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002章[新北市雙溪區] 一片孤城萬仞山
2017/05/25 17:10:57瀏覽271|回應0|推薦0

    早晨,洋溢著歡快,今天是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就好像是農曆新年,車上印尼乘客各個盛裝打扮,燦爛晴朗天氣當中聊天說笑,之後紛紛匯聚在臺北車站。

 

    我們搭上區間車後,原本以為該車次直接前往蘇澳,沒有想到窗外景色綻開來卻是層層水泥房的景象,後來才發現居然買錯車次!就這樣在樹林車站呆坐許久,才又讓區間車載著我們與疲倦一路朝東。

 

牡丹

發表日期:13.08.18

踏上牡丹車站時,夏日熾熱立即襲來,空無一人車站中四處張望,仍感覺虛幻而不真實。簡單盥洗,原先與我們一同下車的路人,早就撐傘在蒸騰的空氣裡遁入長巷。

 

    牡丹,舊名為「武丹坑」,就像是許多臺灣東北角偏僻而寧靜的村莊一般,因煤礦開採而興盛繁榮,當煤礦開採殆盡時,差不多也就人去樓空了;民國53年,「武丹坑」被更名為「牡丹」且沿用至今,過去這裡曾經有著名的「牡丹坡」,坡度過陡迫使火車在此設置折返點,隨著列車裝備進步,車站被降級為簡易車站,更顯得荒寂孤獨。

 

    我們也順著小巷子漫無目的地散步,不過五分鐘光景就走到盡頭,無論是村上住家,還是慶雲宮前都靜悄悄地,而原本以為可以賞鳥賞花的河畔正只有野草枯黃一片:這是時間不對,美麗時光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幸運巴士

 

    原先預估12點12分搭小巴到市區,只不過就在我們研究公車站牌時,一輛可愛的藍白色線條麵包車竟然從前方的彎道冒出來,到達路口之後逕自往車站駛去。我們看著車子,想了一會兒才意識到那就是我們必須搭乘的班車!驚呼一聲,車子已經遁入鐵路橋下,不理會我們的無奈。

 

    只好,我們沿著102縣道一路往南走,既然火車搭不到,就搭公車:既然公車搭不到,就只好走路去了,雖然如此,我們三人還是嘻嘻哈哈地在蜿蜒的路上聊天說笑,偶爾看看溪水,又偶爾貼著山壁觀看蕨類植物。

 

    就在此時,一輛跟剛才外型很像的麵包車又朝我們接近,我不分三七二十一地直接朝車揮手,車停下之後我們六百里加急跳入車內,一股沁涼與歡快漫延在整個空間裡。

 

    司機用閩南話有些念念叨叨地說:剛才差點沒有看到你們!我說我們要前往雙溪車站,他立刻應答道不用說他也曉得啦,邊說著邊在山谷裡面加速前進,經過幾個更小的聚落還有廟宇,兩三次穿過鐵路的下方,不知不覺間車子已經停在繁華的雙溪車站前面。

 

    當我們下午在公路上流汗與吶喊時,我往往慘然地懷念起這位好心的司機,在我們坐困愁城之時即時相助,所以特別拍下這張照片感謝這位司機,也感謝可愛又方便的新巴士。

雙溪鐵路便當

 

    抵達雙溪車站之後,我們沿著中華路尋找吃飯的餐廳。雙溪位處東北角地區的中央,從各個海岸的村落都有四通八達的路網可以連接雙溪市區,便利的交通運輸造就繁榮的市街,所以甚至有幾家餐廳還是以海鮮料理而著名的呢!

 

    繞了一大圈,我們最後還是選擇站前「香甜小吃」,小店最大的特色當屬「鐵路便當」。

 

    不如福隆或是奮起湖鐵路便當一般有名,雙溪鐵路便當卻有著自己獨到的地方,正是因為不出名,反而可以從每一道菜當中品嘗到廚師細膩而純樸的手藝,不管是滷肉或是炸物都有著迷人的滋味,尤其是天婦羅還搭配上濃稠香醇的醬汁,在炎炎夏日依舊時分開胃;主菜之外,還附有無限量的冬瓜茶、湯(竹筍燉雞湯)加上米飯,一邊品嘗甚至可以不時聽到一旁經過的火車聲響。

雙溪老街

 

