們自己,因為每個國家都相信別的國家將在最後一分鐘被嚇退。」 國族主義的戰車轟隆隆駛向懸崖,我們明知那個終點但卻無能制止。 如果一定要挑剔求全,這一版的電影,對以下這個場景的處理,似乎不及第一版。書裡的情節是這樣的。主角保羅在狂亂間刺殺了一個法國兵,一個跟他一樣,被徵募而來的印刷工人。他隨後被困在一個彈坑裡,被迫跟這個彌留邊緣的「敵人」相處了一整天,直到他嚥氣。以下這段內心獨白可以補充電影沒有演繹出的情緒: 「這是我親手殺掉的第一個人,近得看的見…我向他說道:『同志,我並不想宰了你…對我來說,你只不過是一種觀念,活在我心裡的一種抽象意識…我用刀捅的是那個抽象觀念,可是現在呢,我頭一次才見到,你是個像我一樣的人:以前只想到你的手榴彈、你的刺刀、你的步槍;這時候我卻見到了你太太、你的臉孔……為什麼他們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說你們也像我們一般,是一批倒楣鬼,你們的老娘同我們的娘親一樣著急,我們都同樣怕死…兄弟,你怎麼會成了我的仇人?』」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國家也好,民族也罷,政治的裂岸驚濤早晚風平浪靜─當然會捲走很多馬爾斯戰神要求的祭品。 PS. 也「痛苦地」看完了Netflix 上另一部德語戰爭影視─《蠻族─第二季》。狗尾續貂,不值一看。感謝快轉這項功能,讓我沒有浪費太多生命。 與第一季深刻的種族、親情、文化等種種牽扯掙扎不同,第二季除了強暴歷史,亂點鴛鴦譜,把提伯留和日耳曼尼可斯寫成奸詐淺薄的父子壞蛋外,只繞著政治正確的大旗打轉─所有主張日耳曼自由獨立的都是好人,認同親近羅馬文化的都罪該萬死。旁支劇情還有糾纏不清的老情癡,大義凜然的非裔女英雄 (是的,又是黑人只能是好人的梗),突然跑出來的兒子等等。 至少不用再花心思期待第三季了。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