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五年四月二日於台北
今天老師還是繼續分享因果鏡的原理。
「當你能接受任何你生命歷程的遭遇,你就能享受生命,自由自在,不會有問題,不會有焦慮,生命就會變得很寧靜、很容易,而只有接受一切,可以給你寧靜、享受的自由,滿足於每一片刻的境遇,可以自在。如果你一直渴求那個你得不到的,及想得到而尚未得到的,那等你得到而擁有了它,它立刻就會失去了意義,那永遠只有無止盡求不得的痛楚及求得的落寞凌虐你。」
生命的一切經歷、一切的遭遇,或許很痛苦、或許很快樂、或許很悲傷、或許很恐怖,然而如果你能把你的一切經歷,一切的遭遇、境遇以抱持著在欣賞畫廊的畫的心境去面對它,去享受它,你會發現它真的是很美的;你可以身處這個世界,可是你的心只是一個旁觀者,一個欣賞者,一個享受者,那這一切都沒有問題了,這是讓我們生命開始走向清靜、清涼、寧靜的不二法門。
天堂的美景,地獄、煉獄的景觀,都很美,但是這一種美的心境的產生,唯有你的自我開始溶解了,而你也開始真正的蛻變了,一切的窮、困、通、達、福氣的來臨,或者是災禍的遭遇,甚至面臨死亡,都只是一幕幕的畫廊的美景,供你瀏覽,供你享受、供你鑑賞 、供你品嚐,試問你身處畫廊當中,在欣賞一幅一幅很有味道的創作,你會緊張嗎?你會害怕嗎?還是你是那麼的寧靜而去享受每一幅創作品的箇中美感的滋味。
當你呈現了你的慾望,依你的慣性去生活,你以這些虛妄的假相,誤判它真實不虛而隨它起舞,就會產生執著而產生深度的痛苦、遺憾、不甘心。為什麼我說他是虛幻的假相?因為你來這個世界的時候,你跟這個世界的關係,是從跟沒有關係的人連結而產生的。
你本來一無所有,當你剛出生的時候,你沒有美貌, 你也沒有財富,你沒有什麼能力,你沒有任何你所擁有的一切,你沒有友情,你沒有親情 ,你沒有愛情,甚至你對你的身體你根本沒有任何的「你所擁有」的概念。
換句話說,你跟這個世界的關係,本來就是沒有的,而因為時間的流動及空間的產生,你開始產生了對待的一切關係。你有了爸爸的觀念,你有了媽媽的觀念,你有了一切社會傳達給你的價值觀,而在不知不覺之中,變成你的概念,而這些概念也就是社會的關係,還有一切的評價,一切的比較、計較,還有得到、失去等等一切自我的概念。
當你剛出生的時候,你肚子餓了,你就哭,因為你要東西吃,這是很單純的一種本能反應,而你吃飽了,你就很舒服,你不會再哭泣。漸漸你開始學到家人或親人給你的概念,也就是哭會讓人家瞧不起你,所以,當你餓了,你不能哭的太激烈;或者你想笑,但是你要微微的笑,牙齒不要露出來,否則很難看。很難看意謂著人家會瞧不起你,被瞧不起是很丟臉的事情,試問丟臉有什麼好或不好,這就是概念的介入。
而我們從來沒有能力提出問題,只有接受答案,也就是這個社會給我們的答案,我們從來沒有去深思熟慮,去提出問題,也就是丟臉會讓你損失什麼?你受讚嘆、誇獎 ,你又得到什麼?為什麼受到讚嘆 ,得到誇獎,你會很高興,為什麼丢臉,你會很痛苦?
