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16 14:20:19瀏覽103|回應0|推薦0 | |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不淪為媒體的魁儡/朱苡榕 「看新聞、打開社群網站」,這幾乎是每個現代人每天必會做的事情,也接收到了媒體所散播的資訊,然而這些全是真實存在嗎? 正因網路的發達,使得我們不再僅限「隔日的」報紙,能夠在事情發生的當下,立即獲得最新消息,這也有助於天災人禍的報導,免於大家受到了災難的威脅。 但這方便卻也讓「假消息」浮出檯面,許多網路新聞的只為了搶在他家媒體之前報導,甚至有些因為政黨傾向,散播出的消息都在批評某政黨,或者讚揚他黨,這使得某些消息並非是我們所見的如此。 因為這樣,我們更需要去分辨所看見的消息,不要只聽一家的訊息後便全盤接受,成了媒體的魁儡,或者散播錯誤的訊息,使得更多人被錯誤的消息困惑。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是如此地遠又近。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心中自有一把尺/黃璽恩 媒體,最主要的功能,大部份就是傳播最新的資訊,雖然取得的資料很多,但我們也不能輕易就全部相信,因為媒體有很多種,大家都能夠從電視、廣播電臺、報章雜誌等,所以我們不用全盤相信網路上的資訊,多多参考各個得到的資訊,再來判斷是真是假,也許多参考,得到的會比較正確。 現代人,通常都是以手機來得到最新的訊息,但是在網路是一定會有很假消息,所以人們應該要和這些假消息保持是當的距離,也多一點保障,除了手機大部份就是看電視,當然我是相信電視上的新聞所報的,因為比較真實,我們時常忽略的,就是報紙,因為,現在很少人,會有時間願意去看報紙,但是報紙或許是最真實的資訊,因為文字才是比較好。 電視和報紙,是我目前最信任的,但因為時間越來越少,只好用在家吃飯的時間看看新聞,獲得好的資訊,雖然新聞臺會互相反駁,但也是中位者,看待每個人評論、参考,很常都有雙面說法,但也是一種媒體資訊,很多資訊可供参考,要謹慎挑選才比較有把握。 現在手機媒體,是各方便的趨勢,雖然很多,但是真是假,多多参考,要有心中的一把尺,不要輕易就被洗腦,我們應該好好的参考每個資訊,才能當個正確判斷的人。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僅僅一線之隔/洪承楷 每次回到家吃飽飯,都會和家人聊天,談在學校發生的點點滴滴,或者是談新聞媒體報的新聞。」 「假口罩」的新聞很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來騙自己國家的人民。以為只是個笑話,沒想到隔天,這則新聞又再度上了,這下我相信是真的了,這讓我大開眼界,萬萬沒想倒,居然有人會做出這種不道德違反法律的事。 居然拿大陸製的口罩賣給臺灣人,然後拿臺灣的口罩拿去拍賣,他把那些從大陸來的口罩印上「Made in Taiwan」,不覺得很好笑嗎?加入了臺灣國家隊,卻拿其他廉價的口罩來賣給大眾,為了那些錢,而拿人民的健康來開玩笑,這種人最需要法律的制裁了! 雖然我們跟媒體只有一線之隔,但這些報導攸關到我們人權的權利,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多看看新聞,才會了解到事情的重要性。我想我們與媒體的距離相當的近。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蘇裕淂 在和同學聊天時常聊一些娛樂八卦,負面的消息一旦傳出,就會各自擁有支持者和看法,一樣的消息,透過不同的平台,給人的觀感和像法大有不同,我們是不是被媒體牽著鼻子走呢? 政治新聞尤其充斥著最多的極端偏袒和不公,是要誤導我們?還是要對接收新聞的人洗腦或是宣傳?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我們日常接收的網路資訊,也充滿了以訛傳訛的「假消息」,讓人無從分辨真偽,造成誤解和恐慌,我覺得這都是媒體需要具有新聞道德的認知,這種傷殺力實在可怕。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媒體讓我們不出門也能之天下事,但不良的媒體新聞,也扼殺了我們的知道事實真相的權力,如何用智慧判讀,就要靠自己的分辨力了,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比眼睫毛的空隙還小/陳品萓 手機,是拉近我們與媒體的犯人,讓我們無時無刻都淪陷在其中。 與媒體的距離就比眼睫毛的空隙還小,手機等於零。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而是打開電視和手機看著新聞。有多少人事這麼過生活的,把一個害自己的犯人綁在自己的旁邊這種感覺是多麼得令人難以呼吸。 而媒體上所呈現的訊息未必都是真的?犯人所犯下的罪未必也不是完全的?但,即使真相如此那些社會中的記者們也還是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勉強的跨過了良心這一關使有些像寶寶般天真單純的未成年信以為真了,根本不知道是真是假也沒想過要查清真相,也因此闊大了消息傳播。總有一天三人成虎,假消息也會變成真相。或許這些後果就是那些人想要的。 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一把尺,衡量每件事的是非對錯。我們與傳播媒體的距離就是如此,懂得衡量的人就能保持著完美距離,不懂衡量的人就像個罪犯一樣給什麼就吃什麼。 在碰觸這些「犯人」們前,先量好適當的距離,以免被他們帶到另一個淪陷的世界。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保持安全距離/朱苡瑄 現今電視媒體、網路媒體發達,我們與媒體之間的距離是愈來愈近,接收到媒體的方法和資訊是愈來愈多,許多生活時事透過媒體傳播,不到一天就能知道,甚至是幾小時、幾秒鐘,這聽來方便,但卻也暗藏著許多危機。 正因為網際網路的發達,原本大家要透過報紙才能知道的時事,現今只要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等接上網際網路,甚麼你想知道的新聞,都能清清楚楚地呈現在螢幕上,但同時的,假消息也跟著出現,越來越多人受媒體誤導,總在虛實中前後徘徊,搞不清楚甚麼是真,而甚麼又是假。 對於假消息的產生,不只是媒體誤導,也來自於媒體新聞的亂下標,導致民眾常常因為標題而自認為所有的事情,殊不知媒體是想因標題讓點擊率上升,常常出現標題和內文的不符,每次看了都想對媒體開罵,但卻也經常被媒體耍著玩。