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25 18:04:33瀏覽6679|回應2|推薦75 | |
關注洲美已經超過十年,因為那片恬靜的田園恰似我小時候的鄉下,每次來都開車匆匆駛過洲美街,從196巷穿入到農田中,有時候還從承德路五分產業道路來到「汾陽忠武王宮」(郭子儀廟)前,那裡最靠近農田區的中心點。 洲美街兩旁多是兩三層樓高的水泥樓房,巷道窄小蜿蜒,也沒甚麼理由貿然穿行於小巷子中,所以一直不知道洲美原來還有古宅。三十年前東吳大學前望星橋對面山腳處原有一整排紅磚農舍,後來改建成整排獨棟別墅。內雙溪靠山區處尚存幾處紅磚農舍,比較精緻的是在故宮旁原住民公園後方的三合院「擇善居」,可惜近年颱風損壞,部分屋頂塌陷未修,廂房修繕後已經失去原味。 士林北投科技園區的興建,首先剷除了承德路旁的幾座紅磚房舍,其中一棟名為「碩德堂」,可惜我去攝影記錄時已經成為廢墟,不復見原來的面貌。近日看到洲美朋友保護古宅的舉動,才知道原來洲美也有老宅。據報導指出:古宅分別位洲美街51巷16號、129巷2號及10號、81巷10號等五個門牌號碼,前三者八月就列管,81巷10號的建物報導前一月才列管。報導被怪手破壞的是51巷16號。日前我前去訪視,搞到雙腳陷於污泥中,原來只觀察到129巷2號及10號,那是一座小四合院和其旁的單廂住宅,其他幾處被我忽略了,上週末我再去一回,以免落得像「碩德堂」一樣空留遺恨。 洲美街51巷16號 因為大部分的房舍都碾成瓦礫堆,巷道名稱的牌子多消失,巷子難以辨認,還好「洲美街51巷」牌子還在,就從這小巷進入,到巷子底都沒看到甚麼古宅,繞道下一條不知名小巷,過了盡頭,爬上瓦礫堆,才發現已經到了那棟古宅的背後。小心穿過瓦礫堆來到正門前,安全圍籬上掛著一張告示,明說此宅的地址與暫訂古蹟的意思。
這座單廂住宅頗為精緻,正堂左右各有房間,正堂大門前高掛著匾額「汾陽居」,註明年份「癸酉年立」,我猜想這也是郭姓人家的故宅,建於1873(清同治12年)或1933,如果是1933年的建物,距離今日已經有85年的歷史,有三四代人在此生活過,如果是1873年所建,則高齡145歲了。
正廳前有小小的前廊,左右房間牆壁高處有美麗的裝飾磚。前廊放著兩尊木質彩繪的神像在曬太陽,可惜手腳已經折斷,牆根上長了一叢日日春。
正堂左右房間兩側各有延伸的房間,可能作為廚房、睡房或儲物的空間,住宅的右手方已經被怪手削去一半,露出木頭樑柱。看與鄰棟的距離與方位,就可以知道這裡的街廓建築並無章法。 從屋背可以看到這座古宅年久失修,紅磚之間有多處裂縫,好的是可以看到屋頂的樣式。
另一處老宅 從剛剛這座精緻的古宅往屈原宮方向走,我鑽到第二座紅磚古宅,並無塑膠圍籬,顯然這一座並沒有被納入保存。畫面上的這位先生也是來此憑弔古宅的。
這座半拆的房子頂上長了許多植物。
洲美街81巷10號 再往屈原宮方向走,就來到有圍籬保護著的房舍,基本上並沒有被動手腳。應該是到了81巷10號。這座古宅基本上與「汾陽居」相同,不過屋子的左右各伸出廂房,是一座頗為精緻的三合院。正堂大門上沒有匾額,故不知堂號,原本沒有?還是拆遷時被移走了?
牆壁上有綠色陶瓷的氣窗。房子左手的廂房前擺滿搬遷剩下的雜物,牆壁整修後,顯然與正堂有頗大的落差。
屋頂尚存完好的電視天線,現在有線電視普及後,已經很難看到這類型的天線了。
房子右手的廂房雖然還維持著紅磚的牆面,也頗為殘舊了,屋前長著木瓜與絲瓜之類的農作,屋頂一隻白身花頂的老貓在懶睡著,不知道是否還留戀著舊窩?
三王宮 屈原宮左前方不遠處,怪手背後似是一座廟宇。我溜到前方,果然,那就是原來的三王宮,一座紀念三位為抗元而犧牲的福建將軍。 三王宮正殿前有一寬大的前廊,兩旁的龍柱是水泥作的。 屋頂是貼了彩片的裝飾。 前廊的樑上貼滿彩繪磁磚,說著種種宗教故事,每一方彩繪故事旁都註明捐獻者的芳名。
正殿的背後牆上有著龍形的浮雕作品,兩側牆壁上也布滿彩繪故事磁磚,可惜另外一邊的牆壁已經被拆除了。
這座三王宮談不上精緻,不過有著濃濃的鄉土味,這些彩繪壁飾沒有被保留移到新的三王宮,十分可惜。 在舊三王宮前徘徊許久,想起我小學一年級時,村頭的文武廟正在翻建,看著師傅們泥塑神像、彩繪神像,沒多久炯炯有神的關帝爺、關平、周倉、文昌帝君等就立在大殿裡。廟前的牆壁上還繪上彩色的山水圖畫,那是我最早認識的山水畫。我喜歡畫畫,就從羨慕那些師傅開始。 新的三王宮聳立在安置高樓住宅旁,還維持著廣闊的前廊與正殿,巍峨的樣貌,很難讓人想起舊三王宮的質樸模樣。
與身旁的屈原宮相比,新的三王宮更是富麗堂皇。 洲美街129巷2號及10號 從舊三王宮前瓦礫堆往外看,就是日前觀察過的古宅,請參看前文,就不贅述了。 洲美國小對面 洲美國小已經被拆除,瓦礫堆已經長滿雜草灌木。校門對面的房舍人去樓空,其旁的一株榕樹纏繞著房舍,看模樣也應該有幾十歲了。
帶不走的回憶 這裡的紅磚古宅與舊的三王宮,大門全朝向基隆河,想來當年,這裡先人建築住宅時,都選擇面對行舟方便的基隆河,背後才是耕作的田園,後來加蓋的水泥房舍才轉為面對通往屈原宮的洲美街,主要的交通工具應該已經從行舟改為汽車了。 紅磚的房舍有新有舊,不知道各住過幾代居民,同姓異姓,應該都是幾十年的老街坊了。
我不是洲美的住民,但從遺落的雜物可見,這裡應該遺落著原居民無限的回憶。一個光鮮完好、上了釉的瓦甕留在瓦礫堆裡。 一家神明桌上的鏡屏與對聯還留著,神明桌已經被搗殘了。
一家白色的水泥牆上,貼著許多卡通圖,有男生、有女生,有新郎新娘在森林前的教堂舉行婚禮。這一定是小女生的房間。
保留古宅記憶 這裡的紅磚古宅,有單廂式,有三合院,有四合院,如果全部保留,開發的單位一定不甘願。怎樣兼顧開發與古蹟保留,正考驗著人們的智慧,我樂見能重現百年前的風華。 請參考 士北科園區拆「暫定古蹟」 民眾肉身擋怪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