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31 20:38:37瀏覽1294|回應2|推薦14 | |
終於下定決心,要通讀愛德華‧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之前總是蜻蜓點水,跳躍式地找尋有興趣的段落。偶有所得便沾沾自喜,停下了繼續研讀的腳步─畢竟像這樣的,橫亙千年的煌惶巨著,真的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一窺它的精妙。(跟追一齣很長很長的劇一樣,需要堅忍和耐力啊。)
結果前十四章出乎意料之外的順利。讀吉朋的文章是一種享受,流暢的文體即使透過翻譯,也還是優美雋永。有時得花點心思咀嚼─吉朋會以諷刺的語氣,反話正說或指桑罵槐,這時如果看不出來他老先生的微言大義可就糗了。 前十四章大概是從安東尼王朝 (所謂「五賢君」的年代,大概西元98~180年) 的末期開始敘述,到西元300年左右,君士坦丁皇帝再次統一羅馬帝國為止。書名既是「衰亡」,重點內容當然側重於為政者的失政,從羅馬帝國從西元160年左右的極盛年代,國勢漸次陵夷,直到崩潰亡國。 吉朋的寫法比較像是傳統史家,側重於政治朝代家族高層的更迭變換,人、事、地、物都敘述地非常詳盡。這部大書的寫作年代是18世紀末,所以讀的時候,國家、民族、地方的名稱得費番功夫比對才能徹底了解。我想把它與目前另一部通行的講述古羅馬的歷史書籍─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系列做個比較。《羅馬人的故事》是二十世紀末的著作,用詞用語我們讀來自然比較親切;而且作者鹽野女士的取材相當廣泛─政治、軍事、經濟、社會、財政、幣制,透過她的生花妙筆,我們會對所謂「羅馬」─涵蓋王政、共和、帝國、基督教/東方化的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等各種政體,國祚超過二千年的文明有更全面的認識。(為了建立對西方歷史的「架構」,我前後三次通讀了這部十五冊的鉅構,也受惠於它甚多。) 只寫一個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三世紀末擊退蠻族,再造帝國的戴克里先皇帝,選擇急流勇退,將帝國交給四個年輕的下一代。他退隱之後在隱居地薩洛那,讓建築、園藝、耕種等休閒活動佔去了大部分的時間。他的前同僚,與他一起退休的「西帝國」前任皇帝馬克西米安,曾經試探性地探詢他重作馮婦的意願。戴克里先對使者的回應是:要是馬克西米安看到他種出的包心菜,就不會要他為追求權力做出「這麼大」的犧牲了! 但現實遠比理想殘酷。無權無勢只剩道德高度的戴克里先,最後連妻女都無法保護,淒涼以終。 而種菜在東方更像是一種遁世,裝可愛以示無害的方式─像「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三國演義」裡的「煮酒論英雄」背景也是種菜。原來劉備雖爲皇叔,卻勢單力薄,寄人籬下。爲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示無大志,以求免禍。但暗地裡卻與反曹集團眉來眼去。關公和張飛蒙在鼓中,都說大哥成天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有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劉使君在家做的好大事!」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接下來才是大家熟悉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以及聽雷掉筷子的情節。 談起曹操,做為一個重實際的政客,在身後事的安排上,政治家的現實與直覺,使他的寬容必須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當他大權獨攬之時,有人建議他是否急流勇退,成就歷史上的美名。他以「自明本志令」(西元210年) 坦率回答。柏楊版資治通鑑翻譯地非常透徹: 「我,身為宰相,對一個作臣屬的人來說,尊貴已達頂點…然而,如果打算要求我放棄軍隊,交還給有關機關,回到我的采邑…則絕不可能。為甚麼?我恐怕一旦離開軍隊,就會被人謀害。…所以,我絕不會為了一個虛名,而去接受實禍。」 柏楊接下來的闡釋於我心有戚戚焉:「曹操這項『自明本志令』,光明磊落,字字真摯。他坦率地承認…既被推上高位之後,他就等於騎到猛虎背上,到死才能下來。…大多數政治性文告,都是虛情假意,說些謊話、大話、空話。…曹操之可愛,就在於有異於此。」 第十五章開始,進入「教會史」的部分,進度明顯緩慢下來。可這又是了解西方歷史繞不過的部分。得慢慢讀。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