在這連小孩也人手一機又充滿假新聞的時代,不得不在教育上作出應對政策,開始教導學生該如何判斷是否假新聞,也千萬不要認為「眼見為憑」、「以圖為證」等等。 隨著科技發展神速,已從當初的3G進步到現在普遍的4G時代,而5G也隨後出現,網路速度愈來愈快,也代表著我們與媒體的距離是愈靠愈近;代表著他們一上架,我們即可看到新聞內容,但這卻不算是件好事,假如新聞並非真實內容,等到要修改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看過,事情一傳十,十傳百,消息在須臾之中早已傳開,也幾乎沒有人會看修改過後的新聞,雖說我們的生活與媒體息息相關,但我們必須要學著和媒體保持著距離,不要輕易就被媒體給蒙騙在谷底,也成了下一個假新聞的傳遞者。 我們與媒體之間的距離───不當鍵盤俠/ 蘇芳儀 在現代社會中網路媒體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和在遠處的朋友聯繫、接收新資訊也方便許多,但也造成了網路霸凌和傳播假消息等等的壞處。 網路上過多的假消息和不實報導誤導了很多人,尤其是年齡層較老的的那些人總是會分享一些看起來很專業的知識、警告等等,但其實有很多都是不實報導,只是用了些專業用語,來讓更多人相信而已。 我曾經看過一個句子:「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假消息已經繞了地球半圈了。」這說得很沒錯,大多數人總是會相信那些較多人知道,且較多人認定的事實,並且再跟更多人分享,就這樣傳下去,而在假消息後面出現的真相總是不被相信。 網路的力量是我們無法預測的,現在太多的「鍵盤俠」只敢在網路上罵人並得到成就感,不知道有人會因此被罵到崩潰,或做出無可挽留的決定。只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善用網路,別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畢竟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還是別亂說話比較好。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蔡承祐 打開電視,就可以看到多種新聞台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尤其在選舉期間,充滿仇視對立的消息更是令人木不暇給,不管是真是假,為了讓支持的人被選上,就開始謾罵,互相傷害。甚一不小心,一般民眾就容易接收被製造的假消息。 因為立場不同,會有不同的發聲,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可貴,我們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造謠或是彼此攻擊,就真的是嚴重的內耗,媒體更應該有覺悟,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製造社會的卵源。 接收新聞的同時,不要偏頗,應該明辨是非,是我們該有的覺悟。如果想知道真相,那就要多聽、多看、多分析。 媒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身為接收訊息的我們,如果要避免接收錯誤的消息,一定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才可以。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形影不離/陳韋呈 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各項3C產品可說是無所不在,尤其是「手機」,「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份,只要少了手機就覺得全身不對勁。 手機是我們與媒體最容易接觸的地方,常看到網路上的新聞、影片,但我們收到的資訊可能是假的,很多媒體的政治操弄更是無所不在。 每天我們都會看新聞,關心社會時事,但在眾多新聞台中,都有各自的政治立場,A新聞台說某政黨好,B新聞台說另一個政黨好,這也是臺灣政治的一大問題,更是新聞的一大缺點,因為這些亂象,分辨是非就是我們的工作了,現代的社會,不一定每一則消息都是真實的,而我要如何防範被這些不實的真相誤導呢?多看各新聞台所報導的內容,且這些消息聽聽就好,別全部相信,更正確的當然就是自己去查證,生活中假消息不斷,如何防止被誤導,就只能與媒體保持適當的距離。 雖然媒體與我們形影不離,但也該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被假新聞誤導全取決於自己,適當的分析新聞內容,才是與媒體最正確的相處方式。 我們與媒體的距離───盡信書不如無書/李庭誼 生活周遭的電視廣播、報章雜誌、廣告文宣,甚至於人人都不離身的手機,只要接上網路,都是媒體的傳播工具。換言之,生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與媒體幾乎是零距離。但每天和媒體如此頻繁接觸,人們淹沒在五花八門的訊息中,到底有多少資訊對我們才是真正有用的? 媒體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傳播資訊,讓大眾了解現下時事,或傳遞科普和人文知識,達到教育文化的效果。但現在各大媒體公司背負著沉重的經營壓力,為了迎合大眾口味以增進點閱率,或是其它種種因素,多的是只顧散佈危言聳聽的消息,卻不管背後真實性。如疫情剛爆發時,大眾對口罩的需求倍增,此時媒體忽然報出衛生紙和口罩是同一原料的新聞,造成大批衛生紙搶購風潮,事後卻被證實是假消息。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媒體對人們的思考與行為能造成龐大的影響,進而牽動整個社會。新聞的工作,只是為了傳遞客觀事實。然而不少報導陳述內容之餘,會加上自己主觀見解,藉此煽動風向,讓民眾依循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整件事情,這麼便失去了報導的公正性。 為了避免沉淪於媒體的風向,我們必須運用智慧,拉開與媒體的距離。當接收到一則訊息時,可以試著思考背後的動機,想想訊息對社會造成的影響,背後可能會有誰得利。像前述例子,訊息的散播便為衛生紙商帶來大筆商機。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讓我們與媒體保持一段適當的距離,保留自己理性思考的空間,擷取真正對自己有益的訊息,才能讓媒體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