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中台到和平之路
2023/05/23 04:21:16瀏覽85|回應0|推薦1

 

2023年3月下旬,對台灣來說可是一個相當奇特的景象。向東看,有風雨;向西看,卻是春暖花開。原因就是因為前、現任的兩位總統,一個向西出訪中國大陸,一個向東過境美國,雖然不同日出訪,卻選擇同一天,也就是4月7日返國,不知是偶遇,還是喬好,總讓人好奇這可能是美中搭好的戲台,想讓台灣走一條平衡的道路。 

馬英九走向「西」走 

首先是3月19日晚間,香港媒體《香港01》率先爆料,馬英九將於3月27日率領學生團到大陸祭祖,並訪問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湖南大學等,馬英九還將與相關大陸大學的台灣師生舉行座談會。在馬英九所造訪學校任教的台籍教師,還接到校方通知,準備與馬英九座談會的發言,主題圍繞在兩岸學術交流的意義,也有安排學生屆時在座談會上提問互動。 

馬英九訪問大陸的新聞由香港媒體獨家報導,顯然就不尋常。《香港01》還報導說,今年舉辦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5日在陝西省黃陵縣舉行。該活動過往都由陝西省政府主辦,今年則罕見由國台辦、國務院僑辦、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與陝西省政府共同主辦。由國台辦領銜主辦祭黃帝典禮,以及時間上的安排,也給了馬英九訪陸之行是否出席有了想像空間。 

就因為這個想像空間,所以台灣輿論馬上聯想馬英九之行,應該是要破解蔡英文同一時間的美洲之旅。理由是馬英九和蔡英文同時出訪中美,可能是北京巧妙的安排,在蔡英文不讓麥卡錫到台灣訪問,已經退讓一步,大陸不適合此時作太大的回應,也不能不做反應,所以邀請馬英九到大陸祭祖,既不太政治性,又可以沖淡大陸人民對蔡英文訪美不做反應的反彈,所以這是一次巧妙的安排,是兩岸政治性特有既衝突又和解的安排。 

再者,儘管馬英九這次訪問大陸,為了避免政治的敏感性,不做第二次「馬習會」,但是馬是中華民國政府退居台灣74年之後,第一個以卸任總統的角色訪問大陸,這代表兩岸的根不斷,國民黨在大陸的法統也不斷。過去兩蔣時期都重視法統問題,馬英九大陸行把國民黨的法統重新連結,讓台獨無法斬斷中華民國的法統,所以馬英九首次的大陸行,意義非凡。 

當然,馬英九的大陸行對國民黨到底會減分或加分?其實應該只有加分項,台灣人民對過去民進黨政府長期以「抗中保台」的口號操弄兩岸關係,已經深感怨倦,去年九合一選舉人民的選票都倒向國民黨,唾棄民進黨,這就很清楚。尤其是俄烏戰爭發生以後,台灣人民清楚了解戰爭只有破壞,不可能帶來台獨建國的目的,所以維持兩岸和平與現狀,已經是台灣人民最想要的選擇。因此,馬英九的大陸行,這次必然會給國民黨帶來選票,畢竟許多台灣的中間選民還是支持馬英九的。 

如果還想關心的問說,馬英九這次的作法,包括此前夏立言等人訪問大陸的行程,是否代表國民黨處理兩岸政治的某種新思路或新趨勢?未來台灣的政壇格局,會否出現藍營不斷向左走、綠營不停向右走(左右均指地理方向),一邊北京、一邊華盛頓的政治互動分裂局面?這種趨勢又怎麼看待這一趨勢的發展,會對台灣藍綠政治、兩岸關係、甚至是台海局勢帶來怎樣的改變或影響呢? 

其實這種情形就像2005年連戰第一次訪問大陸一樣,國民黨「和中」,顯然也會加深民進黨「親美」的走向,但是台灣政治本來就是這麼分歧,國民黨以「和中」對抗民進黨的「親美」,總比統獨之爭要來得好。未來也可能形成美國拉綠營加入抗中陣營,中國大陸拉藍營維持台灣不至於太向美國靠攏,讓台灣不會過於統或獨,台灣政治反而可以稍微平衡,不會太激進的爆衝成統獨衝突。兩岸關係也可以維持特殊的平衡狀態,這是人為造成的維和現象,也是讓台海衝突不會爆發的最好結果。 

所以,馬英九首次以卸任總統身份,雖然頭銜是「馬先生」,但是,這一步棋顯然也是破解美國積極武裝台灣,製造兩岸衝突,讓台灣變成「太平洋的烏克蘭」最好的一步棋。 

蔡英文向「東」走 

在馬英九訪問大陸的行程曝光以後,原本還在故做神秘,不願意對外正式公布的蔡英文訪問美洲的行程,也在隔兩天的3月21日由總統府對外公布。蔡英文的行程,大家所關注的當然是在美國過境的情形。 

