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京冬奧 全球體育盛事、中國的體育「盛世」
2022/03/20 01:15:30瀏覽617|回應0|推薦1



2008年的北京奧運,讓世人看到中國有舉辦全球體育的能力。而2022年的北京冬奧,不僅讓人看到全球「冰雪之約」的盛事,也讓人看到中國展現的「體育盛世」。北京冬奧超越全球的城市,可以舉辦「雙奧運」的城市,更是超越全球的城市,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能夠舉辦一次與疫情戰鬥的體育大賽。

從中國的「春分」開幕,提醒世人春天的腳步進了,就像小學生喜歡描寫的「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春天邁着輕快的腳步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我們不知不覺地脫掉了厚厚的棉衣,穿上了輕便的春裝…」。開幕元素大量找來許多小朋友表演,利用和平鴿的象徵,運用體育的能量,呼喊世人以「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一起向未來」。

簡約、安全、精彩的「冰雪之約」

事實上,北京冬奧的開幕式在2月4日舉行,這一天恰逢中國農曆新年正月初四及傳統節氣立春,開幕式節目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表達,以「簡約、安全、精彩」為創作原則,加上新冠疫情防疫需要、此次冬奧會開幕式時長、人員數量相較往屆奧運會均有一定程度的縮減,但不少於意象與莊嚴。

而閉幕式則於北京時間2月20日舉行。根據慣例,為向最高殊榮向挑戰極限的運動員和項目表示尊重,女子越野滑雪30公里集體出發自由式,以及男子越野滑雪50公里集體出發自由式頒獎典禮於閉幕式進行。挪威女子越野滑雪運動員特蕾絲•約海于格和俄羅斯奧委會運動員亞歷山大•博爾舒諾夫分別領獎。

自從里約奧運開始,每一屆奧運閉幕式都有緬懷逝者環節。北京冬奧的總導演張藝謀希望能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傳遞到全世界,最後選擇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束光、一片綠蔭、一起向未來」六個「一」唯美表達了莊嚴的儀式。80名舞者伴隨著李叔同填詞的《送別》,在地屏冰面上走出「垂柳圖」。隨後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的365位表演者手捧柳枝形的光棒向場地中央匯聚,表達「折柳寄情」的意象,惜別和盼歸之意,代表著「每日不變的緬懷與思念」。

可以說,整個北京冬奧的表現,就像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致辭時用中文所說:「謝謝中國,中國朋友」,他不僅感謝中國搭建安全的場館給予運動員競賽,也感謝中國人民對舉辦冬奧的支持。

至於對當前面對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巴赫也表示就算運動員代表的國家之間存在爭議,運動將我們連結在一起,又指出要克服環球新冠疫情,就必須更快、更高、更強,而且團結一致,巴赫也稱讚道:「這是一屆無與倫比的冬奧會,我們歡迎中國成為冰雪運動的大國。」而在致詞中,他亦數度使用中文,包括多次說出「祝賀中國」。

經過16天的競技,北京冬奧這場「冰雪之約」的盛會,看到各國健兒踏冰逐雪、各領風騷、美美與共,運動之美與文化之美在「雙奧之城」競相綻放。在北京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收穫9金4銀2銅,創下冬奧會歷史最佳戰績。冬奧運動員用奮勇拼搏在冰雪運動版圖上開疆拓土,用一次次的突破推動中國冰雪運動再次實現新跨越。

而北京冬奧的順利舉辦,就像人民日報所稱,舉辦北京冬奧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這是造福幾代人、造福民族的戰略,將促進年輕一代鍛煉體魄意志,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這也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又一承諾,是為奧林匹克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送上的又一份大禮,擴大了世界冬季運動的版圖,為國際奧林匹克事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冬奧結束 台灣卻開啟「認同之戰」

然而,北京冬奧順利結束,台灣卻開起一場「認同之戰」。這場戰爭的起源其實很無趣,只因為代表「中華台北」的選手黃郁婷秀出穿上大陸隊的運動裝,在冬奧結束後,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立刻以極為高調的態度,點名黃郁婷行為極為不當,要求台灣的教育部、體育署進行調查與處分。這已經為台灣體壇掀起一股腥風血雨的恐怖氣氛。

    既然上有指令,教育部長潘文忠馬上配合,表示「政府以稅金挹注代表隊成員培訓與賽事參與」,因此「國手不應有任何損及國家榮譽的爭議言行」,指出黃郁婷後續的發言也有不當之處,「不符國人對國家代表隊選手之期待」。

