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烏克蘭戰爭 台灣執政者「幾曾識干戈」?
2022/05/15 00:38:04瀏覽393|回應0|推薦1

一千多年前的南唐李後主曾寫下一詞:「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發生以後,台灣人開始在問「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雖然兩岸領導人一再強調「台灣不是烏克蘭」,但是看到烏克蘭人民在戰火之下生靈塗炭,台灣人是否該問執政者「幾曾識干戈?」

過去,民進黨人推動「抗中保台」的選舉戰略,總相信只要夠親美,美國就一定會保護台灣。但是,2月24日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以後,美國總統拜登第一時間就聲明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北約也不願意把武力介入俄烏戰爭之中,為的就是避免發生第三次大戰,這就讓烏克蘭人民遍嚐戰火襲擊、流離失所的痛苦。

「幾曾識干戈?」絕對不是一淒美的詞,而是對家國失落的一種悲愴的聲音。一千多年前李後主所發出的聲音,更勝於一首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台灣人是否感受到了呢?應該是感受到了,依照315日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和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所發表的民調顯示,在問到民眾如果未來兩岸發生戰爭,你認為美國是否會出兵協助台灣?有42.7%的人認為會,47.3%的人認為不會。

台灣人民認為美國會出兵與不出兵協防台灣的比率雖然差不多,若擴大問及美國可能協助台灣的四種方式,民眾認為美國會「提供武器裝備」(61.5%)的比率最高,其次為「公開聲援」(48.5%)及「情報支援」(44.1%),而比率最低的是「派兵支援」(26.1%)。顯然,美國只願意提供武器給烏克蘭的作法,已經影響到台灣人對於美國協防台灣方式的認知,台灣人已經不相信可以依靠美國而戰。

至於,美中之間誰可能比較能夠維護台海和平?有高達77.3%民眾認為兩岸應維持「和平往來」,只有16.1%民眾認為應繼續「抗中保台」。對照該學會近兩年公布的民調,皆顯示多數民眾雖有保衛台灣的決心,但仍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和平發展、對話交流。

77.3%的民眾希望兩岸能夠維持和平往來,就是相信中國大陸有心維持兩岸的和平,才有這麼高比率的人相信兩岸可以和平往來,所以兩岸和平是寄望於大陸會堅守和平的承諾,而不寄望民進黨推動的「抗中保台」能夠維持兩岸和平。這就是民意,也是民心。

民進黨在2019年藉著香港反送中的那股「邪風」,推動「抗中保台」的選戰策略,致使蔡英文可以在2020年初以817萬張票獲得連任。但是,今年以後沒有香港的「反送中」可以販賣「芒果乾」,只有「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悲愴,民進黨還能販賣「芒果乾」嗎?

 

習近平警示「顛覆性影響」

 

    中美領導人3月18日進行視訊對話,就俄烏情勢交換意見,也談及台灣議題。其中拜登對習近平重申「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等「四不一無」承諾,最受到台灣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對拜登表示,美國一些人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這是十分危險」的。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習近平還說:「希望美方予以足夠重視。中美關係之所以出現目前的局面,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沒有落實我們兩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沒有把總統先生的積極表態落到實處。美方對中方的戰略意圖作出了誤讀誤判」。

    習近平這句話與2月28日王毅在《上海公報》發表5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有些共同點。當時王毅在講話時也率先表達了中美兩個大國面對彼此的基本態度:雖然有分歧,但基於共同利益合作等。然而話鋒一轉,「中美關係目前正面臨建交以來少有的嚴峻挑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公報》確立的原則和精神沒有得到切實的遵守。」

    「美方應該回歸一個中國原則的本源本義,恪守對中國作出的政治承諾,承擔應當履行的國際義務,停止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停止縱容支持台獨行徑,停止策劃以台制華的圖謀,停止任何干涉中國內政的言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明白的說,就是對於現在被大陸視為台獨的蔡英文政府,與美國緊密勾連的情況,中方是非常警惕的,也會很大地給中美關係增加變數。美國儘管一再表達一中原則,但已經「虛化掏空」了,只停留在表面地承諾。

