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7 22:56:45瀏覽494|回應3|推薦9 | |
# 大伯鼓起勇氣跑了出去, 在外面娶妻生子, 悉心教養兒女, 最終雲開霧散, 後來生活也算安定無憂; 因為五十餘年如一日的堅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適度鍛煉, 所以, 79歲了, 還在騎腳踏車到處玩, 在電話還未普及的許多年前, 家中有幾百封信, 其中主要為大伯寫給爸爸和全家的信, 大伯的字異常工整, 瘦長而鐫秀, 力度適中, 結合其刻板而規律的生活作息和瘦長的身材, 似乎與老蔣的好幾方面很相象, 大伯六十餘年堅持冷水洗臉, 堅持一餐僅吃一碗飯, 堅持5:30起床, 獨自輕手輕腳地洗漱後出去活動鍛煉身體; 半小時慢跑, 堅持每日午後小睡半小時, 堅持晚上9:30左右睡覺, 堅持寫日記, 日記的每個字皆工整不亂; 所以, 大伯至今沒在醫院住過一天院, 閑暇之時彈彈琴, 唱唱歌, 但每天會喝少量酒, 酒量其實很不錯, 但很能注意節制。
# 二伯高中畢業後, 也如高中畢業的大伯一樣, 已不允許繼續讀書了, 但二伯沒有闖出去的膽量, 所以, 就留在了家鄉, 二伯還不聽祖母和姑媽的建議跑去別村做了上門女婿, 選擇的是清秀但矮小的二伯母, 在需要幹農活的農村, 便要擔負更多的體力活責任, 生活也過得緊巴巴。 僅論讀書的天資, 家鄉人傳聞二伯比大伯要厲害, 記憶力更好, 正楷的毛筆字也寫得特好。但正如他的中規中矩的字體一樣, 他就是沒膽量闖蕩。最終, 勞累了若幹年後, 在52歲時因一痢疾而去世了, 本來, 這屬於很好治的小病, 偏偏二伯母啥也不懂, 所在村莊的所謂醫生也很蹩腳, 於是, 就這樣過完了一生。 似乎生育了七個子女, 但其中四個在幼年即已夭折, 故僅有兩子一女長大成人。 # 二伯一生很愛喝酒, 酒量也很好; 雖然去別村做了上門女婿, 但按照家鄉的習俗, 依然還認為是家族裏的人, 所以, 家族中每逢婚喪喜慶, 二伯也必定被邀請回來一起參與, 把筆寫字的事情一般也是由二伯包攬; 但二伯卻喝酒沒有節制, 記憶中, 經常喝得爛醉如泥被人給扶著抬著回來, 也經常在晚上吐得一地, 搞得第二天還是滿房間酒氣。 # 姑媽的出嫁的那一天還被勒令去幹農活, 必須幹完一定量的農活才能隨迎親的人馬嫁到隔一座山的另一村去。 好在姑媽長得還算高大, 也有力氣, 都能麻利的完成任務。 或許因為也繼承了祖父能喝酒的基因, 70多歲了還特能喝酒, 都沒有幾個年輕人能夠超越, 家鄉自釀的米酒度數較高, 後勁十足, 燒酒更是點火即可燃燒, 度數约達70度, 但姑媽一頓飯僅需花7~8分鐘即可喝完一斤燒酒, 並依然可吃幾碗飯。 # 爸爸比姑媽小7歲, 在抱養的商人家里僅生活了4年, 因為, 祖母和姑媽一年中會專程去看望兩次, 遠在東北教大學的大伯在回到家鄉時也會特意去看望, 本來, 年幼的爸爸與該地的兒童玩得開心, 小小年紀就跟隨其他兒童在大河里學會了游泳, 在跨河的大橋上玩跳水, 倒栽入水, 後來爸爸告訴我們說他頭頂上一處凹陷就是小時候在那邊跳水撞在河底鵝卵石上撞成的, 也已在當地的國小讀書; 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和被看望的次數增多, 年幼的爸爸竟想念家鄉了, 於是, 9歲時就知道在返程的祖母和姑媽身後遠遠的偷偷跟隨; 等到祖母和姑媽回到家, 他也很快就出現在家門口, 起初幾次, 又會將他送返商人家里, 但後來發展到自己也會獨自跑幾十里小路回家。 商人便不幹了, 要求將爸爸交回給祖母, 並且, 還需補償其幾年來的撫養和生活費用, 但祖父母沒錢, 於是, 大伯便遠途趕回, 到法院作了判決, 以90個銀元補償商人, 也領回了爸爸。 # 回到村莊後的爸爸在大伯每月寄回家的錢的支撐下讀書, 讀書期間, 籃球、乒乓球....各類運動和娛樂據傳很活躍, 作文也很出色。但毛時代卻對“ 地富反壞”分子子女設有一個限制, 那就是, 高小畢業之後不可繼續升學, 這是建基於當時的愚民政策---知識越多越反動。 # 高小之後的爸爸也很不安分, 於是, 13歲就往獨自往幾千里外的東北跑, 好在那時民風還较淳樸, 在火車上碰到的一個往吉林的軍人在知曉這個少年是獨自去找大哥哥後, 特意將13歲的爸爸親自送到大伯面前方才離開。見到大伯後的僅13歲的爸爸據說當場嗚嗚嗚的哭了一場。 # 在長春生活了半年, 大伯被迫調往延安, 大伯母和一歲多的大堂姐一並隨行。於是, 大伯拖家带口並帶著爸爸出東北, 在北京逗留了幾天, 也特意帶上家人和爸爸在北京的頤和園、天安門...等處玩了一圈。 然後, 大伯全家往延安, 爸爸又獨自回到了家鄉。 # 回到家鄉就必須受到各種管制, 村里在組建什麽“ 兒童團”, 爸爸看到操練紅纓槍也覺得好玩, 便也站進了隊伍, 但很快被其中的部分兒童報告, 於是, 作为“ 地主崽”的爸爸被清理出來。啥也不能玩, 還要受排擠和歧視。 並且時不時目睹祖母被批鬥, 好動的爸爸度日如年。 (那時祖父已作為頑固的“官僚地主”送進了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班,一種類似坐監牢的管制。) # 一年多後, 16歲的爸爸作為“ 勞力”將要求參加集體勞動了。想到不僅要勞作, 還要經常批鬥, 爸爸與幾人跑到了幾十里外的另一鄉鎮, 去該鄉勞動僅提供簡單的三餐飯, 但至少不會成為被批鬥的對象。因為, 批鬥和被批鬥其實也主要是本地的人之間各自恩怨仇恨的延續, 根本談不上什麽“ 主義”, 什麽“ 左傾右傾”。 所以, 爸爸和其它幾人躲在別鄉混飯吃, 反而享有一種清靜。當地因為憑空多出了幾個勞力, 也自然樂意, 不管來路, 留下使用再說, 資訊不發達的當時, 混了大半年才走漏風聲,然後便又被本村的“ 幹部”找了回去, 批鬥亦不可避免。 # 爸爸尋機又一次跑到了延安投靠大伯, 在無法獲得工作的情形下, 逗留三五個月之後又被迫回到家鄉, 因為大伯從事的地質勘探工作薪水較高, 是一般工作的三倍左右, 爸爸在回家鄉時便帶回了大伯買給他的腳踏車, 這在那時的村里是稀有物品, 爸爸騎著新腳踏車在路上騎來騎去, 令許多人羨慕, 但好景不長, “ 村幹部”看到後眼紅起來, 以所謂“ 資本主義生活”的名義“ 沒收”了爸爸的腳踏車, 也永遠沒作歸返。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