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27 18:29:16瀏覽1679|回應2|推薦14 | |
引用文章北北基應適可而止 讀了這篇聯合報社論,更加確定以"教育鬆綁"為口號的教改,其實只有愈綁愈緊。 而教育部之所以能夠對教育事務愈綁愈緊,就是因為民間有像聯合報這種社論的支持。 民間一方面批評教育部,說教育部管制太多。以前有人說笑話,說台灣只有一所大學,那就是教育部大學。 民間另一方面又什麼事都要教育部來管。像頭髮可以留多長,制服怎麼穿,民間不准一般學校自己有決定的權利,要求教育部要管。從一九九四年起算,教改也改了十七年了,這十七年來,受到最大重視的教改,大概就是升學考試以及其它入學方式的變革了。 民間一方面要求教育部要"鬆綁",要給學校自主權,要還給地方政府辦學的權利;但卻又另一方面,要求教育部要管學校怎麼辦考試,怎麼打分數;現在更要求教育部要統管一切升學考試和錄取的方式。 為了教育的自主,不讓教育部全面操控,北北基獨立出來,今年辦了第一次的升學考試。顯然出了一點問題,引起一些人的不滿。於是,號稱全台灣第一大報的聯合報,就出了社論,要北北基"適可而止!"還要教育部出面,控管一切,並引教育部方面表示「不是北市說了算」,還特別指出中教司長也說"不一定明年還有北北基。" 言下之意,要北北基自殺謝罪。 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 一方面有濫用誹謗罪來箝制思想言論自由的法官,另一方面有仍留在極權集權時代思想的教育部與聯合報。 從一九九四年開始的瘋狂文革式教改十年,給台灣教育帶來了多少的災難,這已經是定論。而這災難的範圍是全台灣的,為什麼? 就是民間一面批評一個極權集權的教育部,一面又要求教育部極權集權,干涉所有的教育事物。好像教育只有一種方法,一種方式,一種哲學才是對了一樣。 一面反對教育部極權集權,一面又要求教育部要極權和集權,這樣的思想矛盾,其實來自於思想的落伍和無知! 教育,只有免試升學才是對的嗎? 教育,明星中學一定是妖魔嗎? 教育,學生認真讀書,好好準備考試,錯了嗎? 教育,地方政府自己辦聯考,這不是很基本的教育自主權嗎? 北北基的聯考,也許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也可以相信,一定有改善的空間。有一點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就要北北基自行了結,以謝國人。 但倒要請問,教育部辦的聯考,又有那一次是盡如人意的?又有什麼時候是盡善盡美的?北北基才辦一次聯考而已,教育部已經辦了幾百次,幾千次了(六十多年來,全台灣各地,由教育部控管的大大小小聯考)。如果才辦一次聯考的北北基,因為一次的不盡如人意,就該壽終正寢,那麼教育部是不是早就該自己找個棺材躺下了呢? 我想,該適可而止的是民間如聯合報這種落後一元的教育思想,以及反教育部極權集權又支持教育部極權集權的思想矛盾; 該適可而止的教育部這種凡事都要管,完全不懂得尊重地方政府教育自主權利的極權集權思想。 至於北北基,應該要強硬起來,捍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權。台灣的教育部,早就被駡成臭頭了,那有什麼都讓教育部的當道者牽著鼻子走的道理。 陳水扁不是什麼好東西,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他都是硬拗,鬼扯蛋。但是我真的很懷念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那種勇於承擔,勇於捍衛自己行政主權,人事主權,也包括教育主權的精神。 怎麼說,台北市,和新北市,都是人口三、四百萬的大都市,都是省級的行政區,不是百里侯,或是什麼萬戶侯,而是地方諸侯,一方之霸!聯合國的會員國裡,可能有一半以上比台北市人口還要少。台灣的邦交國裡,比台北市人口多的,可能一個都沒有。新北市,人口更多,土地更大,現在的市長還當過行政院副院長,是教育部長的上司! 北北基,要有肩膀!不要當教育部的孫子!給其它三個院轄市做個榜樣! ====================== 北北基應適可而止 【聯合晚報╱社論】 2011.06.27 02:10 pm 北北基聯測初次舉行,分發落差造成很多考生「高分低就」,引發抗議不止。