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一一、美中通話、台灣正名 誰才是問題?
2021/11/14 23:16:34瀏覽568|回應1|推薦2

九一一事件20週年、拜登與習近平通話、美國為台灣代表處正名等三件事,幾乎發生在同一兩天之內,一時之間為美中台關係丟下一顆炸彈,震得大家都睜大眼睛,看看美中台關係是否會發生激烈的化學變化。 

結果這顆炸彈並沒有引爆美中台升高緊張關係,在多年的互動與運作之下,美中台關係有一定的軌跡運行,並不會因為一次的意外產生激變,這是天佑台灣。 

九一一事件20週年 

首先來談九一一事件20週年,原本這只是20年前發生在美國國內的一個恐怖事件,之所以會引爆全球關注,主要是賓拉登所組成的「基地」組織,超越以往的恐怖活動,把民航客機變成摧毀紐約雙子星大樓的「飛彈」,這就改變以往人們對於恐怖活動的認知,當時的小布希總統就稱「這是21世紀的第一場戰爭」,恐怖事件變成戰爭,也就成為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發生在美國內的第二場戰爭,這才是震動全球的主因。

但不管怎樣,若不是美東時間2001年10月7日美國派兵赴阿富汗去追剿賓拉登的「基地」組織,九一一事件也不可能變成影響全球的大事件。即使後來變成影響全球的大事件,但若不是今年8月份拜登下令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並且讓塔利班政權快速重新取得政權,那麼今年的九一一事件也不過是一個紀念日,意義就不像美軍撤離阿富汗這麼受人關注。

美軍會選擇在今(2021)年8月31日前撤離阿富汗的主因,美國總統拜登在7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視訊會議中就重申,美國撤離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任務,將按計畫在8月31日的期限內完成,也會提供準備回國的美國人、第三國國及戰爭期間做為美國盟友的阿富汗人最大協助。 

拜登在會議的聲明中還指出,在塔利班建國之後,由於塔利班政權與另外一個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矛盾越來越大,因此美國才會決定按照計畫,在8月31日完成撤軍行動,也要求美國國務院與美國國防部訂定緊急計畫。聲明還強調,伊斯蘭國對阿富汗的威脅與日俱增,這使得美軍在阿富汗地面部隊的風險增加,因此拜登才會要求,必須要在8月31日前完成撤離任務。 

這說明了美軍怕戰,一隻怕戰的軍隊留在阿富汗,已經沒什麼意義,所以拜登急著把美軍撤離。只是,美軍自阿富汗撤離行動,只能說:「歷史上的政治家們早都一再被告誡說,災難發生後便無法回到從前,然而不幸的是,災難又回來了」。 

美軍的撤離是一場災難,讓「美國回來了」,變成一次真正的「美軍回家了」,也使得美國扶持20年的阿富汗政府一夕崩解,形成「塔利班回來了」的窘境。 

事實上,美軍這場阿富汗戰爭打了20年,不僅演變成美國最漫長的戰爭,耗資9780億美元,超過2300人喪生。雖然這場戰爭阿富汗總統卡尼還在2021年2月揚言:「這裏不是越南,這不是一個將要垮台的政府。」 

可惜的是,塔利班還沒打完,卡尼就先跑了,還帶了一大堆美金和黃金。塔利班9月13日還發佈消息,宣稱在前副總統阿姆魯拉·薩利赫(Amrullah Saleh)家中搜出650萬美元現金及18塊金磚。副總統如此,總統就更別說了。 

這只是印證一個荒謬的「昨日西貢、今日阿富汗」,大家都在猜「明日是誰?」民進黨政府當然不願意對號入座,但歷史經驗難道不會複製在台灣嗎?誰又能給答案? 

