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對兩岸戰略判斷的誤區:唯武器論
2023/01/13 01:31:12瀏覽207|回應0|推薦1

 

2022年11月14日傍晚美中兩國元首在出席印尼巴厘島G20峰會之際舉行閉門「拜習會」,兩國各自發佈不太相同的對話內容。白宮發佈的通報說,美國總統拜登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進行激烈的競爭,但他重申,這種競爭不應轉向衝突。拜登亦承諾不會與中國發生「新冷戰」;不過,雙方如何談論台灣問題,仍是全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今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台海安全已經成為重中之重。

針對台灣問題,拜登談話紀要指出,「我們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符合全球利益。拜登提出美方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加大對台灣的脅迫和挑釁性行動,這削弱了台灣海峽以至更廣泛區域的和平與穩定,也置全球繁榮於險境」。 

而在中國大陸的聲明裡,拜登的說法變成了,「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 

北京講稿用了比較長的篇幅談台灣問題,且在中方的版本裡,習近平在台灣議題上用字強烈指出台灣議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並指控美方將經濟、貿易與技術交易「政治化與武器化」。 

中國武統台灣可能性正在增加? 

既然台灣問題是美中兩國重中之種的議題,不只拜習會要談論,美國戰略專家也不落人後。美國斯坦福大學關注和研究台海局勢的學者在參加世界級播客(the World Class podcast)節目,就以「說起台灣時,我們需要說些什麼」(What We Need Talk When We Talk About Taiwan)為題發表見解,其中有專家指出:「中國武統台灣,長期規畫階段已接近尾聲,付諸行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同樣的,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學禮(Richard D. Fisher,Jr.)也在差不多時間內,在台灣媒體自由時報上撰寫專文指出,中國共產黨及其黨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利用兩年一屆的珠海航展(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對台灣發動兩個層次的攻擊。 

費學禮解釋,對解放軍來說,他們已經慣於利用珠海航展進行威脅:對未來軍力的大規模視覺投射,可以威嚇台灣和美國。在2014年,珠海航展已經成為一場完整的空中、飛彈、太空、地面和海軍技術展示。現在,隨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進入第三任之後,可能即將推動他的「最終解決方案」--武統台灣,11月8日至13日舉行的第14屆珠海航展所揭露的新型軍武系統,即是展示武統台灣的新式武器。 

至於,斯坦福大學的專家,以及「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幾乎是相當一致的認為中國大陸武統台灣已經箭在弦上,這跟去年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評估,中共可能在2027年攻台。而無獨有偶,習近平最近也要求軍方做好2027年武統台灣的準備。 

各種巧合的判斷,似乎兩岸軍事衝突已經是山雨欲來,尤其是今年拜習會召開之後,印太司令部隨即通知第七艦隊與第五艦隊應提高警戒,還要求駐日本的橫須賀、厚木、橫田、岩國等基地的美軍必須維持戒備,更是打破拜登對習近平聲言兩國競爭不會轉向衝突的承諾。 

那麼美中兩國的戰略競爭,為何會是人前擺出笑臉,人後卻又準備插刀的兩面手法呢?是否美國人對中國的戰略判斷出現誤差,才會出現南轅北轍的觀點? 

美國軍事專家的戰略判斷 

美國專家對中國的戰略判斷常會出現誤差的原因,主要是他們都把戰略判斷的焦點擺在「唯武器論」,這跟中共傳統戰略判斷放在「唯意志論」有不同的認知方法。 

「唯武器論」是把戰爭的爆發都以武器的部署與數量、質量,作為戰爭開始的準則。而「唯意志論」重視的不只是武器的精良與否,他更著重在戰爭的意志是否已經齊備,沒有意志的戰爭,等於是打一場沒有把握的戰爭,最終可能流於失敗。 

就以俄烏戰爭為例,「唯武器論者」看到俄軍在烏克蘭邊境部署重兵與武器,而且不時的進行演練,因此由此判斷俄軍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能發起戰爭。 

俄烏戰爭發動的時間點被美軍判斷誤差不大,但是俄軍畢竟還是西方的戰法,俄軍認為一切已經做好準備,應該可以速戰速決。但是戰爭的想像,並不等於實際戰爭的結果。俄羅斯雖然一開始攻勢凌厲,但是軍隊的推展並不順利,結果不僅軍隊死傷慘重,最後還得出現大撤退的場景,這就是「唯武器論」所出現的誤區。 