事情的起源是,代表台灣赴北京參加冬季奧運的滑冰選手黃郁婷,1月23日在IG分享一段燦笑滑冰的影片,並寫道「沒意外的話,剩不到一週就要出發去北京啦」。有網友認出她身上穿的衣服是中國隊隊服後,批評的聲浪開始湧入,有人質疑她「莫非是找到財富密碼了嗎?」。

    針對此事,黃郁婷在臉書上發文說明衣服是中國隊的好朋友所贈,並表示「運動歸運動,沒有國籍之分」。她還留言回覆網友的批評說:「很可惜我沒有找到你所謂的財富密碼誒…這只是我從比賽滑輪溜冰就認識的非常要好的中國隊朋友,我們幾年前一起在德國訓練冰刀,後來她回中國我去美國,今年好不容易又相見,她送給我的禮物!就這樣!」

黃郁婷隨後針對此爭議特地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有太多沒必要的私訊,她已移除影片,強調「運動歸運動,在運動界裡,我們沒有國籍之分,大家賽場下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並呼籲「你可以不需要幫我加油,但請記得幫你想支持的運動員加油」。

黃的回覆並未獲得網友的諒解,批評她的聲音越來越大,在擋不住的聲浪之下,2月3日黃郁婷在臉書隨即發言表示:「感謝教育部潘部長來電轉達蔡總統以及行政院蘇院長關懷之意及替我們加油」,那時潘部長也沒有否認她打過這通電話。不過兩週後,潘部長嘴臉180度大轉變,轉為刻薄之貌指責黃是「有損及國家榮譽的爭議言行」。

當然,也有部分網友挺黃郁婷,認為運動員的交情不該泛政治化,「經歷過的人就懂,當運動員相互勉勵與努力時,那種一家人的感覺真的很棒」、「沒什麼好大做文章的,穿友人贈送的衣服,而且也非在官方場合穿著,這部分完全屬於個人自由…希望妳不要被極端言語打擊,依舊有理性的人理解尊重支持妳的」、「如果今天您穿的是美國隊的衣服,那些酸民一定會誇您很厲害很會做國民外交」。

為政治利益民進黨追殺選手

有人批評,有人擁護。但是,民進黨政府卻選擇站在批評的一方,目的無非就是為今年11月即將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開始熱身,為「抗中保台」的選舉牌亮劍。

而這次民進黨政府一樣組成「國家隊」,傾全國力量去鬥爭一位只是穿了「敵國」運動服自拍的女生,這樣的操作,被認為似乎不鬥爭到黃郁婷從此在台灣沒有立足之地,絕不罷休。

蘇貞昌會這麼急切的事後算帳,也有認為是他被大陸列為「台獨戰犯」,自然會對中共充滿了敵意與仇恨,而成為反中急先鋒。任何台灣人只要有親共嫌疑,都會被蘇貞昌當成頭號敵人,欲除之而後快。

這種把個人的仇恨上升到「認同之戰」,其實是很危險的事務。過去,台灣從追求民主化以來,除了把民主化當成本土化的一種工具之外,也因受到後現代主義的影響,轉而強調個人、大眾、種族、女性等跨國議題的文化轉向。

    2000年代以後,全球化對於民族國家和國家主權的衝擊,嚴重影響了本土化的過程,但台灣沒有打破以國家為中心的歷史轉型,反而趨向地方性、封閉性發展,這跟由草根崛起的政治人物掌控中央政權有絕對的關連。當前掌權者,不是從地方選舉中崛起的菁英,就是搞街頭運動出身的「街頭小霸王」,這些人只有「國家意識」,卻缺乏「國際意識」的視野。

這個結果,民進黨所謂的「進步主義」,最後還是被「保守主義」的「台灣價值」所包圍。而保守主義所發動的「認同之戰」,就像美國川普為首的共和黨人,不斷的挑戰美國傳統以來所建構的民主秩序,越來越不服從美國先賢所建構的「三權分力」的準則。

這就像,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在《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一書中,以美國內部多元族群融合的問題來探索美國與世界的融合及國家認同的危機,他對21世紀「美國人」脆弱的時代信念,以及美國精英的「去國家化」和過度向世界主義傾斜,提出深刻的憂慮。

台灣也一樣,一昧的追求國際空間,卻越是對大陸產生「敵對」的想像,這種想像又把自己陷入「國家化」與「去國家化」的困境。兩者磨合所產生的「認同之戰」,不但讓台灣人民動輒得咎,也讓民進黨人受困於自我認同的「失覺效應」。

