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1 00:26:50瀏覽1383|回應2|推薦17 | |
引用文章讓孩子的興趣跟著感覺走!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的高中職學生人數比是三比七(高中三,職校七),那也是台灣最有活力的時候。然而士大夫思想的力量,促成職校的消滅,整個社會往普通高中傾斜。 這是台灣思想矛盾,言行不一的現象。一方面貶斥士大夫思想,一方面卻讓學校教育向培養士大夫的普通高中傾斜。 普遍教育是最初由德國和日本在十九世紀末創始,一開始就是採取職業分流的設計(成績好,學術動機強者,進文法學校,其它進入中低級職業訓練學校)。 但是大流行是在二十世紀中以後才出現,出現的問題是,整個教育系統往士大夫教育傾斜。 原因大概是因為,以往往往只有士大夫或是社會地位高的人的子弟才有受較正式教育的機會,其它人所受的教育往往是非正規的,屬於初級技術性,師徒式的教育。國家發動的普及教育,是由士大夫所發動的,他們只懂那士大夫那一套教育,卻未料世人千百種,士大夫只是千百種行業之一而已。 如何讓各種不同稟性的人,各安其所,又能得到通識的教育機會,這是教育的重大課題,也是改革普遍教育者應該深思之處。 職校中加入通識課程,是早已在進行當中的事,但是普通學校中沒有職業訓練,這卻是一個有問題的現象。 眾多高中畢業生,無一技之長,又缺乏士大夫的思想和文化訓練和氣質,這種普通高中教育,浪費國家資源,對於個人,也是一種悲劇。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