至於「唯意志論」,主要是著重軍隊與人民的戰鬥意志是否齊備,缺乏作戰意志的軍隊,即使武器再精良,結果還是會陷入戰爭的困境裡。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8年抗戰,以及俄烏戰爭都是典型的戰例。所以,毛澤東的「人民戰爭」,重視的就是戰鬥意志,他的「論持久戰」,也是一種意志作戰論,不是唯武器論。 

兩種類型的戰略判斷可知,美國從唯武器論判斷兩岸即將爆發戰爭,他們判斷的根源主要是看到解放軍的戰機不時跨過台海中線,甚至以圍島軍演擺出一副即將攻台的陣式。因此,美國戰略專家據此判斷中共即將進行武統,這是他們戰略判斷的基礎。 

但是,兩岸爆發戰爭是否真的因戰機衝來衝去,就可能發生衝突呢?若假定解放軍重視唯意志論,那麼即使共軍的機艦不時在台灣周邊飛來飛去,這也不必然是戰爭爆發的徵兆,沒有充分發動戰爭的理由,或者沒有足夠的戰鬥意志,甚至和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可能輕易發動戰爭,這是中國人的戰爭哲學,跟西方的戰爭邏輯是有很大的差距。 

美國戰略專家的「唯武器論」 

這裡就以美國戰略專家「唯武器論」的誤區做為例子,前述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所中國軍事與安全問題專家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就表示,自1949 年以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在計畫和思考如何收復台灣。隨着現代化能力的增強,力量平衡已經向中國軍隊傾斜,成本效益計算有利於北京的企圖心。長期規畫階段現已接近尾聲,付諸行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中國完全有機會在未來5年內對台灣使用武力,並威懾阻止美國干涉的能力。 

馬斯特羅還認為,由於地理位置相近,如果中國行動迅速,中國軍隊很有可能會在美軍有時間進入陣地之前佔領台灣。美國太平洋部隊都不在亞洲,大多數位於夏威夷和加州,還有日本的一些基地和機場。為了能夠有效威懾中國,美國需要更強大的前沿部署軍事能力,以便能夠阻止中國軍隊進入台灣。 

至於,另一位胡佛研究院中國銳實力與政治學者戴蒙德(Larry Diamond)卻表示,中國軍事恐嚇明顯影響了台灣輿論,令人擔憂的是,雖然政治精英認識到局勢的危險,但台灣公眾的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公民仍然認為中國不太可能發動攻擊或入侵台灣。 

戴蒙德還認為,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台灣需要找到加強自身防禦、抵抗和威懾中國能力的方法。增加公民參與軍事訓練也很重要,重點包括武器訓練和城市防禦戰術。戴蒙德建議台灣和美國通過全面改革當前的武器採購系統,以加快武器的生產和交付,以應對國防需要和突發事件。 

由馬斯特羅和戴蒙德對兩岸衝突的戰略判斷可知,兩位戰略專家都是唯武器論者,他們判斷中共攻台的可能性都放在戰爭工具身上,在兩岸軍力已經嚴重失衡的狀態下,大陸攻台的可能性就不斷的升高。 

就因為美國戰略專家都是從唯武器論來判斷兩岸戰爭爆發的因素,所以從過去,美國專家就不斷的建議應該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刺蝟島」。今年10月《紐約時報》還刊登題為「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U.S. Aims to Turn Taiwan Into Giant Weapons Depot)的報導,文中引述前任和現任美國官員指出,解放軍近期在台灣周邊的海空演習顯示,中國若試圖侵台可能首先會實施封鎖,因此即使美國決定出兵,台灣自身也需擁有充足武器抵禦,以支撐到美方或其他國家介入。 

事實上,俄烏戰爭後對台灣運補武器面臨多項挑戰,包括美國及盟國現時優先把武器運往烏克蘭,國內庫存正在消耗;此外,軍火製造商除非拿到穩定的長期訂單,否則並不願開設新的生產線。若美國加速運送武器給台灣,中國會作何反應,目前也不得而知。 

而美國官員更強調,台灣需要較小型及機動性高的武器,例如烏克蘭部隊拿來對付俄軍的便攜式「標槍」、NLAW反坦克飛彈及「刺針」防空飛彈等,這類型武器可以「打了就跑」,也有助於實現所謂「不對稱作戰」。尤其是,為了讓台灣變成布滿武器、攻打代價高昂的「豪豬」(porcupine),美國官員試圖要台方多訂這類型武器,而少訂像M1艾布蘭戰車等用於常規地面作戰的系統。 