    王毅在講話中也有提到過去的習拜通話,敦促美方「將兩國元首共識以及拜登總統表態落到實處,推動中美關係早日重回正軌。」

    如果從王毅這段話,再看這次習近平表示的「美國一些人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訊號,這是十分危險的。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就不難想像,台海表面風平浪靜,但一直暗流湧動。儘管中美台三方都不希望台海出現意外,但當前美方想遏止中方、台灣政府對北京又缺乏瞭解,習近平警示的「顛覆性影響」在一些敏感時間點不是不可能發生。

    所以,儘管美國承諾不跟中國打「新冷戰」,但是中國更在意美國在暗中支持台獨,尤其是拜登所任用的一些外交主管人員包括,沙利文、布林肯、坎貝爾,這些人實際上都是對中國問題上的鷹派,他們對改善中美關係沒什麼興趣。所以,大陸學者吳心伯就勸拜登得好好想想,他自己老是跟中國承諾這些東西,但是手下的人卻對改善中美關係並不積極。雖然拜登上台一年多,對中國也講了不少好話,但是他手下的人老幹壞事,言而無信,他得重視這個事情。

    當然,拜登也有難處。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就是不想讓外界,特別是美國國內覺得拜登政府要對中國做承諾了,要向中國示好了,要向中國做讓步了,因為這樣的話就會導致保守派、反中勢力攻擊拜登政府。所以拜登政府擔心國內政治的反彈,他們就在拜習會的新聞稿裡淡化這些表態,這也說明在對中國關係上,美國國內的氣氛很不好。

    因此,拜登的「四不一無」承諾是否得以兌現,很難看得出來,這裡面既有在大環境下美國人面對中國崛起產生的焦慮感,美國民眾反中情緒高漲的原因,也有拜登政府出於國內政治因素考慮,刻意對中國表現強硬的態度。在「反中鷹派」當道,對中強硬是「政治正確」的當下,尤其是在今年期中選舉之前,相信對拜登政府實質性兌現「四不一無」承諾,並不感到樂觀。

 

兩岸會走向「武統」這條路嗎?

 

在美國政府鷹派當道之下,烏克蘭戰爭是否會觸發大陸更快速走向「武統」之路?在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3月15日所做的民調中也顯示,有62.4%台灣民眾認為不會加快,而有25.5%認為會加快。

    另外,有關「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一說法已在網上掀起熱議。該次民調顯示多數台灣民眾並不認同這個說法,有61.6%民眾不認同,而有26.1%表示認同,顯示多數民意未將俄烏的緊張情勢加諸在兩岸關係的思考上。

    事實上,依照現行台海軍事形勢來看,解放軍當前的軍備,已經超越台灣國軍方面甚多,兩岸軍力已經失衡,所以武力強行將台灣收回大陸版圖,在無外力介入的雙方淨實力的對比之下,應非不切實際的想法,只是付出代價的多寡,以及解決全般戰事的時間長短問題罷了。這也是若干大陸人士高唱「武統」台灣的主要因素,大陸在軍事上已經有實力能夠徹底解決台海分裂的問題。

    然而,台海議題絕非海峽兩岸雙方能夠自主決定的。一個強大無法排除的第三者,使得海峽兩岸各自一方均無法憑藉自主意志來改變現狀,這個第三者就是美國。雖然美國承諾,會遵循與中國所簽屬的三個公報,對兩岸現勢所採行的是「一中政策」,以及美國堅持兩岸和平解決歧異與紛爭的立場不變。也就是說,美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的冒進行為。因此,大陸若想以「武統」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變數,還是來自美國。

    一個長久以來就存在的戰略問題是,當中國大陸發動對台的武力攻擊時,美軍是否會介入?由1995年第三次台海危機的例證看來,美軍介入應是大概率的問題,也就是其介入的程度多寡,介入的性質如何。假設美國人會完全的置身事外,作壁上觀,作如是想者將不切實際。

