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居功厥偉」語義不通
2010/04/19 11:05:54瀏覽46590|回應0|推薦11

臺灣有句相當發人深省的俗語──「吃人一口,還人一斗。」人們對於曾經伸出援手幫助自己,或是在團隊之中奉獻心力的人,總不吝以各種方式表達感謝之意。這本是人際互動的優良品德,然而若因不瞭解語義而誤用詞語,就很容易陷入詞不達意,甚至表錯情、達錯意的尷尬了。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以「居功厥偉」四字表彰某人或某單位的功勞不小,但事實上,「居功厥偉」是個很有問題的說法,使用時還是小心為宜。

 

「居功」本是貶義詞

 

唐代文學名家劉禹錫曾撰寫〈辯迹論〉一文(收錄於《全唐文》卷607),提及唐太宗的一段往事:

 

初,太宗怒渾戎之橫於塞也,度諸將不足以必取,當宁而嘆曰:「得李靖為師,快哉!」靖時告老且病矣,梁公虛其心以起之,靖忘老與病,一舉虜其君,郡縣其地而還。夫非伐國之難能,起靖之難能也;靖非不克之為慮,居功之為慮也。

 

李靖以老病之軀帶兵出征,為皇帝解除了心腹大患,戰功彪柄自不待言。那麼,劉禹錫為什麼要說李靖「非不克之為慮,居功之為慮」呢?原來「居功」是形容人自以為有功勞而妄自尊大,或意圖將功勞攬為己有,藉以從中謀求利益。李靖克敵班師,皇帝自會因其有功於朝廷而給予封賞爵祿;倘若李靖一回到皇上面前就洋洋自得驕態畢現,那麼皇帝又會如何看待他呢?《明史.高攀龍傳》記載了一段高攀龍的話:

 

明如聖諭,目為假託;忠如楊漣,謗為居功。人臣避居功,甘居罪。君父有急,袖手旁觀,此大亂之道也。

 

「人臣避居功,甘居罪」,說的不正是臣子在皇帝面前的自保之道?「居罪」的意思當然不是故意犯錯受罰,而是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一切罪責後果由自己承擔,由此也就不難推知「居功」之意了。

我們從以下的文例,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居功」:

 

東林諸公素矜節義,以劾宦官為名高。後馮給諫元飈、孫給諫晉等倡為法門廣大說,於是吳儀曹昌時始與東廠比,一切行賄受賄間被緝獲,必托昌時以數千金往方免,昌時亦揚揚居功,不以為愧。予親於徐給諫耀家見之。(明.李清《三垣筆記.筆記上.崇禎》)

余在九卿時,薦舉人才甚多,率不令其人知之,故時有冒竊居功者,聞之一笑而已。(清.王士禎《分甘餘話》卷2〈薦人不令其知〉)

 

這些故事裡的人物,有的是以不正當的手段替人疏通關節而自鳴得意,有的是用謊言欺蒙他人以圖邀功,可見「居功」二字確實是帶有貶意的。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古代的用法,在現代漢語裡「居功」的語意範疇已然擴大,但它和「厥偉」二字組合,從語法的角度來說,還是不通。

 

正確說法

 

「居功厥偉」的原型應是「厥功甚偉」,以白話文來說,就是「他的功勞相當偉大」。「厥」是代詞(相當於「其」),用以限定指稱的對象。如此一來,某人的功績高下就是由表述者評定,而不會產生受評者自以為有功的歧義。「厥功甚偉」至遲在明代就已出現,例如《明實錄.武宗實錄》卷180

 

正德十四年十一月……壬辰,南京六科給事中孫懋、十三道御史吳鎧等言:……臣等竊惟[王]守仁仰仗天威,削平僣亂,厥功甚偉,伏願皇上鑒其忠勤,急定功賞,以攄神人之憤。

 

清代以後的用例漸多,如《明史》:

 

克新言:「廣微砥柱狂瀾,厥功甚偉,宜錫之溫綸,優以禮數。」(〈閹黨列傳〉)

〔王〕廉既行,帝以漢馬援立銅柱鎮南蠻,厥功甚偉,命廉就祀之。(〈外國列傳.安南〉)

 

「厥功甚偉」還可衍生出多種變化形式:

 

厥後妖賊潰決,自徐州遡河而上,至胡李口焚燒搶掠,……卒之偃旂西奔,旋而成擒,則周士昌、張養悔、孫傳庭之力也。……厥功偉哉!奉聖旨該部知道。(《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天啟三年三月初三日)

廠臣精心理財,損貲裕國,盈虛每神于接濟,區畫不爽乎錙銖,故能使泉府慎充,國用攸賴,厥功茂矣。(明.朱長祚《玉鏡新譚》卷4

景帝既推心置腹,謙亦憂國忘家,身繫安危,志存宗社,厥功偉矣。(《明史.于謙傳》)

司空實先內附為嚮導,厥功懋焉,拜行在工部尚書。(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卷17

提督施世驃統領大兵,克復全臺,厥功甚大。(清.蕭奭《永憲錄》卷2

錢氏據有兩浙,幾及百年,武肅以來,善事中國,保障偏方,厥功實鉅。(清.錢泳《履園叢話》卷22

少穆由西域賜環後,先權陝、甘總制,旋撫關中,綏輯番民,筦理捐務,公私具舉,歡頌載途,而不知其三年塞上開墾屯田,厥功尤偉。(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2

尋即奉迎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清.方濬師《蕉軒隨錄》卷7

 

從以上諸例可知,當我們要表彰某人的功績時,可以在「厥功」二字之後加上形容詞,組成「厥功○○」的四字格短語。形容詞的部分可由表述者自定,所以我們不能視「厥功甚偉」為成語,謹守原則的成語辭典也不會收錄。

「居功厥偉」是近幾十年來才出現的誤詞,推測其致誤之因,應是人們習於「居功自傲」、「居功自恃」等用語,但卻沒有留意「居功」帶有貶意,而「厥」用作代詞更是今人不熟悉的文言用法,於是就不慎將「厥功」改成讀音聽起來也頗接近的「居功」,並將遭排擠而無處容身的「厥」挪移到「居功」之後,從而創造出語義不通的「居功厥偉」了。

簡單地說,「厥」是「其」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把「厥功甚偉」、「厥功甚大」、「厥功最著」等語句裡的「厥」改成「其」,但「居功厥偉」就改不了,因為它的語法有問題。如果非用「居功」二字不可,建議不妨改成「居功甚偉」或「居功至偉」,以副詞替換代詞,這才符合語法規範。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tao&aid=395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