所以漸漸長大了,想笑不敢笑、想哭不敢哭,想吃又要吃的很斯文、很文雅、很虛偽,甚至吃的比你身體需要的還多,因為那個是有養份的食物,這是社會教育的觀念,不想吃也要吃;而社會又給我們教育,一天要吃三餐,身體才能健康,如果一天你只吃一餐,你的身體會不健康,漸漸的你把這些社會的教育、觀念變成你生命的一部份,這些就是概念,這些就是老師常常說的自我,或者說它頭腦也可以,你已經失去與你生命的本來面目連結了。
你活在好多、好多的價值觀裡面,然後這個價值觀,你從來不懷疑,你認為它天經地義就是這個樣,如果有人的價值觀跟你的價值觀相違背,是不是就與你產生了意見的衝突,產生了爭端,產生對與錯,產生掌控慾,因為有人與我的道理違背,誰對誰錯,錯的人要聽對的人的意見。
所以凡夫他來不及提出問題的時候,他已經接受了答案,社會價值觀及他本身的經驗形成的標準答案,從來不懷疑,然後帶著這個答案來懷疑、來批判與他答案不符合的一切人事物。所以這個世界的人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三年級的人有三年級的道理,老師說三年級就是三十年次到四十年次的人,這三年級生有三年級的道理,四年級的人有四年級的道理,五年級的人有五年級的道理,六年級的人有六年級的道理,當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道理,美國人有美國人的道理,東方人有東方人的道理,西方人有西方人的道理,基督教有基督教的道理,一貫道有一貫道的道理,那佛教有佛教的道理。
每一個人,凡夫俗子都只會接受答案,然後以他所接受的答案來批判跟他不同答案的人,這個就是認虛妄不實的道理為真實不虛的真理,我們所認為真理的道理,我們要強加給我們的子女。
殊不知,我們的子女他跟我們成長的年代並不相同,他有網路,有他所處年代的道理,有同學傳播給他的道理,有報章雜誌傳播給他的道理,有學校傳播給他的道理,因為每一個人所接受的答案不一樣,就產生了爸爸媽媽有爸爸媽媽的道理,小孩子有小孩子的道理,然後就形成了所謂誰對、誰錯而形成了代溝。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答案來批評別人,批判這個社會,他不接受跟他不同答案的外在環境,所以有些老一輩的人他看到社會變的這個樣,他就說:「人心不古啊!這個世界快要滅亡了。」有些年輕的一代看到阿公、阿媽或爸爸、媽媽,他們也覺得阿公、阿媽或爸爸、媽媽真的很難溝通,他們真的是老學究、很落伍的一代。
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攜帶著他們的答案,認假為真,誤判這個虛幻的道理,卻以為它是真實不虛的真理,而不接受不同的答案。
不接受就痛苦,不接受,又跑不掉、逃不掉,跑不掉、逃不掉你就用忍受的態度去面對,忍受就是痛苦,如果你答案溶解了,那你處在任何的處境,任何的環境裡面都沒有問題;或者你不接受,那你就自殺,但也解決不了問題,自殺了你還要面臨另外一個靈界,也是人的肉體溶解後才去轉換的世界,換句話說,那個靈界的價值觀,也不斷在變化,跟這個世界一樣在變化,你永遠無路可逃。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於你內在已有的答案,你卻以為它是真理,而從來不懷疑,你覺得這個世界應該是這樣才對;你覺得別人應該怎麼樣待你才對,別人應該怎麼遵照你的方式才對;你覺得這個政府應該怎麼做才對;你覺得這個老師應該怎麼樣才對;你覺得這個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樣才對;你覺得你孩子應該怎麼樣才對;你覺得你公司的主管或老板應該怎麼樣才對,但是他們就是不這樣。而你又逃不掉而需要面對,所以你快崩潰了,你非常的痛苦,你又無路可逃,有人受不了就自殺了、就崩潰了、就發瘋了。
如果我們內在有那麼多的概念,那麼多自以為是的答案,而從來沒有深入去思考、去觀照,而攜帶著這個自以為真理的答案,不論你處於任何的環境、任何的世界、任何的國土,你都會很痛苦,縱使你到極樂世界也還是很不滿,你到地獄你不滿地獄,你到天堂你不滿天堂,你不滿意自己,你不滿意所處的社會,你只要不滿意而你又不接受但又跑不掉,那就是痛苦,那就是生活真正的煉獄、地獄。
所以,這個世界真正的問題在那裡,在你的自我裡,在你自以為是真理的答案裡,你的答案就是你的慾望,你要怎麼樣,你才會滿足,如果要不到,你不會滿足,你要到的機率很低的,因為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所以註定不能滿足,所以註定你的生命是痛苦的,越要不到越想要,想要而今生又要不到,那就來世繼續要吧!那就是輪迴的根源,要到了你不會滿足,因為「要」這個東西是一個毒品,它會上癮,而且它會愈要愈多。
老師講這道理,不是要你們用頭腦去相信它,我是希望你們用你們的生命去驗證它,也就是說你盡力去要你所要的,也不見得你全部的願望、慾望你都要滿足,但是你把你的慾望取捨一下,你找一個你很在乎的,你拼你生命全然的力量去實現它,然後當你擁有你想要的以後,你去看看你的感受如何?