美中高峰通話 

在九一一事件20週年的前一天,美中關係也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9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了90分鐘的電話。兩人上一次通話是在7個月前的中國農曆新年期間,那次通話可被視為是拜登的一個禮貌性的「拜年電話」。因此,這次通話嚴格意義上說,被認為是拜登上台後兩人的第一次真正對話。 

從雙方發佈的通稿來看,這次通話的姿態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在美方看來,過去雙方的阿拉斯加會談、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Ruth Sherman)今年7月的天津之行,美中關係不但沒有任何改善,相反中國的「戰狼外交」還發揮到了極致。中國外交官員不但無意進行嚴肅實質的對話,而且還熱衷於搞「大內宣」博取眼球。 

在雙方你來我往的強硬對撞之下,如果美中外交僵局持續下去,雙方潛在衝突風險將越來越大。因此,如果要想美中關係重回正軌,美國就需要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直接對話尋求突破。拜登電話的核心訴求,就是不希望美中由於競爭而蛻變為衝突,其他的諸如氣候變化、人權、經濟等話題都不是通話的主要內容。 

而在中國看來,習近平提出的美中要回答「世紀之問」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隱喻,核心也是希望美中關係能有所轉機。如同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所言,中國從來沒有把超越美國作為目標,從來沒有挑戰和取代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如果美國能夠放下身段,在涉台、港、疆、藏和南海等中國核心關切問題上不觸碰和挑戰中方紅線,美中關係就能穩步發展。但是,美國不會在這些他們認為是普世價值和兩種不同道路選擇的大是大非問題上輕易讓步。 

但中國通稿中的一句話卻透露出美中高峰通話的關鍵訊息,即美中元首同意繼續通過多種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絡,將責成雙方工作層加緊工作、廣泛對話,為美中關係向前發展創造條件。這說明,與之前的美中對抗姿態相比,通過最高層通話,雙方有可能開始在工作層面開展務實工作。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而美方通稿顯示,拜登與習近平兩人針對雙方利益趨於一致的領域,以及利益、價值觀與觀點分歧的領域,進行廣泛的戰略性討論,兩人同意開誠布公地處理這兩類議題。 

如果美中雙方依照這樣的規則互動下去,那麼過去拜登政府強調「對抗、競爭、合作」的關係,也不至於導致兩國更大的衝突性。畢竟,美中衝突可不比阿富汗戰爭,那絕對是一場毀滅性的衝突,也是攸關人類生存發展的關鍵問題,所以美中能對話,總比對抗要來得對人類社會有益。 

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 

在美中高峰通話的第二天,英國《金融時報》卻爆出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報導稱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訪問美國,並在距離華盛頓一個小時車程的馬里蘭州州府安納波利斯,與美國國安高層舉行年度美台特殊管道對話(台灣稱蒙特瑞會談,Monterey Talks)。 

新聞爆料說,台灣在會中正式提出希望將目前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Tecro)正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的要求,而白宮國安會印太關係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傾向於同意台灣的這一要求。美國為台灣正名顯然比立陶宛為台灣正名要嚴重太多。 

美國有意為台灣正名的消息與美中領導人責成雙方工作層加緊工作的消息,顯然是兩個截然相反的訊號,後者是為美中管控衝突,而前者則是激發美中爆發衝突的因子。所以,消息一出便引發各式各樣的猜測,有認為是美國打「台灣牌」與中國玩「兩手」策略,有認為是拜習通話後,拜登為避免反對派指責他向中方示弱而打台灣牌,還有認為是台灣民進黨和白宮內部挺台勢力的私下操作等。 

事實上,外界比較傾向把拜習通話與台灣代表機構更名連結解讀,而關鍵多在台灣代表機構正名訊息是誰洩露和為何洩露。如果是台灣洩露,似乎意在對拜習通話以及尋求緩和對抗的美中關係攪局;但如果是美方的操作,台灣更要嚴肅看待,不能陷於可能正名的自嗨,因為台灣就只是拜登手中的棋子。 

為此,中國《環球時報》和有關學者也火力全開批判美國和台灣,警告美國此舉是在試探中國底線,警告台灣一旦美台關係發生質變就會地動山搖,其後果很可能是一場戰爭。 

但是,美中台三方官方的表態都相當克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只簡單回應稱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呼籲美國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係,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訊號。 

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未正面回應該問題,只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但美方也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對台灣來講,美國如果能為台灣正名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但台灣方面也僅僅表示,近年來台美關係增長有目共睹,台灣與美方保持著密切溝通,也穩健深化各領域的合作伙伴關係。 

另外,吳釗燮和顧立雄9月14日返台後也極為低調,閉口不談代表處正名之事。台灣有關方面甚至放出消息,稱此次台美高層官員會晤並不包含該議題。 

從三方低調回應來看,美中都不想讓該事件影響到美中管控衝突和推進對話的努力。如果從時間上來看,拜登提議和習近平通話與美為台灣正名都不是臨時起意,也不是同步推進的。拜登上台後,為了對付中國,與歐盟、北約、日本、澳洲等盟友密切了關係,而為台灣正名必然也是美國在美中關係惡化後的一個備選方案。如果這次拜習通話,中國仍舊表現強硬,那麼美國就會打出台灣正名牌來施壓中國。 

