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請協尋食安教授!
2020/10/19 15:36:33瀏覽2357|回應0|推薦47

林為洲:不公布完整食安諮議會記錄 不讓蘇貞昌上台 自由時報 2020-10-15 11:39  〔記者林良昇/台北報導〕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後,衛福部食藥署曾於9月4日召開「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國民黨立委認為,15位參加的委員中有10位對含萊劑豬肉進口反對或有疑慮,他們的意見卻未被重視,會議形同過水,只是背書,要求公布完整會議影音紀錄,否則不讓行政院長蘇貞昌施政報告。

我不樂見含瘦肉精的肉品,如同我不樂見基改的食品,但是臺灣需要美國的支持,不得不開放美國的基改食品原料進口,不得不開放美國的肉品進口。不過,作為主權國家,我們應該有自主的把關職責,對大陸,對日本,對美國也一樣,怎能門戶大開,要不然那就是屬國,毫無主權可言。

怎樣把關?當然要依照國際先進的食品風險分析機制進行,那是先進國家如美國所提倡的。有點概念的專家與衛福部官員都瞭解:食品風險分析分成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三個階段。風險評估階段要借重學有專精的專家、教授,公開透明的方式,依照最新的科學數據參與評估審查。獲得結論後,在第二階段由管理的人員,如政府負責的部門或同時含其他管理專家,制訂風險管理方案,如:確認風險概況以確定安全問題等級和優先次序、選擇有效且技術可行的風險管理方案、管理措施的執行、預防、監控和審議等。以上根據吳焜裕教授大作《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內容,吳教授目前是執政黨不分區立委第一名,負責執政黨「食安五環」政策起草。

所以,決定瘦肉精豬肉開放與否?怎樣管制?怎樣查驗?都屬於風險管理的階段,照目前態勢看,應該是行政院基於前風險評估階段教授專家的科學論證而下的決定。照新聞的報導,這裡引用親執政黨自由時報的報導,「15位參加的委員中有10位對含萊劑豬肉進口反對或有疑慮,他們的意見卻未被重視,會議形同過水,只是背書。」依照食品風險分析執行的過程,這樣的委員會應該只提供分析建議,是否進口?依照甚麼樣的標準查核?都應該是第二階段風險管理的官員負責!更何況並未公布學者專家們的論證過程,就以專家背黑鍋,十分不道德。在這事件中,先後順序都弄擰了,由總統拍板進口,完全撇開既有的「食品風險分析」程序!前述專家學者如果出席了,不背書也難,除非願意公開自己的意見。

這個「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的設置辦法於民國 103 年 08 月 14 日通過,就是負責食品安全與營養的標準、技術等,本案而言,就屬於食品安全,跟營養、好吃不好吃無關。辦法規定聘請食品科學、營養學、毒理學、醫學等學者專家擔任委員。辦法第九條規定:「本會委員及列席人員對會議資料、委員意見或會議結論應予保密,不得洩漏。」本辦法混雜了食品風險分析的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如果在執行面上沒有分成評估與管理兩個階段,極容易拿學者專家為政策管理者背書!況且自由時報與其他媒體大同小異的報導指出,多數專家的意見並不認同會議結論,基於辦法「委員意見或會議結論應予保密,不得洩漏」,如果執政者橫蠻,連對立法院都不願意公開會議資料,專家們的黑鍋背定了!執政黨不重視專業、專家,其來有自。

另外在衛生福利部下設置了「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設置辦法」,不過該辦法110年元旦才實施,所以在實施前,執行面這個「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就應該分評估與管理兩階段運作。

執政黨在野時,恰好遇到好幾宗「食品事件」,從對岸的三聚氰胺(美耐皿原料),到本土的塑化劑、毒澱粉、餿水油、假油事件,於安全來說輕重不同,假橄欖油事件屬於傪偽,但是該黨大鍋一起炒,對於無能分辨的國民而言,只能以最高安全標準視之,遂惶惶不可終日,錯誤百出,例如小吃店拿塑膠袋套著美耐皿餐具,輕重不分。這情境跟網路常常流傳的食品安全謠言沒有兩樣,真真假假。

這些炒作不單政治人物,還有不顧專業的教授專家、醫生、媒體、消費者團體等,一起打爛這以科學作為基礎的「食品風險分析制度」。於今執政了,看處理美豬過程,有那一點尊重科學,尊重專業!前述的教授當立委了,當衛福部、農委會官員了,其餘名嘴式的專家唾面自乾,繼續當名嘴,媒體繼續當炒手。大學裡陸續成立好幾所食品安全研究所,公私立大學多了許多食安教授,又有誰起而維護這應該被尊重的科學決策制度?唯唯諾諾,這些食安研究所、食安教授只不過是執政者的人形立牌!

請參考

農委會原來是美國瘦肉精廠商的代言人 

誰在乎食安風評? 

荒唐的前瞻食安預算! 

假如我出席了日本核災食品公聽會 

食安事件中,為何不見專業?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5177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