前幾天,我碰到一個人,那個人跟我說:「我好想去流浪,想去品嚐生命的各種樣態,我想上漁船幫人家捕魚,不需要酬勞,我只要體會那一份感覺;然後我也想要去農場,幫人家栽種,也不需要酬勞,我只要體會那個感覺;然後我也很想要去當流浪漢,去睡在路邊,在寒冷的冬天裡面,去享受那個流浪漢被風吹雨淋、寒冷的感覺。」
他說:「如果能這樣,我死而無憾。我可能流浪到外地,然後死了,沒人知道我去那裡,我要享受那個感覺,如果我死了,就把我的骨灰灑在一棵大樹下,然後讓我的子孫,想到我這個爸爸,或這個阿公的時候,就到這棵樹下來泡泡茶,到這邊遊玩。」
然後他說:「我死的時候,也不需要大家準時來公祭,在靈堂前面,可以放茶也可以放酒,大家想來就來這個地方喝個茶、喝個酒,然後開心的唱歌聊天。」他也說:「我現在五十八歲,好想去實現這樣的夢,但是做不到,因為我母親還活著,我怕母親擔心。」
他又說:「有朋友建議我,如果那麼想去流浪,乾脆就帶媽媽一起去流浪。」我就對他說:這是個很好的方法呀!你媽媽住旅館,然後你去住馬路邊。」他還在那邊猶豫。
我跟他說:「你的願望,你就快點去實現,只有你實現你的願望,你才能真正的感覺到願望實現後的落寞 ,而得到內在更深層的寧靜途徑,不要延緩你追夢的時間,否則你會錯過生命蛻變成長的契機。」
這是一個很追求心靈自由自在的一個靈魂,而追求自由自在也是一個他要的夢,所以他活得很痛苦。
生命的痛苦來自於你對於生命所繼受的答案,沒有提出問題的能力,你只有接受你內在自以為是的真理,那種虛幻不實的答案。
所以老師要跟諸位師兄師姐分享的就是,你生命攜帶的答案能溶解是你有提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你會觀照,觀照你生命到底真正的需要是什麼,而不是只接受那些答案、那些慾望。
那些你自以為是的想要,那是你生命痛苦的根源,那使你的生命寂寞難耐、空虛而產生的一大堆不切實際,卻不能解決痛苦的夢想,卻以為透過夢想是能解決痛苦的嗎啡、毒品。
「有夢」真的那麼美嗎?「希望」真的能造成你的快樂嗎?「夢想」造成你的痛苦、「希望」造成你的地獄,而放棄希望你又生不如死。我只是要你去觀照、去看透生命這些慾望夢想,這些自以為是真理的答案之虛幻不實,去看它怎麼樣的奴隸你,怎麼樣的凌虐你,而凡夫俗子從來都不自覺;只有往內看這個虛妄而誤認為真實不虛的夢想,才能得到生命的自由自在。
努力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為了不需要的慾望,為了這個讓我們很痛苦的理想的慾望,我並不是要你們放棄達到夢想的努力,而是全然的看透了這些理想,這些自以為是真理的答案的愚蠢,而全然的接納命運的流動,去欣賞命運的流動,去享受命運的流動,跟命運的流動保持一個距離出來,那這些流動是很外圍的,它干擾不了你內在的寧靜。
不論你處於任何境遇,你都是那個觀賞的人,你是真正生命旅行家,你可以享受凡人所謂的痛苦,當你在享受那個痛苦的時候,那痛苦就不是真正的痛苦。你一直在逃避那個痛苦,你一直在排斥那個痛苦,你一直在拒絕那個痛苦,那才是你痛苦感受的真正根源。
老師剛才舉的那個例子,那個人想要享受流浪漢在寒夜裡面風吹雨打的痛苦,對他而言,因為他要享受那一份感覺,那個風吹雨打,對他來說不是痛苦,他是在欣賞那一幅畫,因為他內在沒有抗拒。
