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看新聞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閒活動,除了可以讓我們知道發生哪些重大的事情之外,其實在看新聞當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到很實用的寫作技巧,那就是「敘述」的技巧!
「敘述」就是陳述,也就是解釋或說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舉凡工作、與人互動等情形,都會運用到「敘述」的技巧,因此,當我們學會「敘述」的寫作方法後,除了可以運用在寫作上,還可以增強我們「表情達意」的能力,有助於我們的社交生活喔!
敘述事情‧用六W
首先我們來看這則新聞:
《搶救窗台跳樓女 垂降推進屋》【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市報導】
新市鄉18歲的陳姓小媽媽與先生口角後,昨天凌晨從住家3樓窗口企圖跳樓自殺,因陳女有跳樓紀錄,情況緊急,新市消防分隊隊員蕭偉振、姜博舜從4樓頂利用繩索垂降而下,將坐在窗台上的陳女推進房間化解危機。【2008/04/30 聯合報】
在這則短短的文字敘述中,它主要有下列元素:
人:18歲的陳姓小媽媽、陳姓太太的先生、蕭偉振、姜博舜。
事:與先生吵架後,企圖跳樓自殺,最後被消防分隊隊員獲救。
時:昨天。
地:新市鄉、住家窗台。
物:繩索。
結果:將坐在窗台上的陳女推進房間化解危機。
這六個元素就是新聞報導中,所必須具備的「六W」,它們分別是:1.Who?(有哪些人?)2.Where?(何地?)3.When?(何時?)4.Why?(發生什麼事?)5. What(有哪些物?)6.How?(結果如何?)。
而「敘述」就是運用文字,將這些元素(人、事、時、地、物、結果)結合起來,來表達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在敘述事情時,除了掌握基本的「六W」之外,還可發揮我們的觀察力,透過精確生動的詞語,將事情敘述的活龍活現的,這樣也可增添我們表情達意的魅力喔!
作家部落格
《石德華》散文名家
□生平:
石德華,湖南省新寧縣人,民國四十四年生。
□經歷:
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曾當過省立彰化高中、台中女中的教師。
□著作:
獲得第二屆梁實秋文學獎文首獎、第三屆中央日報文學獎小說獎第三名。作品有《校外有藍天》、《青春補手》、和《很溫柔的一些事》等。
《月餅禮盒.很溫柔的一些事》
通常我是在街上看到他們。夏天,他們全都輕服簡衣、汗溼頰領;冬天,父子三人穿得飽飽實實,頭上戴著一式的毛線帽,而不分四季,總是由父親帶領,一家人乖乖靜靜,魚貫走在和煦冬陽下或炎炎烈日裡。車水馬龍行人雜遝,好一個聲光流麗的繁盛紅塵就在身邊,而他們卻不逛街、不覽物、不留戀、不逃避,
循固定路線,持既定秩序,只為晒陽光、只為到戶外、只為應散步、只為父親可以為兒子這樣做,他們就固執地在絢爛街景走出一抹突兀而安靜的蒼灰,從不敢驚擾這世界,也就被這世界冷淡地隔離。
那個瘦小父親沉默而堅定,讓人感覺他是凡事一肩擔,一聲令下,就敢往機槍砲硝交織的火網裡衝闖的那種人。而那兩個傻兒子,臉上永遠書寫著不變的情節,在他們簡單的認知裡,父親帶他們上街這件事,一定意味莫大的嘉獎,那是每一天,隨日升起的期盼。只是那年冬天,我開車經過,透過車窗,看見他們雙雙穿著新亮雪白、適合賽跑、灌籃、跳霹靂舞的遒勁新球鞋,而步伐顯得特別誇張賣力時,曾經獨自在小小車廂裡,心念紛雜得鼻酸眶熱…….。
把握六W‧ 更清楚
在這篇文章當中,作者充分的運用「六W」,說明如下:
1.Who?(有哪些人?):父子三人。
2.Where?(何地?):街上。
3.When?(何時?):冬天。
4.Why?(發生什麼事?):父親帶他們上街。