所以,在「認同之戰」之下,台灣人苦,民進黨人更苦。而黃郁婷事件,只不過彰顯台灣人受困於認同失調的苦處罷了。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台灣對運動員展開「認同之戰」,形同要運動員對她的認同道歉,這是違背蔡英文總統2016年第一次當選總統時所說的,「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道歉」的承諾。但是,蔡政府卻對她的話船過水無痕。

其實,一國掀起「認同之戰」,最可怕的除了1990年代在巴爾幹半島出現的種族之戰以外,北京冬奧之後,2月24日清晨5點在俄羅斯總統普丁一聲令下,俄國20萬大軍入侵烏克蘭,讓俄烏戰爭全面開打。

這場俄烏戰爭,就像烏克蘭的惡夢:「如果我們能活過今夜,就讓明天來訕笑我們的緊張與愚昧...但直到太陽重新升起之前,我們又將重新面對俄軍開戰的無間黑夜...」。

所以,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大軍挺過俄烏邊界線,俄軍的飛彈、槍砲落在烏克蘭,打破了烏克蘭人的寧靜,在新冠疫情肆虐兩年之後,人們才回復意識到有比病毒危害人類社會更大的利器,看到砲火摧毀人類社會的速度,比病毒更快、更不長眼。

病毒與槍砲 誰更恐懼?

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解釋為何人類越過大洋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人,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尤其是何以文明擴張、族群鬥爭的利器,槍炮、病菌都發生在歐亞大陸,其他區域的人與國家,都無法主宰與改變人類社會的命運。

2020年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開始肇因於中國大陸的武漢,在傳播出去以後,歐美國家的病例與死亡人數卻大大超越了中國。歐美國家雖然掌握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研發與製造權,最終還是比不上病毒危害人類的速度。

而當俄羅斯的槍砲落在烏克蘭境內,也讓烏克蘭人忘記了病毒的危害性,烏克蘭人民急於跨越國界,寧願當難民,也不願待在砲聲隆隆的家園。飛彈、槍砲終於戰勝了人們對於病毒的恐懼。

但是,有一個地方卻害怕新冠病毒,不怕飛彈、戰機和槍砲,那就是我們居住的台灣。蔡政府說「台灣不是烏克蘭」,不怕,台灣有的是飛彈,只要中國敢動武,台灣的飛彈可以毀了上海、廣州,還會飛到三峽大壩。

當有人說「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蔡政府說不是,那是中國的「認知作戰」,還有人說「講這些話的人,就是無知」。

李登輝的前總管劉泰英2月13日還信誓旦旦的說:「俄羅斯與烏克蘭不會開打,中國更不敢打台灣」。他的理由是,如果俄國進攻烏克蘭場面失控,由於美俄都是核武強國,恐演變成美俄核子大戰,那是任何元首無法承受的風險,俄國不會貿然開火,儘管氣氛緊張,但應該不用太過驚慌。

劉泰英還分析美俄兩國背後盤算,俄羅斯近來積極調動兵力,應該只是虛張聲勢,目的在威嚇,以及提高外交談判籌碼;美國一直警告俄羅斯可能動武,這應是有心在操弄金融商品市場手段,「大家安啦」。

而台灣的國安高層更表示,台灣與烏克蘭存在三大不同,一是台灣是東亞第一島鏈要衝,對美重要性非烏克蘭可比擬;二是台海具天然屏障,美國對台海安全承諾明確且堅定;三是台灣處於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

國安高層也要「大家安啦」?

國安高層的意思應該是跟劉泰英一樣「大家安啦」,美國會幫台灣打仗、所以台灣不怕中共的飛彈、戰機和槍砲,只怕中國的「認知作戰」。當然,台灣也害怕「武漢病毒」,所以非要把中國隔離得死死的不可。

總統蔡英文也出面喊話說;「台灣不是烏克蘭」!她說:「台灣局勢與烏克蘭本質不同,國軍防衛本土意志和戰力也不斷提升,有信心維護台灣安全,請國人放心」。但是,國軍從沒有說過要保衛「台獨」啊!

而奇怪的是,台灣既然不是烏克蘭,為何美國總統拜登卻指派跨黨派資深代表團3月1日至2日搭乘行政專機來「安撫台灣」,來台的這5名大員代表團,還由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Glenn Mullen)率領。

所以,「台灣不是烏克蘭」,就怕民進黨操弄「認同之戰」,最終把台灣搞成烏克蘭,那才是台灣的悲哀。


(本文刊登於祖國雜誌,2022.3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7207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