他在追求那個感覺,他在享受那個感覺。我不是要你去追求那個感覺,而是我要把享受痛苦的感覺用一個比較明確的對比例子讓你去體會,在體會中下定決心去接納你生命的窮通禍福 、一切的境遇,去享受一切的起伏變化。
事實上在命運的流動中,你跟本沒有選擇的權柄,那都是定數,那都是你前世所做所為,今生回報到你身上的因果報應輪迴。
你只要抱著一個欣賞、一個接納、一個享受、一個生命旅行家,這樣的態度去品嚐它,去觀賞它,你就跟這些痛苦產生距離,你就像在畫廊裡面,去欣賞一幅一幅存在創造的畫,然後你生命就會開始寧靜了,你會品嚐到生命真正的美感、美味。
人家在背後講你是非、或鬥爭你、或批判你的時候,你也可以看到為什麼會引起這樣的情況,你也可以看到那個人為什會有這樣的心態,你雖然身處在這個世界了,可是你的心已經寧靜了,你已經不屬於這個世界,你是一個旁觀者,這就是生命的本來面目。
你要跟自己好好的靜下心來對話一下,你到底有多少的夢、多少的理想、多少攜帶的答案,你要對它們提出質疑,你要對它們提出懷疑不要完全認同它,漸漸的你會發現,原來你那些夢,你那些理想,你那些攜帶的答案,都是你痛苦的根源,你生命根本不需要什麼,是你一大堆夢想產生的想要,才會讓你那麼的痛苦,才會讓你沉淪在六道輪迴裡面,而永無出離的日子,讓你造作惡業。
因為你內在的不甘心,那種比較所產生的不滿、產生了嫉妒、產生了愛現、產生了算計的手段,自己很苦卻見不得別人的幸福,想把人家拖下去與你一起受苦、或在後面破壞人家、或去傷害人家,這些邪曲不善的心都是來自於你那個不需要的慾望,不需要的理想,不需要的夢想,不需要的卻以為它真實不虛,這個答案意謂生命就是要這樣才對。
禁慾,所以你就排斥跟那個禁慾相反的縱慾;你喜歡光明,所以討厭光明的另一邊的黑暗;你喜歡有錢,你就會排斥沒有錢;你喜歡出風頭,你就會排斥人家瞧不起你,所以你就更愛現。
這些所謂的念頭,一大堆的概念,一大堆所謂的心的業力,就是這些愚蠢卻以為理所當然的想法、看法、習性、慾望、就是生命痛苦的源頭。
所以,當這些愚蠢、虛幻卻以為真實不虛的真理,這些概念被你穿透了,你就能隨順自然,隨順因緣處任何境遇你都很寧靜,你都不受干擾,你就不再緊張了,你就不再焦慮了,你就不再不甘心了,你也不再遺憾了,你已經漸漸能無所求了。
你就得到生命真正的寧靜了,你也可以不再生了,也就是不再來這個世界投胎轉世了,你也不在六道輪迴裡面了。
除了因為你的慈悲的願力,你乘願再來,或者為了因緣而來,否則這個無常的世界,它一概也不能束縛你了,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不論你處任何的境遇,每一個片刻你都能享受。
如果你現在所處的境遇裡面,你不能有享受的感覺,那不論你上窮碧落下黄泉,不論你處於任何的境遇,天堂、極樂世界,你也不能享受。
未來是現在的延續,所以如果有人說,等到怎麼樣的條件成熟的時候,他就能放下,那他永遠不會有放下的時候。「等我孩子長大了,我這個媽媽呀!就要到處去旅行,我就能放下。」那是她的藉口,她為她的懦弱,她為她的執著,她為她的夢,她為她的慾望或為她的自我,找了一個自我欺騙最合理的藉口。如果你能放下,你現在就能放下;如果你不能放下,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放下。
