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09 18:32:46瀏覽2155|回應0|推薦72 | |
故宮博物院旁的原住民文化主題公園是在2000年底落成的,佔地2.38公頃,原是社區的小公園,在阿扁當台北市市長的年代,動心起意,將之整修為具有特色,可能還是全台灣第一座原住民公園。 該公園地標就是那十三座代表當年十三個原住民族的石碑,刻著該族原住民的人像,面容、服飾裝扮等特徵可供辨識,石碑座下有說明牌。現在因為原住民族的釐清,已經不止十三族了。這石碑座旁原來是可以積水的凹槽,現在已經填土,種植上紅仙丹花。 公園就在至善路旁,對面是擋著故宮視野的「至善天下」,其旁是日本佛教團體「創價學會」的樓房,還有一座紅頂歐洲古堡似的建築,與周遭環境很不搭調,那是一個私立的幼稚園,他的身旁是順益原住民博物館與翠山里活動中心。公園的東北側是衛理女中,整座原住民公園都挨著女中的校園。公園的西南側有一條野溪與故宮隔開,該野溪維基百科上說明是「新安溪」。 那十三座各族的石碑半圍著一座圓形的廣場,用地磚砌出原住民特色的圖騰,後方是幾片用黑色的碎石片砌成矮牆,保護著一尊原住民與狗的銅像。這裡最顯眼的就是整排高聳的檳榔樹種植在翠綠的草地上。細看草地上長滿「金腰劍舅」,這是一種強勢外來種,不要看他不起眼,卻已經佔領了平地各方的草地,細密地生長,擠掉其他本地野草的空間。公園比較顯眼的外來種是南美蟛蜞菊,開著黃色的菊花,人們可能還以為是故意種植的。 從廣場旁的小徑可以通往後方的埤塘,小徑旁種植著茄苳等喬木,還有一些櫻花樹。 後方這一片池塘,當年長滿雜草,後來疏浚整理,水中周圍種植了一些水生植物,不過,好像年年有些不同。臨水處蓋了一座儉樸的木造涼亭,兩側環湖鋪上木板步道。衛理女中的學生們暱稱這小池塘為「忘憂湖」,看看塘面上的天光雲影,或可減輕少女的閒愁吧! 忘憂湖後方的斜坡上,相思樹成林,並有幾株無患子樹,在涼亭旁種有台灣火刺木與蒲桃樹,開花結果都很別緻。在林木旁草地上,布置了許多原住民的裝置藝術品。早年這裡還有一座高聳的木塔,我不喜歡,因為木塔的倒影,似割裂了平靜的塘面,後來不見了,可能因為年久失修,木頭腐爛,或者被颱風吹倒。 這水塘雖小,偶而也會招來不同的水鳥,可能都是短暫路過的,像紅蕃鴨、小鸊鷉、小白鷺等,岸上常有黃頭鷺、八哥等,八哥中常見的是外來種白尾八哥與近親的黑領椋鳥。當然白頭翁、麻雀等也常見,還有台灣藍鵲。 最重要的改變是十年前在涼亭旁種植了整排落羽松。落羽松生長異常快速,現在已經成為北台灣賞落羽松的勝景了。每年約在十二月至二月間,落羽松樹葉變色枯黃,整排倒影在水面。由於每年冬季氣溫變化不定,這觀賞的時間不易拿捏。今年(2019)是比較幸運的,元旦當天,溜達進公園,發現整排落羽松的葉色正好,可惜當天空氣不夠清淨,有點風,塘面也不夠平靜。沒想到隔了幾天,天空放晴,好像配了新的眼鏡,每樣事物都清晰無比。當天,落羽松全數倒影在忘憂湖面。斜坡上的幾株鮮黃色無患子樹,兩相輝映。 雖然是著名原住民公園,慕名而來的訪客不多,此間的遊人都是沖著故宮博物院而來的,頂多到至善園走走,五點故宮打烊後,小孩嬉戲、大媽聊天,這裡就屬於至善天下住民的專屬公園了。 「台北市原住民公園與落羽松」影音檔
衛理女中與古堡式幼稚園 草坪、檳榔樹與故宮 原住民碎石板牆 草坪與檳榔樹 檳榔樹與衛理女中 早年的地標石碑 原住民石碑 十三座原住民石碑 原住民圖騰廣場 原住民與狗銅像 原住民公園的鳳凰木 草地上長著金腰箭舅 通往後方池塘 小徑旁的南美蟛蜞菊 水塘與涼亭 水塘邊的落羽松 衛理女中學生暱稱水塘為忘憂湖 許多原住民裝置藝術 原有的高木塔 早年塘邊未種落羽松 台灣火刺木,又稱狀元紅 落羽松成美景 金黃色的無患子樹 塘中的訪客-小鷿鷈 請參考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