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及早立志,力行不懈:台灣與美國教育分流作法,孰優孰劣?
2008/05/23 01:47:16瀏覽6380|回應33|推薦38

引用文章捨台大唸東海,很好啊!

 

如果我們查查一些相關的統計資料和研究,你會發現,行行出狀元,愈早立志(決定方向),而且堅持不變的人,不論是走那一行,成功的機會都要比一般晚立志(決定方向),或時常變易的人大很多。成功在這裡指一個人能夠安身立命,遂其所志。

我們還可以發現,大部份成功的人,通常很年輕時候就嶄露頭角(三十歲不到),大器晚成的人,其實不多。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一個人如果超過三十五歲還沒有搞出什麼名堂,這一輩子大概只能平平庸庸過一生。例外不是沒有,但是很少。

很多受美國教育影響的人,對台灣教育最不滿的一件事是:國中畢業後分流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普通高中時又分社會組和自然組,還沒進入大學就先填志願科系。而高中畢業又有分專科和大學的不同。

他們認為這樣子太早把學生定型了,而且容易造成志趣不合的學生。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做兩件事:

一是依照社會大眾的需要來設置科系和學校。如果大部份人喜歡讀大學,那就把大學設多一些,如果大部份人喜歡讀電機系,那就增加電機系的名額。

這麼做有可能發生一個問題,就是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數超過社會的需要,讀了最熱門的電機系,畢了業反而找不到工作。不過這不是我要討論的主題。

二是加入轉換機制,讓中途想改變的學生,有機會和容易的途徑轉換。

這麼做也會產生新的問題,不過也不是我要討論的主題。

我想要說的事,即使及早立志(決定方向)是因為分組分系聯考志願選擇而被動的,如果能夠堅持不變,成功機會還是比較大的。怕的是有些人志趣不合,堅持得很痛苦,到最後還是前功盡棄。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羅大佑。他愛音樂創作,家裡也給他這個機會學習音樂,但同時家裡又要他當醫生,而且把這個看得更重,但那不是他的興趣。羅大佑從小讀書,就已經被決定了方向(立志)要當醫生,結果他果然當上了醫生。可是因為醫生不是他的興趣,他最終還是放棄了。

然而他之所能夠放棄當醫生,那是因為他同時在音樂創作上也有了成就,讓他一樣可以衣食無缺,一般人恐怕是沒辦法的。

反觀美國教育,高中很少分流(城市學區例外),到了大二或大三才決定主修,由於分流得很晚,一直搞不清楚具體方向的結果是,培養出來許多庸庸碌碌的學生。一堆人大學讀了五六七八年讀不畢業,到了四五十歲才來讀研究所或是轉行的人比比皆是,這些人混了一輩子,通常都很晚才有辦法安身立命,那時候又要退休了。

要按美國教育體制來成功的,除非是像電腦類的熱門科系,否則總要讀到研究所才行,最好是專業學校,如法律,醫師,牙醫,商業管理,藥學等一類,即使是所謂的長春藤名校,大學部也只是個好看的文憑而已,沒有什麼用。

在美國想要年輕時就能安身立命,那要有勇氣跳脫教育體系。比較有名氣一點的,像微軟的比爾蓋茨,電腦界的戴爾,Google, Yahoo, YouTube 的創辦人,都是跳脫美國教育體制,不願等待的異類。而類似他們在同一行業或其它行業成功的,在美國比比皆是,只不過比較沒有那麼有名而已。

這麼說來,這種不能及早幫助學生安身立命教育體制,是好的體制嗎?

反觀台灣在過去即早分流的作法,考不上普通高中,那就去讀五專或高職吧,大部份人畢業後都很容易找到工作,如果肯努力,不要亂七八糟,安身立命不會有什麼問題。真的還想讀書,還有專科或科技大學可以走。

如果考不上大學,那就去讀專科吧,畢業後更搶手,薪水也許比大學同科系畢業的少個百分之十,但是你比大學生早一年或二年畢業,等和你同年的大學生畢了業,你的薪水就和他差不多,甚至更好,而你卻已經多賺了一或二年的錢,多了一或二年的資歷。也不錯不是嗎?

至於大學畢業的,學教育辦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相對來說,由於高中就分組,大一就分系,學的東西也比較專門,大學畢業生多少也有一些本事,真正學非所用,像羅大佑那種讀醫學系卻跑去搞音樂的人,其實比例並不多。

然而,在美國這種延緩分流的教育體制下,雖然製造出很高比例到了很晚才能安身立命的人,但是好像抱怨的人並不多。相反的,台灣及早分化的教育體制,雖然讓很高比例的人,能夠儘早安身立命,社會卻顯然抱怨連連。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是不是,美國人比較樂天知命?自我要求較低?而台灣人比較不滿現狀,總以為如果當初不是因為受到了什麼限制,自己好應該還可以更好?