曾經有一個媽媽,她跟我說她有兩個小朋友,在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她開始對她的生命提出質疑,也就是我要過這樣的日子嗎?為了小孩子我完全被綁手綁腳,我不能到處去旅行,到處去做貿易,在做貿易中去體會生命自由自在的感覺!因為孩子還小她放不下。
但是她說:「如果我現在不能放下,我可能真的一輩子都放不下,我懷疑自己目前的思考模式有沒有問題,所以我想做一個測試。」
換句話說,她想要去體會看看,這兩個孩子是不是那麼需要她,或者說她是不是對小孩這麼的重要,我覺得她是一個很勇敢的人,敢面對生命,敢去挑戰,因為她對生命能提出問題了,她不再接納世俗人的答案。
「唉呀!兒子這麼小妳怎麼敢把他放在家裡面呀!你真是不負責任的媽媽呀!」妳是一個不盡責的媽媽呀!這是世俗的答案,而她會對這個答案提出問題,所以她想要測試,她去旅行,然後讓這兩個小學生自己在家生活,以前這兩個小學生常常打架,所以她媽媽就在那邊當仲裁者,然後這位媽媽再把這兩個小孩打一頓。
這次她想通了,她要冒險的去嘗試新的方式看看。所以,她跟她的鄰居說:「我要去旅行,然後這兩個小孩子我要讓他們自己一起生活,請你幫我觀察,但是你絕對不要讓他們知道你在觀察,當我旅行回來,你再告訴我他們互動的情況。」
她去旅行一個月回來以後,那個鄰居呀!竟然跟這個媽媽說,:「哇!太神奇了,以前妳們兩個小孩子呀!妳在的時候天天打架,可是從你離開的那一天開始,他們一個洗菜,一個炒菜,互助合作耶!縱使吵架,一下子就沒事了,握手言歡!原來妳以前那個方式好像不是很好,這樣的方式真的比較正確。」
後來這個媽媽跟我講,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到處去旅行,到處去做貿易,這個媽媽現在還在南庄開咖啡店,那兩個孩子已經讀大學了,而且相親相愛。
所以凡夫俗子呀!他來不及提出問題,就已經接受答案了,而沒有提出問題的能力;但是有智慧的人他已經可以對他的生命、他的經驗、他的思考模式、他所繼受的答案提出問題,他開始穿透了這些自我的虛幻,他開始漸漸的能獨立自主,而不再受到這個社會的約束,別人對他的看法,別人對他的褒獎、毀譽,或自己的得失,他開始有寧靜的空間去觀照。
諸位師兄師姐,你們捫心自問,你是一個只能接受答案,而沒有能力提出問題的人,還是你是開始走向第二種方式的人,也就是對你生命所繼受的答案,你已經能提出問題,不論你處於任何境遇,你都能提出問題。
佛陀他是一個王子,在佛陀以前,很少有出家這樣的模式出現,但是他為了追求生命解脱之道,他提出了問題,他不接受社會的制約給他的答案,所以,他出家了,他從逃家、出家,最後出了那個內在自我的家,他不只是在形式上的出家。
一個想要從痛苦得到究竟解脫的人,他是有對生命提出問題的能力,而直到你生命已經不需要答案了,你也不需要問題了,那你就成道了,你已經回家了。
所以有人說我放不下,放不下的另外一個含意就是我不甘心,或我不忍心,事實上那裡面有太多太多繼受而來的答案在運作而不自覺,這答案是虛幻的,而凡人卻執著它而誤判它是真實不虛的真理,才造成了生命的煉獄跟痛苦。
