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11 08:06:26瀏覽1649|回應0|推薦1 | |
金黃色Lager的風行
這個算是有點意外的革命產品, 被廣為稱作 Pilsner/Pilsener. 釀造成分主要為來自捷克 Moravia 區由較為低溫文火間接烘培, 並充滿濃密餅乾屑香味的淺色大麥芽, 且用十分高比例, 極具青草香氣的 Zetac/Saaz 區啤酒花 (這種啤酒花也就叫做 Zatec/Saaz). 啤酒花的香味十足, 又有極為濃郁的麥芽香, 十分均衡且有體質, 但嚐起來又比其他地區的較深色啤酒來得易飲~~ 也因此, 它清爽的質感, 配合上當時新興中產階級要求與工人階級喜歡的深色啤酒不一樣的口味, 很快便虜獲大部分趕時髦的中歐消費者的口味, 更一舉將不久前才新創的其他 Lager 種類比下井底去!! 丹麥神奇酵母 在這段各式 Lager 啤酒的起飛時期, 酒廠對於啤酒中酵母狀態的控制仍不算十分精確, 以致在大量釀製儲存 Lager 後, 酒質仍有可能變壞變酸. 這時, "顯微鏡" 的大量運用, 造成了第三個革命性的發展.
在1883 年, 丹麥哥本哈根 Carlsberg 老酒廠的化學分析師 Emil Christian Hansen, 經過實驗觀察後, 終於由原先自巴伐利亞 Spatan 酒廠帶來的酵母中, 將在低溫下特別活躍的單一strain與其餘的strain分離出來, 以大量複製生產最適宜在低溫儲存將啤酒熟成的單一strain酵母, 又稱 "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is"--意即 "Carlsberg種的真菌"; 在此之後, 世界各地的酒廠便大量購買使用這種底層發酵酵母, 以試圖配合上日益先進的冷藏系統, 釀造出和 Pilsner 或 Munich Helles 一樣晶瑩剔透的金黃色 Lager. 在啤酒圈中, 我們便將此後的這種啤酒統稱為 "Copenhagener", 正因為那神奇新酵母的關係~~ (*下圖 為Carlsberg 酒廠外的巨象石雕...)
今日橫掃全球的量產冷發酵啤酒, 也就是目前大多數人 "口中所稱" 的Lager, 由於科技的幫忙, 在非常熱的地方都能成功釀造並銷售甚遠; 像是澳洲著名的 "無味" 品牌 "Foster's", 當初便是以這種底層發酵酵母, 配合上已十分發達的冷藏設備, 以減少低溫發酵的時間釀製, 最後僅需最多三至四個禮拜便可將啤酒提到標準的酒精濃度而出場販售... 但這種由科技"催生"的啤酒, 風味和酒質極弱, 既沒有以天然的方式真的低溫熟成數月(Lager), 自然也就不配稱為真正的 Lager 了...
目前許許多多大型跨國廠牌的旗艦啤酒, 以及過去壟斷台灣市場六十年的 "台灣啤酒", 皆是這種成本最低, 釀造時間最短的假 Lager... 然而, 大家還是一味地趨之若鶩?? 是人們不在乎口味, 或是這種成本低廉啤酒的生產與行銷優勢實在無法抵擋呢? 由這一點看來, 業者與消費者對於速食文化的迷眷, 可是絲毫沒有產業和時代區隔的, 不是嗎?
--堯 (11 Sept. 2006)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