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亞局勢聲聲急 台灣可別玩火
2022/07/16 19:54:05瀏覽369|回應0|推薦2


2月24日俄羅斯大軍入侵烏克蘭之後,由於戰事拖延,把俄軍捲入烏克蘭的戰場上,一般認為這場戰事會吸走全球的注意力,使得歐洲和印太地區不再成為熱點,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形勢發展卻截然相反。不僅俄烏戰場奪人眼球,印太地區的外交與軍事活動也不落人後,各方動作頻頻,讓人憂心印太地區也可能釀起另一股戰火。

先來看大陸遼寧艦航母戰鬥群的動向,從53日在台灣以東和西南海空域,連續進行多天實兵演練最受矚目。依照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中國海軍艦艇動向」通報,遼寧號航空母艦率南昌級驅逐艦南昌號(舷號:101)、昆明級驅逐艦西寧號、烏魯木齊號及成都號、蘭州級驅逐艦鄭州號、江凱II級飛彈護衛艦湘潭號及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號,一共8艘船艦從東海穿越宮古海峽,往太平洋航行,這是解放軍歷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航母編組海訓。

    通報中還稱,繼53日至9日連續練7天後,遼寧艦在10日上午9時至晚8時許(北京時間上午8時至晚7時)繼續進行了艦載戰鬥機和艦載直升機的起降作業。通報中的照片中顯示,遼寧艦當天進行了殲-15艦載戰鬥機和直-8(通告中標示為直-18)艦載直升機的艦上起降。

    另外,大陸空軍持續派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510日更有武直-10機越過海峽中線。當晚美國第七艦隊提康得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皇家港號(CG-73)通過台灣海峽,美軍並發布訊息宣示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

5月份中美日三方軍力針鋒相對的互動,顯示台海與東亞區域緊張情勢並未因烏克蘭戰爭而鬆懈,反而更火熱的看到三方軍力的比拚,台灣處在危險核心圈,卻因新冠疫情急速升溫,而忽視了危險的存在。 

台海會掀起另一波戰火?

      在大陸不斷進行武力測試與演練之際,美國「護台」的力度似乎也越來越強。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上就聲稱,美國要盡所能「幫助台灣」。布林肯是將重心放在「遏止中國發動戰爭」和「台灣自衛」上。他強調「就台灣本身而言,我們決心確保它能擁有一切必要手段,來保護自己免受任何潛在的侵略」。布林肯還宣稱,美國將支持台灣本土防衛的工業能力,重點幫助台灣增強「不對稱作戰」的能力,以起到「威懾作用」。

    而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則表示,台灣是防禦性島嶼,美方要做的是協助台灣更好的自我捍衛,最好的威嚇是確保中國知道,攻打台灣將是「非常、非常難以實現的目標」。

    米利還說,美方也可以像協助烏克蘭一樣協助台灣,並且中國非常認真看待在烏克蘭的許多教訓。米利也認為攻擊台灣並不容易,因為要「穿越台灣海峽、台灣本島與台北市進行兩棲或空中攻擊,那裡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台灣是防禦性島嶼,我們只需要協助台灣人更好的捍衛它,這是我們能做的。」

    米利的意思是,美國可以協助台灣作自我防衛,但不一定會派兵幫台灣打仗,就像幫助烏克蘭一樣,美國與北約可以送給烏克蘭許多武器,讓烏克蘭軍隊自己去應對俄羅斯的戰爭,但卻是不肯派兵進入烏克蘭幫他們打仗。可以說,美國就是要拖住俄軍,消磨俄軍的力量,讓俄羅斯自己打成三流的國家。

    儘管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卻形容,俄羅斯是美國的「緊急威脅」,至於中國,則正步步進逼挑戰美國,而米利把重點放在未來美中可能因台灣發生衝突,而且中國設定具備攻台能力的時間表,已經從2035年,提前到2027年,美中兩國海軍現役船艦數目,帳面上是美國的500多艘比中國的800多艘,然而米利認為,海軍實力並非比拚誰的船多,船艦的質以及協同作戰的盟友,才會構成決定性戰力。

