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11 14:14:15瀏覽313|回應0|推薦0 | |
本人修改後於女人迷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31204 我經歷過幾件事:不同的人給了很多資訊(住院醫師、護理師、麻醉師...打針組護理師...)分工很細,也因此資訊非常大量、住院環境的相似、開刀前要注意準備身體狀態、壓力的處理、開刀過程所思所想所感所憂、等待對方退麻醉、退麻醉時的不舒適、身體增加的波動過程.... 朋友也經歷了幾件事:緊張擔心,交代許多可能需要做的、又決定緊張又不要太緊張的調節、未知的恐懼、擔心其他疾病的相互影響、開刀會不會順利、取消麻醉之後的陣痛、不能吃東西、體力、胃、全身不舒服的無法入睡… 我們可能都是心理師,因此,對於這些過程,我們時時刻刻能夠接觸、意識到自己的變化,並連結到我們身邊的人,以及案主們所提的細節,很多故事湧上心頭,讓我們開啟有了後續對死亡的討論。 ~~~~~~~~~................................................ ....... ......................~~~~~~~~~~ 很多年前「死亡」就是我著迷但又害怕的事,再我很年輕、剛出道的時候,我告訴台下的聽眾,重視心靈心靈的重要性,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好死」 ”,而我所謂的好死,定義是:晚年不管躺在醫院、沒有過多的糾纏煩惱執著、沒有過多的遺憾不安、有勇氣面對死亡,最好能好好的經歷死亡的過程,即使是意外,我也能保持敏感,有點意外。 年輕的我說的這些,並不會得到很大的迴響,甚至很多人沒想到然,希望我談如何好好健康快樂,如何可以開懷大笑,這些表情太沉重了。 但是,對我來說,死亡是每天都有可能發生的,離我們那麼近,又如何假裝沒看見呢?因此,我有一個信念「我們會死」,不,「我們隨時都可能會死」 ,就像疫情爆發、戰爭爆發、熱浪、水災、火災,世界運轉之快,讓我們不得不開始做好應對的準備,而所有的緊張、焦慮、不安,都需要有良好的、安全的環境、防疫或不防疫、經濟、要不要上課、上班、外出要不要戴口罩,有人不準人員外出,有人需要控制好一切......所有的點點滴滴追根究柢,都是為了死亡的恐懼和不安。 但仔細想想,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死亡本身嗎? 還是想著死亡,而一連串憂心煩惱悲傷的那些事,孩子怎麼辦、愛人怎麼辦、沒有以後怎麼辦、會有人忘記我經濟嗎、人生就這樣消失了嗎…… 讓我們無法對死亡坦然的,其實是這些牽絆的愛 如果說死亡是瞬間的事情,那麼死亡就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害怕 但是,如果死亡是深入的,那麼你打算如何走那條路? 有天在車上,我跟爸媽分享我工作接了很多案例,10幾歲到60、70歲都有 而我發現,60歲以後的人的人生,差異會非常非常大,或是退休後的人生 有人開始到處旅行、有人進出醫院、有人學新東西做嘗試的事、有人繼續工作、有人照顧孫子、有人進入靈修、有人開始做公益回饋… 老人家生活的感恩大不同,不變的是大家會思考從死亡開始,孩子穩定嗎?經濟好嗎?有工作嗎?結婚了沒?財產分配?還有沒有債務?要不要幫孩子嗎?孩子會孝順我嗎?有人會照顧我嗎?我還能走嗎?我不會哪天跌倒?身體有沒有隱藏的疾病? 不管怎樣,這些問題會不斷散發出來,讓人們可以做出思考和決定。 我聽到幾個老人開玩笑說:現在就是每天開開心心混吃等死 聽到男性老人家說:其他婦女需要我們,現在根本就是我們在依賴她們 當然有更多的人會說:要怕什麼,就這樣過日子啊,該來的就會來,不要想太多 我看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幽默的、誠實的、淡化的 這讓我常常想,我從以前就那麼認真地觀察,做很多決定,死亡都在我面前成為一種指標,而這些老人家,我很不同,想這件事情真的沒有,這對我來說方面充滿新奇 當然,我也聽到許多人因為死亡,開始想要積極的面對修復內心的創傷、過去關係的創傷、內心的遺憾,給自己圓滿的終點,對我來說,這似乎是我更認可的 如果死亡是這一生的終點,希望快到終點前,更可以看到人一生的果實,這個果實尚未成熟,果實的滋味如何,正式說明一生努力的成果,其實很寫實的 如果你這些孩子都在工作賺錢,你的成果也許是孩子們的成就,但也可能導致關係的疏離和孤獨;如果你努力經營你家的情感,也許你的成果是大家的情感流動,當然也可能是過於緊密的牽絆;如果你在某項技術上花了很多時間,你的成果就是你的作品、徒弟,當然也可能轉化為同事的抱怨...... 人的偉大在於你所努力積極的目標,人的脆弱在於你所需要犧牲的目標 所以你同時對某些人說是重要且敬重的,你同時對某些人說是奇怪或憤怒的 這時候,你回顧了一生、看到了自己巔峰的樣子,你對自己,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呢? 我還不老,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面對死亡,我時時刻刻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也問了幾年長的案主這些問題,你才他們怎麼回答:滿意的多還是不滿意的多 不滿意的多,為什麼呢?傾盡一生的努力,為什麼到頭來是不滿意的多呢? 答案有這些: 如果當年我沒有....,現在就不會這樣 如果孩子可以......,我對自己更滿意一點 如果誰能接納我感謝我,我會滿意點 唉!能呢?就這樣,沒有什麼滿意不滿意(無奈更多) 如果大家可以在我身邊,我會更滿意 以前我很驚訝這些,回答年輕的我,這些長輩們,即使我經常有些抱怨生氣,但我總覺得他們都理所當然在做對的事情,給他們認為對的,否則為什麼對孩子有那麼多抱怨或多期待,但是,我漸漸的明白一件事,「一切對孩子的用力,就是對自己的用力」,孩子讓自己失望,代表的就是自己對自己的失望,尤其在自己認為自己的用力教育是正確的,孩子們卻沒有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內心的自我懷疑和堅持,也來到了一種盲目懷疑的狀態。 未來很多我可能會有新的結論,但是,這些年下來,我有一個深刻的觀察,我今天是上天給我的禮物,就是從人的故事中,存儲了我面對的一件事,死亡,想要好走,其實到頭來只有四件事: 不滿足 請原諒我/我原諒你了 謝謝你/謝謝自己 我愛你/請你愛我 在這個國小課本裡面,叫做國民伊莉莎白的東西 一生中,卻是一本最深最難的功課 無論你的角色是什麼,如果你死亡,還緊抓著角色,無法釋放人、人性真實的心聲,那有多少遺憾 小時候,很多孩子一輩子都對父母說一句:既然我錯了,能原諒我嗎? 身為父母,很多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孩子時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 身為同事,有生之年對對方說一句:我愛你,謝謝你一直在我身邊 越是簡單的話,越是藏在日常生活中,寧可逐牆,保護自己,也難以柔軟的給予 這是我對人來說,最深的眼淚 ~~~~~~~~~~~~~~~~~~~~~ …~~~~~~~~~~~~~~~ 回到我和朋友的對話,當我們在討論老了怎麼過日子的時候,我更在意的是,我的心是否安? 在這樣的前提下,自然而然醫療要做什麼支出、生活要怎麼安排,隨之而來的是出現的 你的呢?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