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5/01/05 10:34:45瀏覽82|回應0|推薦0 | |
4.父母常重覆在其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型式,即使那些型式是功能不良的。 薩提爾模式在談原生家庭時,強調父母也是人,也有他們的原生家庭,探究的目的在於看見重覆的型式如何影響自己,並非把自己的痛苦怪罪於父母。 父母從他們的原生家庭中學習到哪些特別影響人的呢?#情緒和情緒的處理、需求、規範、做人處世的方式、態度、生存法則、更核心的是自我感。 即使孩子當年還沒有意識,長大後,慢慢的也會看出這些影響 非常簡單的例子:父母面對孩子的生氣、挫折情緒,大多選擇打、罵、念,孩子當下安靜了,父母以為孩子乖了,但是孩子學到的是「有生氣/挫折的感覺是不對的」或者「不應該表現自己的生氣/挫折」,可是情緒就是情緒,情緒是被觸發的,當孩子面對其他人,生氣了,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也就自然而然的反應出打、罵、念,用把情緒丟出去的方式應對;或者剛好相反的方式,忍耐、壓抑。 這些方式並不是對或錯,但是,基於最後其實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如期待孩子懂事,因此,稱之為「功能不良」。 這就是我們人性的自然反應,學習的方式常常是複製和相反,這些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都是壓力下求生存的應對,所以,薩提爾女士說:當你覺察你從原生家庭所學習到的,你可以為自己重新選擇。選擇至少要有三個以上,才叫選擇: *生氣挫折可以丟出去 *生氣挫折可以壓抑忍耐 *生氣挫折可以表達 至少在本來會的,可以添加上去,這一添加,相信你會感覺到自由,內心比較有空間 這也就是成人可以為自己做的改變。 學習薩提爾後,我曾經問我爸:為什麼你不跟媽吵,選擇安靜? 老爸說:以前阿公阿嬤吵得很兇,所以,我選擇不跟你媽吵(但後來老爸一衝出來,老媽招架不住,老爸其實有伶牙俐齒的能力><) p=""> 早期對孩子的我的影響是什麼呢?我經驗過阿公阿嬤吵架的現場,可以明白爸爸說的,但我經驗過爸媽吵架的現場,我也感覺到鬱悶,孩子的我無能為力,只能看著。 看起來爸爸作為孩子的時候選擇了忍耐,跟阿公阿嬤不同,作為孩子的我,複製了爸爸的方式,也是默默的看著,這就是代間傳遞與複製,可怕吧! 不過,其實爸爸跟我,本質上就不是忍耐的,所以很容易忍也忍不好,吵也吵不好,之後又內疚,因此,我們的支氣管都不太好,只是我更加幸運,提早學習薩提爾,可以開始學習溝通。但是,一旦撞到痛點,還是容易回到慣性。 薩提爾女士對人有一個比喻「人的內在就像一個甕,裝載著許多的訊息,使我們得以認識這個世界的人事物,並且學習如何應對」《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原生家庭就是第一個學習的場域,所以,孩子無條件的接收所有照顧者給的訊息,特別在五歲以前《心靈的淬鍊》(佛洛伊德說六歲以前定一生),孩子此刻的吸收力、學習很快速。 父母要怎麼知道自己的行為模式,有時候演講我會開玩笑的說,你看孩子的反應,你喜歡跟不喜歡的,通常就是你自己接納與不接納的部分了,罵孩子就等於罵自己了^^ 所以,我很欣賞現在非常多的父母,很早就開始學習,開始做自己生命的功課和療癒,關鍵不是父母要完美,但是,當父母能夠清楚明白自己的狀態,確實可以為孩子帶來很好的示範,特別是父母越能保護孩子的自我感,以及情緒的調節,孩子通常越自在、自我接納,喜歡學習。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