    米利承認中國船艦數目更多,但最重要的是,美國的軍艦處在足以待命狀態,不管編制訓練裝備全是中國還具備的優勢,日本海軍、澳洲海軍等盟邦,能夠跟美國協同定期演習,這將構成重大差別,美國主要軍力佈局重點,仍鎖定對抗中國咄咄逼人的軍事威懾,所以近來美軍投入60多億美元到太平洋地區,加強在印太地區基礎設施與備戰能力,五角大廈強調,大國間爆發嚴重衝突的可能性正不斷升高,未來將進入更加不穩定的世界。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外訪合縱連橫 

    除了台海局勢緊張之外,日本對於整個印太地區的局勢更是憂心忡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5月初展開外訪,先到東南亞的印尼、越南及泰國等國,再遠赴歐洲的義大利和英國。這次訪問行程中最重要的是壓軸-英國。岸田與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的會面,除了對於日本出訪各國必然提及的俄烏戰爭、朝鮮半島情勢等最新議題之外,最受矚目的就是英日之間正式提升安全合作,雙方就「互惠准入協定」(RAA)達成原則共識,將持續共同開發新型戰機引擎等先進防衛科技,確認不久後將進一步正式簽署。

日本與澳洲在今年1月正式簽署「互惠准入協定」,英國是繼澳洲後,與日本簽署RAA的第一個歐洲國家,正式代表歐洲加入印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深具英日以至於美歐亞澳印太戰略合作的政治意義。

英日在2021年10月舉行首次會議,「互惠准入協定」的相關協定達成啟動談判協定。而該時間點的選擇受到了英國脫歐與美國自阿富汗撤軍的影響。英國欲重振脫歐後低迷的經濟,並在軍事安全方面證明其在國際政治中依然有相當的份量。

2021年9月英國航母打擊群「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抵達日本,與日本自衛隊進行首次聯合演習,其中也包括潛艦的演練。潛艦作戰之隱密性極高,日本自衛隊潛艦大多都只和美軍進行聯合演訓,兩國更在去年12月簽署了「未來空戰系統」的合作備忘錄,可視為英日正式提升安全合作的項目。

從印度洋、南海沿著第一島鏈北上一直到東北亞,對日本來說是他們的海上生命線,美日以至於歐洲各國都不能接受這條生命線受制於中國。因此在美日同盟之外,由英國開始讓歐洲勢力介入印太地區之後,建立多重安全機制,加強對中國圍堵的能量與力度,現在英日簽署「互惠准入協定」可謂是水到渠成。

英國在簽署後將常駐艦艇在第一島鏈、南海、及印度洋舉行更頻繁的聯合訓練,並聯合澳洲、菲律賓等南海區域,英軍航母F-35戰機也可能進入日本領土,於海上空域實施聯合訓練。另一方面對於澳英美軍事合作框架AUKUS的反潛技術上,預料日本將擔任技術顧問。英日RAA的締結,顯示兩國在軍事合作更跨進一步,提升美國的印太盟友對中國的威懾力。 

拜登與日韓領袖舉行高峰會 

東北亞局勢除了日本首相急於建構安全鎖鍊之外,5月下旬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到韓日訪問,更是重頭戲。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和美國總統拜登5月21日舉行的首次高峰會上,應對北韓挑釁、經濟安全及兩國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包括應對中國等是雙方討論的主要議題。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總統府官員星期天(5月1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兩國領導人會討論韓美應對北韓挑釁的戰略和穩控狀況的方案,並以經濟安全為中心協調供應鏈和新興技術方面的合作方案。美韓兩國還將就如何在國際事務方面做出貢獻進行協調。此次會談的重點是兩國總統早日建立互信,以及為推動韓美同盟重回正軌營造氣氛。

拜登是於5月20日訪問韓國,21日與尹錫悅舉行高峰會談,22日啟程前往日本並出席美日高峰會談和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導人峰會。

韓國英文先驅報報導說,此次韓美峰會對尹錫悅總統來說是一次關鍵的外交活動。他在競選期間一直強調要加強韓美同盟。這也是1993年柯林頓訪韓29年來,美國總統首次在訪問日本前先訪問韓國。報導說,白宮新聞發言人表示,拜登總統計畫討論朝鮮半島安全及去核化,北韓將是首要和中心議題。

