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等車票》讀後
2011/09/06 11:01:16瀏覽4118|回應0|推薦3

一群老人的朝聖之旅           

          《三等車票》讀後

    名:三等車票  Third  Class  Ticket

    者:希瑟  伍德  Heather  Wood

    者:黃芳田

出 版 者:馬可孛羅文化

一群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印度孟加拉老人,他們大多未受教育,很多人不識字,終生務農,生活窮困,在印度種姓制度下,屬於較低階級,竟然有機會得以環遊印度一周,這輩子連火車都沒坐過,甚至沒看過電話,搭乘三等火車,費時7個多月,旅行15千多公里,這麼一趟折磨人的旅行下來,這一群老人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是1本有趣的書。

請看他們剛上車時與車上警衛的對話:

「老傢伙,出遠門嗎?」

「對,要去看整個印度,」

「還有月亮?」

「那個不用,我已看過了。」,這群老人形成奇怪的隊伍,帶著鋪蓋卷、成捆衣物、銅鍋、陶壺,男男女女,行動遲緩,卻對什麼事都好奇,對什麼事都有意見,以他們純樸、天真的眼光,看著貧窮、混亂、五光十色、種族繁多的印度,領隊阿信說:「這可不是一趟容易的旅程,你們要付出很多,我希望你們都有強健的雙手和堅強的心,幫你們走完這趟旅程。」,阿信是個老師,見過世面,負責盡職,他要帶44個老人完成這趟艱苦的旅行。

本書是真實的故事,這趟旅行的背景發生在1969年,者為加拿大籍伍德女士,在基金會的贊助之下,她和1群老人環遊印度一周。當時印度的孟加拉邦尚未獨立建國,在印度東北的加爾各答附近的農村裡,有1位富孀烏瑪,她得了不治之症,她沒有丈夫,也沒有子女,在病重之前她決定捐出所有的遺產,要讓村民出去看看整個印度,「我想要他們從喜馬拉雅山到柯墨林角(印度次大陸的最南端)去一趟」,「印度雖然很窮,可是幅員遼闊,也很美麗。我要他們去見識這些,去看看人家村子裡的人怎麼生存,怎麼教導兒女,……我想要我村裡的人見識印度,以後這個村子就不會再是個井底蛙小村了。」。

於是以烏瑪的捐款,由印度鐵路局安排1節專用三等車箱,繞行印度一周,年紀大的村民先去,一趟結束再換別的人去,整個村莊的村民都可以參加,她還指定在加爾各答當老師的阿信為領隊。

終於,他們忙亂地踏上旅程,看印度教神廟,看佛寺,看孤兒院,看天主教修道院,到高僧靜修處,參觀大學,參觀圖書館,連印刷廠、紡織廠也不放過,老農夫對農事更是好奇,一心一意想修好村裡的幫浦,一路上研究幫浦的構造,後來發現有自動噴灑灌溉系統,更決心將之引進村裡。

到了首都德里,村民們參觀下議院,有人告訴他們,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可是村民們老是弄不清「民主」是什麼?

「民主是指由人民來掌理國家,由於我們的投票人數比世界各國都來得多,所以我們是最大的民主國家。」

「可是你說投票代表一種選擇?」

「沒錯,那當然。」

「可是我們向來都是聽放貸的人告訴我們在選票上圈選哪一個候選人,這哪裡有選擇?」

「你們不應該聽別人教你去投誰。」

「那我們又怎麼知道應該圈選哪一個?」

   剛開始,這些年老、閉塞、無知的村民,面對目眩神迷的世界,不免疑懼而不知所措,看到外國觀光客對他們拍照,就大罵不已,也不吃別人的東西,甚至關閉他們的心靈,有人什麼都不管,每天只有祈禱。漸漸地他們開始探索旅程中的事物,也開始發展自己的潛力,陶匠米圖是比農夫更低階級的人,他帶了鉛筆和素描本,把一路上看到的都畫起來(他們整團都沒有照相機),不久,盧努也躍躍欲試,體貼的丈夫為她買來粉彩筆及畫本,隱藏的天份讓她心滿意足地畫個不停,喜歡說故事的黎娜,發現書本這個奇特的東西,裡面有許多故事,她加油添醋,講得生動有趣。

  然而旅途中也會發生不幸的事,領隊阿信竟然因感風寒病逝,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印度,人命是非常脆弱,不過團員決定繼續走下去,幾位熱心的團員分擔領隊的職務,有人管錢、有人帶隊、識字的記錄、個子高的帶路,為此還特地去買個手錶(可見原本整團都沒人戴錶)。大家越走精神越好,真的享受旅遊的樂趣,不過有人卻越來越退縮,原本個子高大、精力旺盛,在村裡都是她在幫接生婆的阿米雅,在旅途上擔任護士職務,一直是勝任愉快,到後來她卻神志混亂,原來她年輕時有心習醫,但是父親不准,還讓她嫁人,此次沿途所見,她在羨慕之餘,也為無力扭轉自己的命運而自怨自艾,最後竟因神志昏瞶中被火車撞死。

雖然這群零零落落的老人,常被人當乞丐趕來趕去,他們原本對命運逆來順受、對人生無所追求,漸漸地發展出對抗不公不義、主動出面保護弱者的勇氣。他們遇到一位被迫嫁入豪門、丈夫卻是像野獸般的變態,村民們鼓勵她離開不幸的婚姻,還介紹她去找醫師避孕。遇到單獨旅行的外國女孩,村民主動伸出援手,還把她帶到車箱中照顧,結果他們和列車長有這樣的對話:

「外國人買三等車票不合規定。」

「那我們要怎樣才能跟其他的遊客接觸呢?」

「只有乞丐或是貧農才可以使用三等車票。外國人一定要付比較多的錢才行。這張票不合規矩。」……

「大多數人都是坐三等火車的。」

「我管他大多數人是笨蛋、一無是處、只買得起三等火車票呢!有工作的人就坐二等,外國人則永遠坐頭等。」

本書到處都是村民之間,或村民與別人這種七嘴八舌的對話,充分顯現村民幽默、機巧,卻很純樸的個性。請看這段:

「鐵路總局有封信要我轉交給你。」

「哎,有封信給我?」

「是的,要我唸給你聽嗎?」

「不用,他看得懂。我們開始旅行之後,他就學會認字了。」

「年紀這麼大才學會認字?」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收過信。對,老兄,信上還有一張圖片。」

「這是郵票。」

「你怎麼沒有在學校裡學會讀書認字?」

「我這輩子太忙了,沒空打混。」,最長的對話長達9頁。

快到旅程結束的時後了,他們回到加爾各答,家鄉已在不遠,村民們早已成為旅遊老手,好幾個人要求脫隊:黎娜說要利用1天來看看豪拉大橋,杰德夫與太太要去看兒子,米圖、盧努和她先生要去博物館,悌帕卡想去廟裡拜神,帶隊的蘇倫德拉竟要去看老虎!

黎娜走上永遠都是擁擠的豪拉大橋,找個地方坐一下,四周都是乞丐,下橋後找塊草坪坐下來,和1個剛到這城市謀生的家庭一起吃頓飯,後來在動物園旁露宿1夜。米圖和盧努夫婦進博物館到處逛,有如朝聖一般,沒想到反而是他們的作品被館員驚為天人,不僅要全數買下,還要他們日後再多拿一些來賣。最後是悌帕卡,她茫無目的閒逛,被人當乞丐驅趕、潑水,她也不以為忤,最後在路邊睡著了,往日時光在夢中歷歷如繪,後來她醒了,身邊靠著1個衣衫襤褸的小乞丐,她為小女孩洗澡,把剩飯給她吃,並幫她找1處可以安身的修道院,悌帕卡與小女孩約定要她在修道院學習看護,有空會來看她,小女孩連名字都沒有,悌帕卡為小女孩取名為「阿米雅」。蘇倫德拉到處亂走,當然沒找到老虎,他對人說曾到過柯墨林角,沒有人相信,當他是個瘋子!

這趟旅程讓每個村民都有一些改變,有些事情的看法多少跟以前不一樣,除了不幸死去的兩個人,村民們都認為往後的日子將因旅行而變得更美滿,他們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知道人其實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改變自己,他們不再認命,不再任人踐踏做牛做馬,特別是女性。

我很喜歡旅遊,而且喜歡走長途、艱苦的行程,我寧願花十幾個小時,塞在經濟艙狹小的空間,看書、睡覺、發呆、吃東西,就是為了到異鄉看看不一樣的東西,吃吃不一樣的食物,吹吹不一樣的清風,陌生的氣味,陌生的街道,陌生的教堂,陌生的外國人,都讓我魂牽夢繫、懷念不已!

旅途中隨時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這是挑戰,也是樂趣,有人怕出遠門,在家千日好,出門寸步難,怕被騙、怕被搶、怕吃壞肚子、怕飛機失事、怕與團員失散,其實,到處都有風險,過馬路會被車子撞,下樓梯也會摔斷腿,旅行就是要看新鮮事,這本來就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現在還在懷念:有1年冬天到德國,旅遊淡季遊客稀少,到了奧格斯堡大教堂,大搖大擺推門闖進去,才發現教堂中有人在演奏管風琴,悠揚嘹亮的樂聲,在歌德式建築中迴盪,祭壇上白燭搖曳,教徒跪著禱告,令我有接近天堂的感動。還有到埃及的沙漠,我們下車看景,為我們開四驅車的貝都因人,躲在背風的車後,用小瓦斯爐燒茶喝,見我在偷看,招手要我一起喝一杯,甜膩的紅茶至今難忘。20046月律師公會旅遊,到廣西遊漓江,船上有人抽煙,台灣客抗議,抽煙的被趕到外面去,我注意到這幾個遊客手拿1支大鐵管,那是雲南人抽的水煙筒,與陳清白兄去找他們聊天,果然是雲南來的農民,等他們知道我們是台灣人,馬上就問我:「有沒有去看鄧麗君的墓?」,我說沒有,又問:「聽說鄧麗君的樂隊也一起陪葬,是真的嗎?」,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回應,他們又說:「台灣一獨立,兩邊一定打起來,你們有錢人都會逃到大陸,那時候台灣就打爛了!」,我說:「把台灣打爛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六四天安門死了幾百個大學生,讓你們被罵到現在,還想要打爛台灣?」,「什麼是六四?天安門在哪?沒聽過。」,從那時起,我就主張要開放大陸人民來台旅遊,才能化解敵意,體會台灣的自由民主,不要老是想把台灣打爛。即令家財萬貫,不出去見見世面,還是像未出遊前的孟加拉村民,心胸狹窄,目光如豆。

只要擁有顆好奇的心,到哪裡都好玩,到哪裡都是心靈的朝聖之旅。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law&aid=561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