5.What(有哪些物?):球鞋。
6.How?(結果如何?):作者在車廂看到他們費力走路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作者在敘述父親帶他們上街的這件事情之中,除了掌握「六W」基本元素之外,還運用了相當傳神的詞語來豐富敘述的內容,例如:
1. 人:「讓人感覺他是凡事一肩擔,一聲令下,就敢往機槍砲硝交織的火網裡衝闖的那種人。」
2.事:「父親帶他們上街這件事,一定意味莫大的嘉獎,那是每一天,隨日升起的期盼。」
3.時:「一家人乖乖靜靜,魚貫走在和煦冬陽下或炎炎烈日裡。」
4.地:「他們就固執地在絢爛街景走出一抹突兀而安靜的蒼灰,從不敢驚擾這世界,也就被這世界冷淡地隔離。」
5.物:「看見他們雙雙穿著新亮雪白、適合賽跑、灌籃、跳霹靂舞的遒勁新球鞋。」
6.結果:「而步伐顯得特別誇張賣力時,曾經獨自在小小車廂裡,心念紛雜得鼻酸眶熱……。」
透過作者深刻的觀察,彷彿像是透視鏡般,將我們一般所看到的行人,傳神的表達出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生活背景、他們的內心世界、甚至,還會讓讀者隱隱約約的感受大眾對這對父子的漠視……。這樣的「敘述」就可以說是相當活靈活現的,很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寫作練功房
坊間有些報章雜誌專門報導政商影視名流的八卦,這些狗仔記者往往拍了幾張照片以後,便開始「補風捉影」看圖說起故事來了!雖然是八卦新聞,但為了掌握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得充分的掌握「六W」的技巧,才能完成一篇精彩的報導。現在,就換我們來當八卦新聞的記者,來報導娛樂新聞囉!
祕笈
第一步‧找出六W
1.Who?:有哪些人?
2.Where?:何地?
3.When?:何時?
4.Why?:發生什麼事?
5.What:有哪些物?
6.How?:結果如何?
第二步‧再加入個人描寫及看法來陳述
1.Who?(有哪些人?):可以加入外表描寫和個人觀感。
2.Where?(何地?):可以加入地點標示和景象描寫。
3.When?(何時?):可以加入當時情境的描寫。
4.Why?(發生什麼事?):可以加入當事人的情態以及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猜測)。
5.What(有哪些物?):可以加入物品外觀(聲音)的描述。
6.How?(結果如何?):可以加入個人對結果的看法及感受。
以新聞《葉樹姍&鬍子男牽手進房 獨處90分鐘 堅稱純喝茶》為例:
(專案組/台北報導)(自由時報97/4/28)
|
|
|
4/19日葉樹姍與鬍子男停好車後,攜手走入12樓的豪華套房。(專案組攝) | 葉樹姍與鬍子男驅車直奔「福華國際文教會館」的地下停車場,拿完東西就直奔電梯。(專案組攝) | 葉樹姍與鬍子男在「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214房內獨處近90分鐘。(專案組攝) |
第一步‧找出六W
1.Who?(有哪些人?):葉樹姍與鬍子男。
2.Where?(何地?):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3.When?(何時?):97/4/19日。
4.Why?(發生什麼事?):葉樹姍與鬍子男停好車後,攜手走入12樓的豪華套房。
5.What(有哪些物?):一些東西。
6.How?(結果如何?):葉樹姍與鬍子男在「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214房內獨處近90分鐘。
第二步‧再加入個人描寫及看法來陳述
1.Who?(有哪些人?):可以加入外表描寫和個人觀感。
→葉樹姍的車子在地下2樓停妥後,只見駕駛座走出了一位風度翩翩的「鬍子男」。
