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04 21:45:04瀏覽1319|回應4|推薦13 | |
今天除了是那個「噓,要假裝不知道不然就是反華」的日子的33週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深遠的轉捩點─美、日中途島海戰八十週年祭。
戰役的細節姑且不論,勝負的關鍵其實可以《孫子‧軍爭》篇的金句概括: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 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前面幾句比較好懂,特別是「風林火山」,因日本戰國名將武田信玄而聞名遐邇;可堪玩味的是後面二句「難知如陰,動如雷霆」較少為人所知,卻是孫子致勝策略的精義。兵以詐立,以實擊虛,攻其不備,因敵致勝,這一切都是以「難知」─敵人不知道己方的部署為前提的,一曝光就見光死了!而「動如雷霆」就是速度原則,因敵無知,趁敵無備,以萬鈞之力乘瑕蹈隙。就連日本人自己,在檢討「大東亞戰爭」的敗因時,也有感嘆:「這是因為沒學到孫子後二句話之故」! 我們今天回顧文獻,總會為滿手好牌,順風順水的日本海軍,會因為「資訊」的緣故滿盤皆輸,感到不可思議─而從八十年前,日方戰前的「戰況評估」裡,可以找到為什麼缺乏資訊的根本原因。資訊,始終都在;只是人的偏見,把資訊忽略扭曲了。比如說: 「敵方使用飛機偵察,以中途島的西方、南方為主,對西北及北方則不甚徹底。」 ─事實上,美軍的偵搜非常徹底,特別對從西北方與北方,可能為日軍所利用的路線更是戒慎恐懼。 「根據概估,敵軍使用飛機的哨戒圈約為500海浬。」 ─其實美軍的偵察範圍可達700海浬。 「敵方未察覺我方攻略企圖,至少在6月4日凌晨以前,我方堪稱尚未為底方所發現。」 ─由於密碼被破譯,美軍全盤掌握5月25日前日方所有電訊,得以拼湊出包括艦名、將領、航線,甚至還有時程等細節。25日之後日方更換密碼,但已對中途島之役的計畫做為沒有影響。美國人等於按圖索驥,一步步「配合」日本人演出。 「根據推定,敵軍以航空母艦為基幹的有力特遣部隊,並未大舉出動於中途島附近海上。」 ─這個,更是要命的誤判。美軍集中了太平洋方面所有可能調集的三艘航母,在中途島東北方守株待兔,等著日軍上鉤。 最後,下面這個充滿無知的大和民族優越感的判斷,竟也出現專業軍事的「戰況判斷」裡: 「敵方雖然戰意低落,但我方進行攻略作戰時,有為反擊而出動之可能。」 ─敵方「戰意低落」?這是根據甚麼來斷定的?「白人吃不了苦」的自滿自大,可以讓戰前情報誤判到如此程度?當時的日本人常說美國大兵只憑火力與裝備:貪生怕死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怎麼打得過有著大和精神的皇軍? 結果他們就見識了腐敗的美國人的「戰意」與勇氣。一架一架落後的、緩慢地、訓練不足的美國魚雷機與轟炸機,不畏死地向日軍航空母艦逼近炸射,以有我無敵、我死國生的勇氣,期與敵人共存亡;有一中隊十五架魚雷轟炸機在毫無戰鬥機的護衛下衝進日航母編隊空域,結果全軍盡滅,三十名飛行員只有一人生還...... 日本常以戰爭後期1944年以後,連人帶機撞向敵艦的「神風特攻」作戰自詡,殊不知就在中途島戰役裡,美國人,而不是日本人,開了先河: 6月5日上午8時8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報復式」老舊轟炸機,追擊撤退中的日本艦隊殿後的重巡洋艦最上號與三隈號時,理察·弗萊明上尉的座機在飛轟炸航路被擊中起火,但他沒有選擇跳傘或迫降求生,還是「飛完航路,丟下炸彈,然後─像一顆爆炸的隕星─直接撞毀在三隈號的後砲塔上。」(引自華特‧勞德《難以置信的勝利》) 最上號的艦長庄司晃大佐看見了這一幕,不禁大呼「好勇敢!」 這句「好勇敢」其實意涵的是「我們好無知」「我們太自大」的慘痛教訓。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