因此,當美台會談的消息不知出自於某種原因被披露出來後,台灣很可能在美國施壓下保持低調。但是,為台灣正名話題的冷熱要視美中之間未來能否在工作層面取得進展而定。如果美中關係止步不前或者繼續倒退,該話題就不免會被拿出來繼續炒作。 

然而,從兩岸關係的角度來看,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之所以敏感,除了7月份立陶宛堅持讓台灣設立「台灣代表處」,引爆中國與立陶宛之間大使的相互召回事件之後,歐洲議會又通過決議,支持歐洲國家將台灣的代表處「正名」。此時美國也湊熱鬧,讓台灣駐美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台灣代表處」,這就不僅是美中台之間的大事件,更重要的還是涉及中國重大國家利益的問題。 

過去,中國在國際行為上一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所有跟大陸建交的國家,首先要承認「一中原則」中的「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份」,大陸視這項原則已經成為國際法的一部份。如今,從立陶宛開始要出現一個小破口,最後很可能在國際社會造成骨牌效應,讓大陸堅持「一中原則」的圍牆一夕崩塌,這也是大陸會把台灣駐外單位正名為「台灣代表處」,當成相當敏感的問題之因。 

當然,台灣駐外單位若全都正名為「台灣代表處」,那麼很可能形成國際間都認為兩岸關係已經是「一中一台」的關係,這就給民進黨以蠶食的手段,從國際現實力推到「法理台獨」的可能性,所以從陳水扁執政以來「正名」與「制憲」就被連結在一起想像與稱呼,也是大陸極力防堵台灣藉由駐外單位推動「正名」之因。 

事實上,民進黨政府最近一直在國際社會推動正名,甚至還在繼續宣揚「加入聯合國」的活動。主要是從今年5月台灣本土新冠疫情大爆發之後,蔡英文政府的聲望直直落,特別是疫苗政策的亂象,讓人民普遍產生不滿,其中尤以打「特權疫苗」最讓人痛恨。 

另外,為了阻擋大陸疫苗,不僅延遲了台灣採購「復必泰」疫苗的時機,而且在民營企業家和慈善單位站出來捐助時,還意圖阻撓,最後在民意的反彈之下才被迫接受。這段時間的延誤,已經讓800多人冤死於缺乏疫苗防護的推諉政策。

所以,民進黨為了挽救聲望,避免明年地方選舉又再次發生2018年大崩盤的惡果,因此把執政重點轉向推動台灣駐外單位正名一事,想要藉由駐外單位正名的行動,激發大陸的反擊,升高台海危機,再來販賣「芒果乾」,讓民進黨政府免於陷入被顛覆的窘境。 

民進黨的意圖,中國應該是看得清楚,所以對於正名一事,表現得比較淡然。不想因為對於正名一事的激烈反應,再落入被民進黨反操作的陷阱裡。 

對於中國來說,美中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拜登也認為美中建立預防機制、強化管控、競爭而不衝突符合美中利益。美中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能否在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濟復甦,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協調合作,這才是攸關世界前途命運,美中是到了該認真考慮如何回答好這個「世紀之問」了。 

除此之外,台灣問題在美中之間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本文刊登於祖國雜誌,2021.10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70496254

 回應文章

12
2021/11/15 09:00

台灣正名?

美國多方說過 在國際社會裡 中華民國台灣不是一個國家

為何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台灣關係法 要根據哥倫比亞特區的法律 設立一個 名字叫做

America Institute In Taiwan (AIT) 的

非官方 非營利的法人組織 ?

AIT 的對應單位為 原名為 北美事務委員會 的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於2019年為蔡政府正式更名 

美國是國家 台灣之名並非國家更非國名

法律位階不對等

國格不對等 

咱政府實應要求美國會修改台灣關係法 將

AIT 正名為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在台灣協會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In Taiwan 簡稱

DCIT

蔡的民進黨政府所代表的是 台獨的政府

中華民國不是台灣

台灣是中華民國政府所在的領土

蔡總統不能非法隨意將中華民國國號

改稱中華民國台灣

對外又直稱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