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孕育寫作創意的搖籃(國語日報990608)
2010/08/10 04:36:22瀏覽389|回應0|推薦2

當師長們寫指導孩子們寫作時,總是希望孩子們的作品,是具有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意,可是我們卻很少提供這方面的「養份」,讓孩子們的創意幼苗可以在心中成長茁壯……

創意,是思想的果實。在引導孩子們寫作的過程當中,師長們總是不遺餘力的鼓勵孩子們,去發揮自己的創意。但是很少給孩子們具體的方法來引導他們激發創意。從1937年Osborn提倡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開始,各種引發創意的方法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心智圖法(Mind Map)也大量廣泛的運用在寫作上。另外適合在團體教學時使用的,舉例來說有「三三兩兩討論法」(以兩人或三人成組,在三分鐘時限內,就所要討論的主題,互相討論及分享,三分鐘後每組再就主題來報告。)或者「六六討論法」(六人一組,進行六分鐘的討論,每人一分鐘,最後再回到大團體中做最後的結論)。不管是什麼樣的方法,都可以依循三個重點來引導孩子們激發創意。一、循序漸進:從孩子們「熟悉」的人事物來做為發想的主題。二、改變模式:「故步自封」絕對是扼殺創意的殺手,因此鼓勵孩子們勇於大膽嚐鮮,才會有創意的果實。三、適當壓力:孩子們腦中的創意,就像球一樣,越往下丟,就會彈得越高,越激發出不可思議的創造能力。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創造性是每一個做為人類的一員都具有的天賦潛能,它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心理健康發展的條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現創造性。」由此可見,創造力是每個人都有的天賦,絕不是高智力或者家境背景良好者才具有的「特權」!有鑑於此,師長們除了會運用激發創意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們塑造培養創意的「搖籃」。依據馬斯洛的心理學理論,個體(創造力)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來自「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所組成。人類的需求從基本到最頂點的順序,是從生理、安全、愛與隸屬、尊重到最後自我實現的需求,孩子們在這些需求獲得完善周全的滿足之後,才可能會有源源不絕的創意!

名編舞家崔拉.夏普曾說:「歷經三十多年的編舞生涯,我終於明白,只有當我把創意視為生活的一部分,當作一種習慣時,才能真正擁有創意。」因此不管是師長還是孩子們,都要把「創意」運用在生活當中,更深切的是,內化在自己的生命裡。讓創意就像一棵葡萄樹,我們就像是枝葉,讓創意常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創意也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泉源,我們就能長出充滿創意的果子,並且結實累累。

「獨創能力是國家興亡的關鍵所在。」希望藉由寫作來引導孩子們的創意,讓他們成為國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棟樑!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iteart0912&aid=430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