依照總統府公佈的行程是,蔡英文預計於3月底、4月初,出訪中美洲友邦瓜地馬拉和貝里斯,還將在美國過境時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說明,此次行程從3月29日啟程,抵達美國紐約過境後依序前往往瓜地馬拉及貝里斯交流訪問,返程則會在美國洛杉磯過境,並於4月7日回到台灣,全程10天9夜。 

總統府發言人還說,蔡英文將展開的訪問行程稱為「民主夥伴共榮之旅」,總統期許此次出訪能達成「民主深化」、「共榮發展」的兩大目標,出訪除了感謝堅守民主自由價值的夥伴,持續「挺台灣」,也將針對農業技術、醫療公衛、婦女賦權、數位經濟以及供應鏈安全等領域,做更廣泛的合作。 

發言人林聿禪還說明,這次出訪的主要團員,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總統府醫療小組召集人陳振文、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並將邀請立法委員隨團出訪。 

比較特殊的是,蔡英文此次出訪,正逢另一友邦宏都拉斯揚言外交轉向大陸,外界關切是否可能在拉美區域產生外溢效應。而甫上任不久的國安局長蔡明彥,日前已經行行赴當地執行安全工作部署,一改過去的高度保密,瓜國外交部特別在推特上發佈外長馬布羅(Mario Adolfo Búcaro Flore)與蔡明彥及台灣駐瓜國大使曹立傑合影的照片,展現瓜國對台灣的穩定邦誼。 

雖然有宏都拉斯揚言斷交的情事,但是大家所關切的還是蔡英文過境美國的行程。其中,蔡英文選擇在紐約對右派的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演講,以過去蔡英文接見「哈德遜研究所」訪問團時,曾強調台灣需加強自我防衛能力,並促進國防產業發展,因此,未來也將持續擴大軍事預算規模、加強軍事訓練及提升國軍士氣等,顯然這次演講內容也不會脫離台灣的民主與安全的訴求。 

另一方面,大家更關注的是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蔡英文見面的時間點,一般預估是4月5日在加州見面,至於兩人見面會擦出什麼火花,以大陸同一時間邀請馬英九訪問大陸來研判,應該只是一個過場,不會讓蔡英文特別重視。 

蔡英文之所以不會太重視「蔡麥會」,主因是蔡英文即將下台,這時如果過度強調「蔡麥會」,只會做球給賴清德。事實上,對於民進黨總統提名人選已經讓賴清德定於一尊,蔡英文是有所不滿的。畢竟,她之前安排陳建仁接班的構思已久,但是最後竟然沒有競爭讓賴清德整碗捧去,外來賴清德若當選是否會保她,還是未知數,這是讓蔡英文最惴惴不安之處。 

除了蔡英文擔心因為接見麥卡錫可能再次惹火大陸,以致讓大陸在次發動對台軍演,而讓賴清德漁翁得利之外,美國拜登政府緊急採煞車,不讓麥卡錫訪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2月21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曾聯袂率團前往美國訪問,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原先以為是要談台美軍購的事,最後變成此行主要任務就是協調總統蔡英文訪美行程與相關安排。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由吳釗燮和顧立雄領軍,與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范納(Jonathan Finer)會面,這屬於美台間「特殊管道」。報導中還提及,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也將加入會議;只是另有一說,此次與美國務院會面,僅停留在副處長層級;而地點也在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一橋之隔即為華府。 

這次的協調會除了談蔡英文過境美國之外,最重要的當然是不讓麥卡錫訪台。其實,立法院長游錫堃在今年2月初就已經訪問過美國,表面上游錫堃是去參加「國際宗教自由峰會」演講,以及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在往返台北跟華府的85小時內,扣除搭機等通勤時間39小時,所剩緊湊時間內還安排13場「深具意義」的見面談話會,其中外傳就有一場會見麥卡錫,並當面邀請麥卡錫訪台。 

但是美方覺得麥卡錫訪台風險過大,所以就請台灣國安會與外交部的兩大巨頭赴美協調,最後以訪台價碼談不攏,讓麥卡錫知難而退。而為了不讓麥卡錫顏面掃地,就安排蔡英文在過境美國時見上麥卡錫一面,畢竟老麥已經早就對外放話上任後要訪問台灣,若沒讓他訪台,可能會影響台灣與美國共和黨的關係。 

