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6 10:52:24瀏覽1174|回應0|推薦3 | |
創造歷史的夏天 《自由之夏》讀後 書 名:自由之夏 Freedom Summer 作 者:道格‧麥亞當 Doug McAdam 譯 者:國立編譯館 黃克先 出 版 者:國立編譯館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夏天到了,大學生開始放暑假,這一年是1964年,在美國,一群北方的白人大學生將面臨一塲考驗,他們要去美國南方的密西西比州當志工,從事黑人選民登記、自由學園的老師,以及社區中心的工作,大學生的人數約720名,這是1個名為學生非暴力委員會(SNCC)策劃的計劃,他們號召大多是中產階級以上白人的子弟,利用大學的暑假,到密西西比「解放密西西比的黑人」! 那時的密西西比是什麼樣子?尤其是黑人,到底遭受什麼待遇?由於美國的南方盛產棉花,有棉花王國之稱,不幸,在南方許多州已經引進機械化的方式種植棉花之後,密西西比州的棉花園主仍然堅持拒絕現代化的種植技術,他們仰賴的是廉價的黑人勞力。於是,密西西比的黑人大多生活在貧窮線之下,平均黑人大多只受6年的教育,而白人是11年,當地黑人嬰兒之死亡率是白人的2.5倍,黑人住房條件不佳,近半數沒有自來水,3分之2沒有抽水馬桶,當地的政府官員無視此種不平等現象,任令黑人生活、教育、醫療條件日益惡化,密西西比的黑人是處於極度不平等的環境,而且似乎看不到未來有改善的可能。因為密西西比的黑人大多沒有選舉權,沒有選舉權就沒辦法選出議員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利! 在密西西比,黑人登記選民的比例是全南方最低,只有百分之6.7。其中居然有5個郡連1個黑人都沒有登記選民,這5個郡卻是黑人佔多數人口,這現象顯示:連政府機關也無視黑人在密西西比遭受極為不平等的待遇,放任白人至上、種族隔離的扭曲觀念橫行於密西西比! 這就是那年夏天,那些養尊處優的白人大學生,將要進入的密西西比。當時的密西西比暴力事件頻傳,黑人常遭私刑而喪命,且無人聞問,人命賤如螻蟻,1個14歲的男孩,只因對白種女人吹口哨即被殺害,在該州只要隨便打撈1條河,都會發現黑人的屍體。從事黑人權益保護的志工,生活在野蠻和暴力之中,隨時有被暗殺的危險,當地警察卻擁擁有龐大的火力,比相同城市多達兩倍,而市長聲稱只是為維護秩序,無視黑人遭受無情的虐待。即令如此,聯邦政府也不管密西西比治安的惡化,還聲明不會介入保護志工,因為「維持秩序和執法是州政府的職責」,這就是1964年的密西西比。 要幫南方的黑人爭人權,為什麼非要找北方的白人大學生?南北戰爭解放黑人的宣言已經過了100年,著名的布朗判決已經過了10年(1954年最高法院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裁決: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是違憲,此裁決被視為是對抗種族隔離的里程碑)。不過密西西比到處是種族隔離的藩籬,圖書館、餐廳、醫院、洗衣店、學校,甚至是公共汽車,仍然是分為黑人專用和白人專用,密西西比的黑人,仍生活在種族隔離、不公不義的世界裡,更不幸的是,世人皆視而不見,為擴大影響力,為造成風潮,讓全國都注目在今夏的密西西比,北方的中產階級子弟、白人大學生正是最好人選。於是,經過短期的講習後他們終於上路了,以SNCC的方式─手臂交叉著,手拉著手─高唱〈我們終將勝利〉(We Shall Overcome,影音網站裡有精采的演唱),上車朝密西西比前去。 這些大學生在密西西比看到什麼?遭遇到什麼?擔任志工過程是否順利?黑人是否願意參加選民登記?請看本書。 我可以簡單透露一下統計數據,這3個月之中的暴力事件:被殺害的工作人員4件,重傷的4件,被毆打80件,被逮捕1000件,被燒或被炸的教堂37件,被燒或被炸的黑人家30件。有個志工沉痛地寫著:「連兔子的處境都(比黑人)還好一些,他們還有法定禁狩獵的季節可供喘息,黑人是全年無休地處在被殺害的威脅裡」。 本書不是小說或報導文學之記錄,而是嚴謹的社會學著作,作者是史丹佛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作者撰寫此書時,距自由之夏已過了25年,當年的大學生早已星散紛飛,成家立業,由於當年匆促成行,連完整的名單都沒有,也找不到正式的紀錄,沒想到四處搜尋幾乎要放棄時,作者居然在馬丁路德金恩紀念中心的檔案庫中,找到一批未歸檔、未經整理的原始資料─志工申請時所填的文件,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中,還有提出申請、但未前往密西西比的學生(也許是個人因素、也許是未通過審查),有239人之多,這些同學竟成為完美的對照組。也就是:經歷自由之夏的洗禮的學生,和未到過密西西比的學生,在25年來的人生歷程有無差別?經由密西西比的經驗,是否會令年輕人更加憤世嫉俗、與主流社會更加疏離? 作者利用取得的資料,向所屬大學校友會取得志工現在的地址,再寄發問卷,並進行約48人的訪談,包含參加的志工及有申請卻未參加者,於是,個人的經濟狀況、政治傾向、社經地位、就業方向等資料,都搜集齊全,當年申請當志工時,參加者、未參加者大同小異,然而經過自由之夏的經驗,二者明顯分道揚鑣。 到了70年代以後,二者竟然有很大的差異,經由問卷顯示出來的資料,參加者更換工作的頻率比未參加者高很多,10年來固定一份工作的,參加者比未參加者少很多,連婚姻狀態都有差異,參加者只有半數是已婚狀態,未參加者已婚狀態高達7成,至於薪水也是未參加者比參加者高,失業比例參加者是未參加者的4倍之多……。要解釋這種現象,應該是參加者經過自由之夏的洗禮和衝擊後,變得比較以政治理念來選擇工作,不再在乎世俗的成就,甚至連婚姻大事也被列為次要考量,政治優先於愛情,為了理想,參加者堅守信念而終身投入,無怨無悔,他們付出的不僅是世俗成就的代價,他們還感受到與社會孤立和疏離。 另外,經由自由之夏的衝撞,美國社會是否有所改變?密西西比的經歷,讓社工們決定在他們的生涯或職塲上實踐起來,還有不少志工索性留在密西西比繼續奮鬥,60年代以後的言論自由運動、學生運動、反戰(越戰)運動、婦女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充斥整個美國,都和自由之夏有密切關係。 當年在出發前,這些大學生絕沒有想到他們的行為,會對社會、對個人都會發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不要以為勸說黑人登記選民是很容易的事,橫行霸道的白人、助紂為虐的警察、裝聾作啞的官員,都是志工的阻礙,被恐嚇、被騷擾、被警察以細故逮捕是家常便飯,志工連生命安全也不保。更重要的是連黑人也有他切身的考量,任何膽敢登記選民的黑人,有可能被白人園主驅逐出莊園,這種足以令他全家衣食無著的經濟威脅還是算輕微的,更不用說殘暴的白人,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對付膽敢出頭的黑人。由於當地的報紙會發表申請選民登記的名單,以往是令黑人不敢前往登記投票的因素,但是那年夏天,當登記的黑人越來越多時,情勢改變了,許多黑人以他的名字被登在報紙上為榮,他們穿上上教堂時體面的服裝前往法院登記。 總計有黑人1萬7千人前往法院登記,改變,就從這個夏天開始。不只改變密西西比,也改變美國,也改變我們每一個人。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