台北市長郝龍斌和教育局成了箭靶,現在只能回應「檢討,明年改進」。 北北基的確應檢討,但還需要明年改進嗎?今年分發誤差其實是技術性問題,關鍵是北北基的本質,在國中基測自行脫離出來,另成系統,不免具有保護自身利益的色彩,構想之初就很受批評。最近12年國教準備上路,北北基又率先聲明採計會考成績,把延長國教的免試精神完全破壞。教育部為此已說「不是北市說了算」,中教司長也說不一定明年還有北北基。北北基今年的「實驗」讓很多人覺得受夠了,也許應考慮就此止步。 北北基以先天的資源優勢,在國家教育體系穩占了最大的一塊餅,但始終突出精英路線。很多家庭希望孩子藉教育躋身「人上人」,可以理解。但教育目的如果過度集中於以考試來「擇優」和「汰劣」,「擇優」進了明星學校就三千寵愛在一身,「汰劣」標籤化之後就受歧視待遇而再難翻身,對學生人格培養只有「反教育」作用,也是長年升學主義弊病的源頭。 也所以,現在將延長國教到12年,以免試、社區化、逐步均等優質的教育為主旨,以匡正城鄉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平等。既曰「國民教育」,由全體納稅人付錢,尤應固守住對年輕國民有教無類。卻如果,由明星學區和明星學校領頭,在茲念茲都是「如何挑好學生」,而忘了「好好教學生」的教育初衷,讓12年國教「會考與升學脫鉤」的想法,從起步之初就被這塊「資優區」來搗亂,以後更不易成功了。 12年國教向社區扎根,大學入學也漸加入繁星計畫等多元方式,都是往「把每個學生帶上來」的理想緩步靠近,以稍補足向來的教育不正義。但現在新聞焦點只見明星學校苦心孤詣於爭取「特色學校」的身分標章,北北基亦堅持獨樹一幟。教育部吳部長出身北市教育局,但現在主掌的是事關全國的國民教育體系,應保障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北北基或該適可而止了。 【2011/06/27 聯合晚報】 ========================== 北北基應適可而止 【聯合晚報╱社論】 2011.06.27 02:10 pm 北北基聯測初次舉行,分發落差造成很多考生「高分低就」,引發抗議不止。台北市長郝龍斌和教育局成了箭靶,現在只能回應「檢討,明年改進」。 北北基的確應檢討,但還需要明年改進嗎?今年分發誤差其實是技術性問題,關鍵是北北基的本質,在國中基測自行脫離出來,另成系統,不免具有保護自身利益的色彩,構想之初就很受批評。最近12年國教準備上路,北北基又率先聲明採計會考成績,把延長國教的免試精神完全破壞。教育部為此已說「不是北市說了算」,中教司長也說不一定明年還有北北基。北北基今年的「實驗」讓很多人覺得受夠了,也許應考慮就此止步。 北北基以先天的資源優勢,在國家教育體系穩占了最大的一塊餅,但始終突出精英路線。很多家庭希望孩子藉教育躋身「人上人」,可以理解。但教育目的如果過度集中於以考試來「擇優」和「汰劣」,「擇優」進了明星學校就三千寵愛在一身,「汰劣」標籤化之後就受歧視待遇而再難翻身,對學生人格培養只有「反教育」作用,也是長年升學主義弊病的源頭。 也所以,現在將延長國教到12年,以免試、社區化、逐步均等優質的教育為主旨,以匡正城鄉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平等。既曰「國民教育」,由全體納稅人付錢,尤應固守住對年輕國民有教無類。卻如果,由明星學區和明星學校領頭,在茲念茲都是「如何挑好學生」,而忘了「好好教學生」的教育初衷,讓12年國教「會考與升學脫鉤」的想法,從起步之初就被這塊「資優區」來搗亂,以後更不易成功了。 12年國教向社區扎根,大學入學也漸加入繁星計畫等多元方式,都是往「把每個學生帶上來」的理想緩步靠近,以稍補足向來的教育不正義。但現在新聞焦點只見明星學校苦心孤詣於爭取「特色學校」的身分標章,北北基亦堅持獨樹一幟。教育部吳部長出身北市教育局,但現在主掌的是事關全國的國民教育體系,應保障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北北基或該適可而止了。 【2011/06/27 聯合晚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