補記:

本文的目的雖然是在澄清那些談到教育就一切以美國為依歸的謬誤所在,並為台灣的分流作法,做一個辯護,但是並不表示我完全贊同台灣的及早分流作法。

我雖然支持及早分流的作法,但是我認為應該要加入較大的,有彈性而且是常設的管道,不應該太僵硬。我覺得我就是當初台灣及早分流做法的一個犧牲者。像我想當老師,錯過了當時的師專,變成只剩師大可以去,如果讀了一般大學就沒有常設的正式管道。後來我透過甄試和教育學分班成為老師,但那是剛好那時候缺老師,我剛好遇到機會。甄試和教育學分班都不是常設的。

我讀大二的時候,想說當老師沒希望了,想改讀中文系、園藝系,或是其它與農業改良有關的科系,但是卻發現,除了重新參加大學聯考,無其它路可通,連所謂的「降轉」都不給。有趣的是,我讀的是相對較熱門的科系,反倒提供了讓外系生轉入的機會。我想轉出到相對冷門的科系,反而找不到管道。

在台灣如果想進非本系相關的研究所,絕大部份的科系都要求你要修過專業的課程,才讓你有資格去考。問題是你在大學時,根本無從知道要修那些課程(因為那些只有招生簡章發行的時候才會寫),就算知道,很多大學根本就不給非本系生去修那些課程。

研究所既然以考試取才,既然那些課程也是考試範圍,那麼能考得過就好了,重要的是考生是不是有那些課程的知識,要求一定要有正式修過那個課程才算,豈不太形式主義了嗎?

那些非本科系畢業,沒有正式修過那些課的考生,如果能夠考得和本科系畢業生一樣或是更好,豈不是更值得造就嗎?

美國就幾乎沒有這樣的問題,只要你想要動,幾乎都可以找得到機會和管道。

古人說,守經達變,台灣教育在過去,守經得太嚴重,達變不足,近這些年,有沒有守經我不知道,但顯然又達變得太過分了。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1892808
 引用者清單(1)  
2008/07/28 15:30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台灣需要講真話的教育專家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琴調巧克力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小補充
2008/05/28 02:30
版主您大可親自向李遠哲求證,問他自認根據他個人親自接受台灣與美國教育的體驗,台灣教育跟美國教育制度比較起來,何者整體來說比較優良 (有助於學習的成效)

而且美國之大各州各郡的教育政策
及實施方法各有千秋,您硬要比台美,也應該抽出同等級或同類別(例如:私立貴族學校稅收豐富州郡學區內等資源相當的各公立學校)學校拿來比較。您一直引用台灣與美國學生學習測驗的平均分數等數據,嚴格來說,如此〔炒大鍋菜〕式的比較台美教育,藍子裡放進了太多鴨鳥蛋等干擾因素,怎麼能比出同屬雞蛋好壞的價值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教育
2008/05/28 02:14

改正

美國各州絕大多數是十二年的強迫教育(不是每一州)

上學是非上不可(compulsary)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5-28 08:03 回覆:

美國絕大部份的州義務教育從學前一年到八年級(共九年),你說的十二年(如果包括學前一年,那應是十三年)顯然不是事實。

台灣有強迫入學條例,但是沒聽過美國有這種法律。因此你把話說相反了。

美國絕大部份主要城市的公立高中,每天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學生沒去上課,我從沒聽說過有那個城市的警察押著學生回學校,也沒聽過那個家長因此被罰錢或抓去關。

這些東西美國主要媒體都有報導,美國教育學術界普遍認為美國教育是極度失敗的(德智體群美樣樣不行),美國教育改革已經超過半世紀了,從未停過,錢愈丟愈多(計入通貨膨脹,如今的人均教育經費已是三十年前實質上的三倍),但怎麼改都搞不出名堂來。

反倒是亞洲來的人,尤其是對教育學術和實務外行的人,拼命的在說美國教育有多好,這是很有趣的現象。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是強迫教育
2008/05/28 02:04

我真的不知道作者的資料是從何而來

美國是強迫教育(madatory)
學生不上學
除非是被學校暫時停學
警察會強迫執行上學的規定

美國的各州都是十二年的強迫教育
http://en.wikipedia.org/wiki/Education_in_the_United_States

我們討論的是美國的教育方式和素質
而不是美國學生的平均程度

美國的Productivityg是全世界之首
http://www.nytimes.com/2007/09/04/business/worldbusiness/04output.html?ex=1346558400&en=877cbf218b32774c&ei=5088&partner=rssnyt&emc=rss

DUBLIN, Sept. 3 (Reuters) — American workers are the world’s most productive, followed by the Irish, though productivity is rising fastest in China and much of the rest of Asia,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琴調巧克力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小插話
2008/05/28 01:59
版主說:Nobel-Prize Winner李遠哲從小到大都在台灣受教, 然後強調他一定得到美國才能贏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光環,將功勞全部歸給台灣教與美國雄厚的研究團隊資源。

您似乎有意或無意地漏掉李遠哲中間在UC, Berkeley求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那一段。您大可親自向李遠哲求證,問他自認根據他個人接受教育的體驗,台灣教育跟美國教育制度比較起來,何者整體來說比較優良 (有助於學習的成效)?假設在各種主客觀條件 (考慮親情居住環境等等)一樣下,李遠哲寧願自己的兒女在台灣還是美國接受中小學教育,公道答案自在人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的教育
2008/05/27 17:46

美國的薪水太高
很多工作都被像台灣和中國的低薪國家搶走了
故此有10%的人民不能在美國的社會上競爭
全靠政府救濟

這些人整天在看電視
遊手好閒
這也是社會問題
不是教育問題

作者在參考研究數字
應該稍為小心
拿強迫教育的高中和台灣考進去的高中學生素質來比較
當然會得到不正確的結論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5-28 00:36 回覆:
1. 強迫也好,不強迫也好,從你最後一段來看,所以你也承認,台灣高中生的平均素質遠遠超過美國高中生。這是我們在談的重點,所以最初下錯結論的是你,不是嗎?