畢竟,戰略的原則之一,就是料敵從寬,將最壞的狀況也要設想到,並研擬出對應的方案,這才能算是深思熟慮的戰略家。依照這項原則,解放軍發動「武統」所需考量的最主要議題,除了摧破國軍的防禦措施,就是如何排拒美國的軍事干預。

    在正規的戰略邏輯中,解放軍對台動武,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全般戰況,以在美軍能夠大舉介入以前,造成既成的事實,使美軍即便展開干預也無可奈何。然而,現今台海地區已經成為美國關注的熱點區域,解放軍能夠利用以全心對付國軍,至美軍開始介入的「動武窗口期」,將越為縮短。現在的問題還在於,美軍由於是第三者,自外在的空間中進入台海戰區,美軍將掌握著無論在時間點以及打擊重點上這兩方面的主動權,這對解放軍相當不利。為因應美軍的可能介入,解放軍必將控制有力的海空兵力,對實施反介入./拒止作戰。如此一來,在對台作戰時,解放軍將無法在第一擊中就投入壓倒性的兵力,進而制約了解放軍速戰速決的條件與能力。

    於是,讓美軍掌握介入台海戰事的主動權,將會使解放軍在攻台作戰中的行動受到束縛,更壞的是讓解放軍將淪為後手,在遭受到美軍攻擊之後才實施反擊,形勢將受制於人。

有鑒於此,另一種戰略選項便應運而生,那就是在對台動武之先,先行對西太平地區的美軍基地實施大規模的攻擊行動,利用戰略戰術奇襲的優勢,先行殲滅、癱瘓美軍能夠立即動用的有生戰力,爭取到最大限的對台「動武窗口期」,以在美軍來自本土或者其他戰區的增援兵力調來之前,盡速逼迫台灣就範。由於解放軍火箭軍在中遠程戰役戰術飛彈上的實力,現階段仍佔有相當的優勢,所以該戰略選項尚且是一種合理的行動方案。

    這種先發制人的模式,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爭取到對台動武的空窗期,然而其弱點則是,此舉將會使得原本侷限於台海周邊海空域的區域戰爭,發展成與美國的全面戰爭。在全般兵力對比上,解放軍尚且無法與美國國防武力相匹敵,在如是的現實條件下,一旦美軍傾其主要軍事力量投入至對中戰爭,中方贏得戰爭的機率並不太高。

歷史上的殷鑑不遠。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其之所以會實施對美國的戰略奇襲,就是企圖在一擊之下重創美軍太平洋軍力,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完成南洋的征服;等到美國完成動員、恢復戰力之時,日本已經完成大東亞國防區的建構。然而舉國動員之後的美國總合國力,卻非島國日本所能夠抗衡。如是,即注定了日本最後戰敗無條件投降的宿命。

    所以,大陸方面如果想對台動武,以完成統一,最大的變數就是美軍是否介入。而無論是先發制人,還是實施反介入/區域制止,對解放軍而言都是嚴苛的考驗。在美國軍事武力還是高居世界首位的當下,中共武統台灣可以說是相當高風險的戰略作為。因此,欲能順利解決台灣問題,關鍵還是在於中國與美國之間戰略競合關係的性質如何,無論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均是。

    總之,美中的競合關係一直存在,不會因為拜登一次對習近平的承諾就有所改變。但是,兩岸交戰已經是相當久遠的故事,這一代的兩岸年輕人是否「幾曾識干戈?」當然沒有。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就在台灣的政論節目中語出驚人,他說這一代的年輕人,甚至更年輕的年輕人打電動玩具超強,未來新的戰備武器只要把東西寫得很清楚,就會像打電動一樣,年輕人3至5分鐘就能上手。這種把打仗當遊戲的說法,連黨內同志也看不下去。

    在大家都不知道戰爭為何物的當下,烏克蘭戰爭的慘烈狀態,剛好給台灣人民一個新的警惕,相信支持民進黨挑起戰爭式的「抗中保台」之策,將會越來越失去選民的吸引力,重新讓兩岸回到「和平往來」,絕對是兩岸的主流價值。

(本文刊登於祖國雜誌,2022.4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7417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