2.Where?(何地?):可以加入地點標示和景象描寫。
→葉樹姍走到停車場坐上紅色MAZDA 3轎車,一路開往北市和平東路,原以為她要回家休息,不料車子卻過家門而不入,直驅新生南路上的「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3.When?(何時?):可以加入當時情境的描寫。
→兩人大約在10時50分進入套房,在房內待到隔日凌晨約12時30分左右,「鬍子男」才送葉樹姍到地下2樓的停車場取車離開。
4.Why?(發生什麼事?):可以加入當事人的情態以及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房裡傳來電視聲後,還依稀聽見葉樹姍嬌嗔說「這台不好看」,之後房間裡就安靜了下來。
5.What(有哪些物?):可以加入物品外觀(聲音)的描述。
→葉樹姍獨自開車回到僅100公尺外的北市和平東路住處;而鬍子男則是直接回到房裡,從他沒關好的房門縫隙中,還傳來陣陣洗澡的沖水聲。
6.How?(結果如何?):可以加入個人對結果的看法及感受。
→葉樹姍解釋,當天她穿著主持晚會的禮服,連換都沒有換,而且大方地跟同學到他房間喝茶,之後就獨自開車離開,就只是這樣而己。
現在,換大家試試看。依照剛剛練習的模式,逐步完成下列的驗收題。
以新聞《林美貞又沾人老公 與孫興分居不離婚》為例:
(特勤組、張哲鳴、蔡妤閒╱台北報導)(蘋果日報97/4/30)
第一步‧找出六W
1.Who?(有哪些人?):
2.Where?(何地?):
3.When?(何時?):
4.Why?(發生什麼事?):
5.What(有哪些物?):
6.How?(結果如何?):
第二步‧再加入個人描寫及看法來陳述
1.Who?(有哪些人?):可以加入外表描寫和個人觀感。
→
2.Where?(何地?):可以加入地點標示和景象描寫。
→
3.When?(何時?):可以加入當時情境的描寫。
→
4.Why?(發生什麼事?):
5.What(有哪些物?):可以加入物品外觀(聲音)的描述。
→
6.How?(結果如何?):可以加入個人對結果的看法及感受。
→
寫完再看
第一步‧找出六W
1.Who?(有哪些人?):林美貞與Mik3。
2.Where?(何地?):在餐廳及店面。
3.When?(何時?):97/4/29日。
4.Why?(發生什麼事?):林美貞(右)與Mike在餐廳用餐,2人一起看店面,Mike頻用手比劃。
5.What(有哪些物?):林美貞刻意戴帽又戴大墨鏡。
6.How?(結果如何?):林美貞外出辦事顯得很低調。
第二步‧再加入個人感情及看法來陳述
1.Who?(有哪些人?):可以加入外表描寫和個人觀感。
→林美貞戴墨鏡遮掩素顏,身邊則有高壯熟男Mike相伴。
2.Where?(何地?):可以加入地點標示和景象描寫。
→在東區露天咖啡座享用烤吐司餐後,Mike起身結帳,接著載她到正在裝修的新店舖。
3.When?(何時?):可以加入當時情境的描寫。
→昨早記者直擊他倆溫馨接送且共進早餐,有志一同翹起二郎腿,相處自然。
4.Why?(發生什麼事?):可以加入當事人的情態以及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餐後,Mike起身結帳,接著載她到正在裝修的新店舖;記者觀察,Mike在現場忙進忙出,林美貞乍看也像「老闆娘」事必躬親。
5.What(有哪些物?):可以加入物品外觀(聲音)的描述。
→林美貞戴墨鏡遮掩素顏,在東區露天咖啡座享用烤吐司,身邊坐著高壯熟男,2人雖未熱絡交談,卻「眉來眼去」講悄悄話。
6.How?(結果如何?):可以加入個人對結果的看法及感受。
→林美貞和Mike乍看頗曖昧,昨她說:「他結婚有小孩了,怎麼可能呢?我們認識好多年,一起投資經營很多店,是事業夥伴。正在裝修的店他是房東,我幫忙設計。」她說Mike和她住同棟大樓,有時幫忙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