北韓今年3月進行了一次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打破了過去幾年來暫停洲際彈道飛彈試驗的做法。此後,美國和韓國都提及北韓有可能進行地下核子試驗。還有猜測認為,在拜登訪問首爾期間,北韓可能進行第七次核子試驗。白宮表示,(美國)目前在嚴密監測(北韓)可能進行類似核子試驗的任何跡象。

至於,拜登也借訪問韓日的機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倡議,在印太國家中加強經濟合作抗衡中國的經濟影響,謀求保護貿易規則、供應鏈免受中國干預及對中國過分依賴。

 美國東協特別高峰會劍指中國 

而在東南亞方面,為期兩天的美國-東協(ASEAN)特別峰會512日以一場在白宮的晚宴揭開序幕。今年正逢美國與東協建交45周年,這也是史上美國第一次在白宮迎接東協國家領導人。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將對東南亞提供1.5億美元的資金支援,並宣布已提名核心幕僚之一的亞伯拉罕(YohannesAbraham)擔任美國駐東協大使。。

這次特別峰會雖然隻字未提中國,只是重申美國對東南亞的承諾、深化雙邊合作等,但顯而易見美國希望鞏固與東協的關係是劍指北京,希望加強圍堵勢力,抑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勢力擴張。

    原先,美國預定3月下旬與東協領袖舉行特別峰會,由於有東協成員國稱不克與會而遭推遲,當時外界就評論說,此舉是對印太戰略提出警訊。中國外交部隨後宣布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4國外長分別造訪中國,這四個國家同時也是「一帶一路」之重要夥伴。東協國家在地緣政治態勢下顯然不可避免地成為中美競逐「新熱區」。

    事實上,東協方面的安全議題,習近平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以「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目前倡議的具體措施未明,不過中國在印太地區缺乏同盟網絡和夥伴關係,而這一點恰巧是美國能扮演安全要角的重要因素,所以「全球安全倡議」不太可能成功取代美國在全球和區域的位置。

美國當然非常了解這項優勢,因此俄烏戰爭雖使拜登頭痛不已,但華府對於防堵中國成為印太霸權所投注的關切與力量並未削減,而這次特別峰會正是向東協與國際宣示這項決心的時機。

然而,美國一再宣稱的「民主聯盟」,對於東南亞現在的執政者來說,多半的吸引力並不大,反而可能會讓他們與這些民主國家合作時產生更多的疑慮。東協成員間的多樣性讓東協整體在與美國外交政策保持一致時面臨多元的挑戰。在東南亞地區,中央集權政府並不令人反感,無論在現實中是否能出現一個強大的政權,這是許多民眾的期望。

尤其是,5月份馬可仕二世在菲律賓當選總統、緬甸兵變、馬來西亞計次倒閣、和泰國軍方和王室扶持政府等事件看來,威權統治在東南亞似乎是一種趨勢。美國印太戰略包含「加強民主制度、法治和負責任的民主治理」等目標,然而,這些對於汶萊、寮國、柬埔寨、越南和緬甸等獨裁政權毫無吸引力。

因此,打著「民主牌」的台灣自然不適合出場,美國觸及引發民主-專制衝突的話題只會讓許多東協成員疏遠。美國或許盤算著再次利用國際會議的聲量炒作南海等安全話題,再度將「台海」這道小菜端上桌面,不過東協國家基於與中國日益加深的夥伴關係,以及堅持不選邊站的立場,是不會願意因為台海議題而破壞平衡的。

所以,東南亞國家最期盼的事情,除了受到如美中等大國的重視以外,就是希望跟美國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經濟合作。美國要鞏固印太戰略,除了安全、軍事和外交層面,也必須強調經濟合作,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動盪不安的後疫情時代。

因此,從整個東亞到印太地區的局勢,並沒有因為俄烏戰爭而有所鬆解,反而形成東北亞急,台海更急,而東南亞卻是老神在在。在東協國家普遍不願意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的情況下,美國想在南海搧風點火,恐怕不如台海容易著火。所以,整個東亞地區台海才是真正的火藥庫,台灣執政者可別玩火才是。

(本文刊登於祖國雜誌2022.6月號)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7578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