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2/14 17:31:34瀏覽6038|回應8|推薦83 | |
至善園全紀錄 約十二年前開始用照相機鏡頭記錄外雙溪流域的環境與生態,建立了兩個網誌記錄我的觀察結果,當累積相當數量資料後,就開了一門通識課「外雙溪環境與生態的變遷」,除了課堂內的介紹外,並多次一起親帶著學生親訪上中下游幾個重要的地點,也曾經兩度開設樂齡大學的課,與資深國民一同分享。 約三年前,感覺到靜態的影像不足以記錄環境變化的全貌,遂開始使用我的單眼相機拍攝短片,將動態的元素都記錄下來,特別是颱風天的磅礡洪流,與平常涓涓細流形成強烈的對比。逐步地,將影片與靜態的相片編輯成影音的教材,放置在youtube頻道上。 至善園是我宿舍的厝邊,從民國74年開園後,常遊園,再熟悉不過。兩年多以來,拍攝了不少短片,至今年等到梅花開,這才有完整的春夏與秋冬的全記錄。後來,發現園中的匾額與對聯等並沒有特別記錄與整理,在今年寒假中,多次入園翻遍各角落的文字。原來的「籠鵝」石刻被落葉落果遮蔽著,幸好負責清理的員工幫忙打掃,這才能拍到清晰的畫面。 及後,利用春節的假期,編輯出這一則「至善園全紀錄」的影音檔案。大致的編輯過程說明如下: 1. 先構想影片怎樣介紹,先後順序。最後決定的順序:大門迴廊、洗筆池、龍池、松風閣、曲水流觴、蘭亭與換鵝、碧橋西水榭。將一些植物安排在「迴廊」介紹中,梅花部分放在松風閣片段中,飛羽則放在梅花之後。 2. 照片先使用photoshop編輯過,剪裁成1920X1080大小,因為影片就是這個大小,放入到影片編輯軟體中,不用再調整相片大小。對聯的呈現方式分成背景、上聯、上下聯等三個圖檔。 3. 依照順序,先將各影片mov檔與相片的jpg檔案,依照前面構思的「故事」順序重新更改檔案名稱順序編號,在取用時不用每次都費心找尋。 4. 在影片編輯時,先將照片檔、影片檔、聲音檔(網路無版權)等檔案匯入到編輯軟體Camtasia中,這是學校使用的版權軟體。依照順序將影片檔與相片檔拉入到編輯的第一個track裡,每段留下預備編輯的空檔。 5. 因為影片部分並沒有特別先寫好故事、仔細分鏡,在編輯上常要去頭去尾,有時候還得放慢影片的速度避免鏡頭太晃動。這樣就需要把音軌與影像分離,分離的音軌有時候很好用,可以轉貼到別處,彌補當初收音的缺陷,例如風切聲太大,這都是因為使用個人非專業器材之故。 6. 影像軌編輯完後,再加入標題與說明文字,特別是將對聯加入直寫的楷書文字。 7. 根據一般的說法,學生只有15分鐘的耐性。最先剪裁為11分鐘左右的影片,配上說明文字,後來發現太快了,來不及閱讀畫面上的說明文字,最後重新從尾端開始往前調整,讓說明的文字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這樣一來,影片就超過15分鐘了。 8. 最後配上背景音樂,要呈現原音時(如流水、鳥聲、蟲鳴、魚搶食等),就將背景音樂聲量壓低,甚至取消。我只配上對聯等出現時的「按鈕」音效,再沒有其他外加的音效。 9. 最後以1080解析度輸出影片,可以使用1080或720等高解析度觀看。 小結 終於完成這一則影音的紀錄檔案,可惜的是:1.我還沒有找到配音員幫我錄製具有感情的旁白,2. 我還不會在影片中加入超連結等宣傳的功能,3.家用電腦勉強夠用,只是有點慢,有時候軟體會出現error,天氣太冷時還會當機。 已經完成十幾則外雙溪影音檔案,有兩則是學生的作業,建立了清單: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