這些答案也可以說,你有多少的慣性在那邊,你有多少自以為是真理或理所當然的想法在那邊,你就有多少的慾望在那邊,你就有多少理想在那邊。
我告訴諸位師兄師姐,所有的理想,唯一跟空性連結的就是慈悲的理想,剩下的都是你的慾望。比如我要得到人家的尊敬,我要創造很大的事業,我要賺很多錢,我要衣錦榮歸,我要讓那些瞧不起我的人跌破眼鏡,我要所有人都對我磕頭禮敬,我要欣賞別人對我乞求的那個噁心的感覺,我要讓那些欺負我的人得到報應。
內在裡面充滿著無窮無盡的計較、計算而產生的算計手段,這些邪曲、不善的心,搬弄是非,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自己在地獄裡,還要拖一大堆的人跟他一起下地獄。像某些八卦媒體、雜誌、像我們身邊有多少人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是不是也常在做這樣的事情,唯恐天下不亂,然後講別人的是非,把人家的糗事抖出來,來讓自己快樂一點。
可見你是一個很痛苦的人,所以痛苦的人,有人去創造別人的痛苦,讓自己比較不要那麼痛苦,但是菩薩不是這個樣,菩薩是在自己曾受過的痛苦當中,他看到衆生的苦,他體會衆生的苦,所以他是乘願再來這個世界,來盡力去擺平衆生的苦,菩薩是自在的人,而創造別人痛苦的人,是痛苦很深很深的凡夫俗子。
要找回自己很清靜的本性,要找到回家的路,要得到生命究竟的幸福、自在、清涼、圓滿的境界,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與你的批判、看不順眼、害怕、逃避的諸種感受心境認同,這就是觀照。
把自己看不順眼的人、事 、物,這樣的情緒、想法、看法都拿出來看,把自己害怕、恐慌、抗拒、排斥的人、事、物、境遇揪出來看,這就是觀照,多一分觀照,就少一分習性。
觀照跟反省是不一樣的,反省是你思維的東西,是你頭腦的東西,是你從外在得到的東西,而以那個東西為真理,來自我檢討。比方說,你要當個君子,孔子已經對君子下定義了---「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吾日三省吾身」,這就是反省。
但是觀照不是這個樣,觀照是靜下心來,看你自己的內在的那麼多的雜質 --- 有情緒、有批判、有好惡。你情緒很高漲,很興奮,或者很低潮,或者很憤怒,看起來很不順眼的心境,這些不論它是什麼,它造成你情緒的波動,你都要揪出來看,我並不是說情緒波動是不對的而批判情緒波動,那也是一種批判,我是要你拿出來觀照,你不需要批判你自己,只有透過對照產生的觀照。
呀!剛才我會對那件事情產生那麼的憤怒,那都是因為那件事情不順我的呀!那個人不順我的意呀!所以,我那麼的憤怒,或我會那麼的緊張,那是因為我內在一定要得到那件事情的完美成就,非得到不可,那是我的自我在運作呀!
還有我的小孩子他竟敢叫我的名字,我是他爸爸耶!哦!真的好憤怒,噢!因為他叫我的名字,我的一個概念 --- 我是他老爸,所以只有我可以叫他的名字,他不能叫我的名字。還有人家說我是「卒仔」我就很抓狂,因為我的自我在運作呀!我覺得我不是「卒仔」,他竟然敢叫我「卒仔」,所以我很生氣呀!