除了建議把台灣變成「美式武器庫」之外,美國之音10月下旬也報導,拜登政府正在考慮一項與台灣聯合生產美式武器的計劃,增加美式武器的產能、加速這些武器向台灣的交付,同時強化對北京的威懾。 

而日經新聞引述一位了解拜登政府內部事務人士的話說,美台聯合生產武器的初步討論已經開始。美國國防企業很可能提供技術,在台灣生產製造武器,或者利用台灣生產的零部件在美國組裝這些武器。「此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真正定案」,日經引述另一位消息人士的話說。這位消息人士還表示,整個程序可能需要經歷2023年一整年。 

所以,美國唯武器論者的戰略判斷,就認為唯有把台灣變成刺蝟、武器庫,甚至變成一座兵工廠,這樣台灣才能防範大陸的攻擊。只是,若只是防禦,而不做唯意志論的想像,台灣即使能抵抗大陸的攻擊,但是最終台灣只會變成另一個烏克蘭,一個殘破的家園就算了,人命的死傷,誰能負責? 

台灣不能誤判俄烏戰爭的本質 

在美國一切都以唯武器論的戰略判斷之下,台灣的政治菁英難免會受到影響。就以蔡英文總統今年11月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共同出席一場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布希總統中心」及自由之家共同舉辦的「為自由而奮鬥」研討會的談話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誤區。 

蔡英文在致詞中指出,「現在台灣可以和世界分享經驗並廣結盟友,讓民主國家能更有效地因應危機及對抗威權主義的威脅。期望能強化民主國家聯盟,共同維護國際社會的利益」。蔡英文還表示,俄羅斯無端入侵烏克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場戰爭證明,專制政權將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其擴張主義的目標。蔡英文並感謝美國對台灣堅定的支持,也感謝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協助確保台灣的安全。確保威權國家的擴張行徑不會滋長,也不會捲土重來。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黃惠華就撰寫文章指出蔡英文的誤判之處。她說,蔡英文的談話中看到幾個誤區,一場戰爭爆發絕對有其原因,一個國家不會輕易發動戰爭或者侵略他國;烏俄戰爭不能簡化為民主與專制政權的二元對立的衝突,蔡英文恐怕誤解了烏俄戰爭的本質。 

其實,烏克蘭計畫多年的復仇大計,復仇大計背後要奪回的是長期尋求獨立的烏東、及俄羅斯兼併的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烏克蘭政府精心籌畫這場戰爭8年之久,包括如何得到美國、北約的軍事援助。因此,這場戰爭早在2021年之前,澤倫斯基政府已經跟烏克蘭的社會、跟美國北約協調好了,包括如何得到國際社會的軍援與金援,就連台灣募到10億元援助款,以及蔡英文在這場會議上宣示加碼支持烏克蘭重建家園的資金等。 

比較弔詭的事,實在看不出這場烏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烏克蘭民主制度而來,更多的是烏克蘭政府試圖形塑一種民主與專制國家二元對立的氛圍,用民主包裝戰爭,爭取世界民主國家認同,否則無法說服這些國家支持烏克蘭。 

烏克蘭政府想要的是一個團結的烏克蘭,單一的民族意識,與完整對國家的想像共同體,尤其在2014年失去克里米亞半島及烏東之後,烏克蘭政府軍屢次在軍事上敗給烏東叛軍,失去軍事優勢又沒有外交方式解決之下,開戰成為烏克蘭必然的選擇。 

更可悲的是,烏克蘭政府清楚俄國進攻的路線,俄軍所到之處,北部、東部與南部這些地區,不少民眾大多傾向認同俄羅斯的區域。這仗一打,無情的轟炸、屠殺,深植於這些民眾的心裡,產生了陰影,等同於摧毀了這些俄裔人民對俄羅斯國家的想像。這場戰爭可以說是烏克蘭一場強化民族意識與國家認同的震盪療法。 

從烏克蘭的戰爭實例來看,台灣該憂心的不是大陸急於對台武統,而是民進黨是否會有樣學樣,把今日的台灣,變成明日的烏克蘭,這才是大家該憂心之處。

 (本文刊登於祖國雜誌,2022.12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7806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