所以,蔡英文過境美國見老麥,只能說是權宜之計,對蔡英文政府也卸下心頭的重擔。 

習近平向「西、北」走 

當美台都在控制台海可能發生衝突之際,大陸方面不僅不落人後,還往和平之路走得更快。 

今年2月大陸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之後,3月份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呼籲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的合作網絡。儘管這樣的倡議可能遭到民主國家的非議,但從1997年大陸進行外交轉向之後,如何追求國際和平,已經是冷戰後大陸在國際社會最突出的外交旗幟。 

1997年大陸最先提出「新安全觀」,希望以合作、對話、發展取代強權干預第三世界國家的作為。大陸外交也跟著從單邊、雙邊主義轉向多邊主義。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與「博鰲亞洲論壇」等兩個多邊的外交機制。 

尤其是過去10年,隨著美國大舉「戰略東移」,習近平更把外交轉向成建構「一帶一路」的「西方外交戰略」,讓大陸的外交除了重視過去第三世界的「南方外交戰略」之外,也走向過去是美國勢力範圍的中亞與中東區域。當然,「一帶一路」主要呈現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事實上,傳統中國就有「走西口」的慣性,這也是清代晉商能夠成為主宰中國經濟命脈之因。只是,不管是往山西北邊「走西口」到俄羅斯營商,或是走更艱難的絲綢之路,沒有國家力量的介入,商人想經由陸路到西方經商,可說是困難重重。 

所以,2013年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之時,其實就是以經濟作為主要思考,政治反而變為其次。反倒是,美國從冷戰開始經營中東,就是以現實主義的政治思維做為政策,於是就落入國際政治經濟學中所稱「政治使人分裂、經濟使人團結」規律的陷阱中。 

美國以政治與權力平衡做為主宰中東的政策思考,強調把武力當成外交工具使用,這也是造成冷戰以來,中東國家會戰亂不斷之因。而在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全力對抗蘇聯,把中東的安全交由以色列去執行,以色列採取以牙還牙的政策,使得中東以阿衝突不斷。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沒有蘇聯的威脅,特別是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以後,美國把軍隊投入中東進行反恐戰爭,也讓美國的國力不斷的在中東消磨掉。為了不讓國力繼續消耗在中東,從歐巴馬時期開始採行「重返亞洲」政策,到2021年8月拜登政府從阿富汗撤軍,標誌著美國以武力「改造中東的時代結束」。 

美軍撤離中東之後,便給大陸推行的一帶一路政策留下機會,大陸遂以和平發展的外交逐步介入中東。尤其是俄烏戰爭發生以後,美歐國家全力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中東更留下缺口,大陸積極的搶進中東,於是當習近平促成伊朗和沙國上週宣佈將恢復外交關係之後,讓全球輿論嘩然。沙國官員就表示,習近平去年12月與沙國王儲接觸,商討讓北京作為沙國和伊朗之間的「橋樑」,從而啟動會談、促成了上週的外交和解。 

沙國和伊朗的外交和解,可說是習近平「西方外交戰略」的首勝,它的重大意義是一帶一路,除了中歐班列之外,未來陸路還可以從巴基斯坦經過伊朗、沙國一直到非洲,讓美國追逐歐亞大陸這塊「世界島」落居下風,尤其是俄羅斯經過俄烏戰爭的消耗,已經無力逐鹿「世界島」,未來中國將成為歐亞大陸唯一稱雄的國家。 

雖然如此,習近平並沒有想要在歐亞大陸獨霸,因此,他又藉著訪問俄羅斯之時,3月21日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共同簽署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雙方強調,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針對烏克蘭問題,雙方認爲,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必須得到遵守,國際法必須得到尊重。俄方積極評價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客觀公正立場。雙方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爲謀求軍事、政治和其他優勢而損害別國的合理安全利益。 

俄方重申致力於儘快重啓和談,中方對此表示讚賞。俄方歡迎中方願爲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積極作用,歡迎《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闡述的建設性主張。可見中國在俄烏戰爭問題上已經取得俄羅斯的信任,有利於化解俄烏衝突,這將是中國在調解俄烏衝突中做出對國際社會最大的貢獻。 

事實上,自古以來戰爭與和平,各方一直無法辯論得出最適合人類社會的邏輯,沒有戰爭,在古典社會學家馬爾薩斯的看法是,人口膨脹可能造成人吃人的地球;沒有和平,人類社會也無從發展,所以戰爭與和平兩者都是強權操縱國際社會的工具,中國撐起和平的大旗,在國際社會最難創造和平的國家間製造和平,這將是對國際社會的和平立下不世之功。

(本文寫給祖國雜誌,2023.4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7923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