這些就是我們要對照而產生了觀照,不再與這些自我認同,你揪出來看,你不需要克制,不需要批判自己說我自我這麼的強,你只要知道你自我躲在那裡,靜下心來跟自己對話,看看自己自我躲在那裡。
對過去產生的一切的情緒,一切的所思、所言、所行,也就是你的思緒,你的情緒,你所表達出來的話語,你的行為,看看那裡面有沒有邪曲、有沒有不善的心,你那些情緒的強烈的波動原因,揪出來看就好了。
常常看到這些概念,這些就是無明,你常常能看到這些東西,你就漸漸的跟你內在的空性建立了連結的橋樑,你就漸漸能對當下你的情緒,自我產生警覺。
你對當下產生的自我能警覺,是來自於你對過去已經產生的這些思緒,這些批判性、看不順眼,或這些興奮、迷戀的這些念頭,你都能一一的把這些念頭揪出來看。
如果你對過去所產生的這些情緒、思緒、看法、批判的、看不順眼的,還有很興奮的這些情緒的波動,你沒有揪出來看,你怎麼可能有當下警覺的能力,也只有你盡心盡力在自我的警覺過程中,你的自我才有溶解掉的可能。
把自己慈悲心不足,自己邪曲、不善的這些念頭,這些起心動念,你或許還沒有化諸行動,或許你尚未講出來的話語,但你都要將這些念頭揪出來看,漸漸的它會雲消霧散,漸漸的你過去所造作的惡業,就會失去跟你連結的一個管道,否則你算的命都很準的,善業惡業都會很準。
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你不從這個地方下功夫,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緣木求魚,你怎麼能往木頭上面,往樹木上面去求魚呢?那都是外道。
把自己心量不足的地方,也就是你的習性,揪出來看,漸漸你的心量不足就雲消霧散了,你的心量就愈來愈大。你不需要努力去作為,把心量擴大,你心量本來就無限大,只是被這些你繼受的答案,你自以為是的概念所束縛住。
比方說你覺得這個壞人該殺,很可惡,這世界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這社會才那麼混亂。這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
在凡人的世界,你今天已經慢慢的抓到了這個觀照的方法的時候,你又關始以你所學到「觀照」為標準,又開始在批判別人 --- 「唉!你怎麼不會觀照,你看看你就是那麼不會觀照。」那你還是在批判。
你要觀照這個批評的自我心,這樣全然的跳下去跟存在連結,才是一個真正想要解脫的行者,他已不再跟自己任何一絲絲批判、邪曲不善及看不順眼的念頭、想法、情緒產生認同;你看到自己的內在有多少的慈悲心不足,邪曲不善,你自我躲在那裡,已經夠你看了,你那還有心情去看別人。
自我永遠都在看別人的缺點,看自己少而看別人多;可是一個行者,他看別人很少、看自己很多,他看到他在看別人的時候,他馬上要警覺,這是超出三界,進入自己空性的不二法門。
因緣給我們的課題,我們可能會害怕、恐慌、抗拒、排斥、逃避、或者怨天尤人,或怨東怨西的,然而一個想要與自己內在空性連結的一個行者,他會把這些情緒波動不安的一切思緒紛飛,或者想法,他都會揪出來看,而下決心去面對,去享受他所排斥的,及他以前容忍或不能接納的客體,並下決心去面對、接納、享受一切境遇,從那個地方開始蛻變。
當一個生命的旅行者,無論因緣把我們帶到任何境遇,我們都盡興的去享受每一個片刻,不再跟著自己的夢、或者願望、或者期待而走,只是盡心盡力的去面對每一個片刻的因緣,去品嚐、去享受那個生命的滋味。
去享受那個生命走頭無路的滋味,或者享受那個遺憾所產生的滋味,漸漸的遺憾會消失,只有留下那個滋味;去享受那個不甘心產生的滋味,漸漸的那個不甘心會消失;去享受那個害怕所產生的滋味,漸漸的那個害怕會消失,然後滋味會蛻變成很清涼、很清靜。
積極的去面對因緣給我們的每一個功課,不逃避,也不急躁。當然我們看到急躁產生的時候,我們不再靠意志力告訴自己不要急躁,而是去觀照那個急躁裡面的貪慾,因為急躁就是貪慾所顯露出的現象,急躁意謂著你想要儘速去要到你要的,或者儘速逃避你所不要的,所以急躁是跟時間有很大的關係,跟你的自我有很大的關係,跟你的得失有很大的關係。
你只要去揪出來看,下決心去面對一切你所排斥的境遇。因為你有排斥的感受,老師才要給你一個方便法的概念叫「享受」;如果你不排斥、不抗拒,快樂本身就不需要再強調這個享受的概念了,因為快樂本身就是享受,只有對於痛苦的感受,才要以享受的方便法去面對一切的痛苦感受,然後這個痛苦就會溶解掉,只留下那個清涼。
<<恭錄 莊圓師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