      提到東北角最著名的懷舊地方,無非是金水九(金瓜石、水湳洞、九份)或是平溪,其他鄉鎮也為了能夠留下觀光客的腳步,紛紛將街上較有一點歷史的房舍稍稍整修維護,就打出「老街」的名堂,零星的磚樓隱身在四周水泥叢林裡或多或少有些突兀,遊人也不見得因此增多,不過這樣也有好處,正是因為不出色,規模也不大,反而可以慢慢欣賞。

    雙溪老街位於今日長安街上,與大同街交會出是全臺唯一供奉南宋名臣文天祥、陸秀夫及張世傑的三忠廟,三忠廟由最早來此開墾的連氏家族引進,如今超過百年歷史,連氏家族甚至在之後產出雙溪第一位舉人。廟宇曾經大肆翻修過,原貌不復見。

    整段老街約莫五分鐘就能逛完,渡船口之下的溪流清淺見底,過去有多少旅人風塵僕僕從臺北,或是宜蘭住上一宿,與我們一樣驚嘆景色之小巧玲瓏,只是物是人非,空留磚牆層層疊疊撒上日輝一片。

十公里的長征

 

    來到雙溪,無論如何一定要試試看當地的自行車,步行者,猶如楷書般謹慎矜持;馳車者,好似草書一瀉千里,騎自行車正如行書,行如風,臥如松,動靜得宜。

    穿過市區,首先經過雙溪教會,看似普通的教堂,其實是由馬偕所創立,馬偕曾經多次為了到宜蘭傳教,在雙溪歇息一晚,臨時搭建的草蘆久而久之改建成教堂,在雙溪傳授福音。

 

    越過共和大橋,沿著狹窄道路馳騁,牡丹溪與平林溪兩條溪流的匯流處近在眼前,所謂「雙溪」的地名其實就是因為這個景觀不脛而走。(雙溪原名「頂雙溪」,相對的「下雙溪」則是今天貢寮市區一帶)

 

    雙柑公路上,視野開闊不少,平林溪沖積而成的河谷越往遠處越是狹窄,兩旁的山岳漸次高聳而緊密,公路上汽車與機車彼此競速,兩旁的農田裡栽植各色花卉,悠悠野薑花香和在微醺日光下,陣陣涼風拂面還有河畔青草氣息。

 

    對我而言,旅途當中最讓人折磨之處不在一路平坦,那至少可以邊騎邊停,慢慢的、靜靜的欣賞山景、河景,一路都是上坡才是最難熬的,要加速也不是,要停止休息也不是,加上眼前無止境的延伸,更加深我們前進的壓力,原先在旅途規劃的時候,我以為這一段漫漫路程僅僅六、七公里罷了,直到當下才發現自己忽略彎道、斜坡等等差距,就在我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踏上山坡,路途已經將近十公里遠了!

共和大橋

威惠廟

    經過長達將近十公里「穩定緩慢爬升」的公路之後,我們轉入一旁的小徑,小徑兩旁間段間段的聚落依著平林溪中游而建,道路底部開始攀上山丘,此時我們的體力消耗殆盡,再加上最後一段的坡度實在太陡,只好牽車完成最後一段路途。

 

    威惠廟位於雙溪區的長源社區,這裡只隔一座內盤山就可以到坪林或是平溪,早期的聚落位於礦區而因此繁榮,現在不如以往,廟宇本身大肆修建過,如今已經有140年歷史了,一旁的戲臺還繪有礦坑的彩繪。

 

    這次去雙溪,我們總共拜訪四座寺廟,分別是牡丹的慶雲宮,市區的三忠廟,柑腳的威惠廟,以及新基的南天宮,但是,只有到威惠廟時,我才真的不自覺地向神明膜拜感謝,謝謝神明保佑我們在一路上平安無事,雖然旅途稱不上驚險萬分,卻也是分分秒秒挑戰人體的耐力與心智的毅力,當我們為一件事情付出越多而終於滿載收穫時,往往受之於太多人的幫助,這時候會更懂得謙卑,更懂得謝天吧!

列車進站

 

    下午五點,不見黑夜蹤跡,但是遊人歸心似箭陸陸續續登上火車站月台,原本預估搭乘17點35分的區間車回臺北,可是因為一列意外加入的「幸福水泥」列車暫時進站,導致後方班次稍稍延後。

 

    我們三人在搖晃的列車裡愉快地聊著大學生活中的種種,也順道提到國小老師的五四三,並且約好下次的聚會,要接續更幸福的旅行。

 

 

 

 

 

雙溪區地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0327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