我不知道你所謂強迫教育是什麼意義,台灣旳國民義務教育只到九年級,九年級以上愛讀不讀沒有法律能對你如何,和美國一樣。

2。你說工作被外國人搶去,有一點問題。和其它社會一樣,美國也有很多只需低知識和低技能的工作,足夠養活眾多低知識和低技能的美國人,但是那些美國人不願意去做,所以才會輪到外國人來做。我住的這裡有一大堆墨西哥人,估計不少是非法移民,連身份都沒有,他們根本拿不到救濟,所以他們什麼都做。

3。教育辦不好,當然會造成社會問題;同樣的,社會問題,也會影響教育的成果。普遍教育已經是現代社會很重要的一部份,美國人均教育支出,世界最高,絕大部份的地產稅是用在中小學教育上面,你無法輕忽學校教育成果對社會意義和影響。

4。你的前文說,美國一流的學生(你用高明這個名詞)都跑去讀醫學和法商了,因此才沒有理工人才,只好靠外國人。那倒要請問,那美國二流和三流的學生,讀什麼去了?據我的了解,美國許多科學獎往往由移民第二代(以亞裔居多)拿去,這些人可都是美國第一流的人才,他們當中讀理工的還是比較多。
為了維持學生品質,醫學有關學院能錄取的學生很少,你去看看美國和醫學有關的學院去看,至少有三分之一還是(取得綠卡的)外國人或是移民第二代。如果他們不限制一定要有綠卡或本國籍,那比例還會更高。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教育的成就
2008/05/27 17:33

美國不但在科技上居世界之首
美國人的平均生產指數(Productivity Index)也是世界之首

在娛樂(電影、音樂)、法律、媒体、新聞、體育、文藝
也都是世界之前進者

這就是美國教育成就最好的證明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5-28 01:20 回覆:
據我的了解,美國擁有可運用的資源(人才,能源以及其它)世界第一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美國科技成就並非世界之首,美國人的平均生產指數也不是世界之最。

至於其它方面,美國既然擁有資源這麼多,就算個個都是世界第一,顯然不值得驚訝。美國教育當然會有幫助,但是我們現在在講的是教育的平均素質和平均成果。

像這麼大的國家,又有這麼大的資源,出一些出類拔粹的人,實在是很正常的,但是你不能因此就說美國的教育比較好。

先生是學理工的吧?當知道現今世界幾乎有一半的科技產品還是奠基在愛迪生的發明上面。愛迪生是美國人,但是他並沒有受到什麼良好的學校教育。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是美國人,他的成就也不是因為他所受的學校教育所造成。

要比較學校教育的好壞,要從整體國民素質和教育成效來看。台灣的人口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如果今天你把美國的資源搬到台灣,我懷疑台灣能生產出來的諾貝爾獎不知會是美國的幾倍。我們的錢不多,所以必須講成效;美國人錢多,所以浪費一些也就算了。美國人現在也在叫節約能源,但是大部份商店關門了以後,照樣燈火通明,同樣的商店,台灣就不會這樣。

類似規模的大公司,美國公司的總經理年薪和收入是台灣的數十甚至數百倍。一樣是打棒球,同樣的球員,在美國職棒拿的薪水會是在台灣職棒的數十,數百,甚至數千數萬倍。這都是資源的問題。

以前台灣的紅歌星紅演員,這些演員雖然很紅,但是錢還是不是很多,很多人後來嫁給富商。現在台灣的紅歌星紅演員,根本不在乎富商的追求,因為他們比那些富商還要有錢。為什麼現在的紅歌星紅演員比較有錢了呢?因為中國大陸開放又有錢起來了,整個市場變大了。張惠妹的收入比以前的紅歌星不知多上數百數千甚至數萬倍,但這不代表張惠妹的歌藝和天份就比以前的歌星強,而是市場條件不同而已。

李遠哲如果沒有到美國去,估計是沒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他從小到大學,都在台灣受業。據了解,光他在柏克萊當個教授,手下就有二百個博士在替他做研究,你說台灣那一個教授有這樣的研究條件?幾乎是天方夜譚!

美國有這麼大的資源,結果學生學習成就的國際評比和比賽只能拿到第二十五名左右,你還能用什麼來替他們辯解呢?

在台灣隨便一個很平常的小學或是中學裡,程度中等的學生,來到美國絕大部份的中小學,在有語言問題的情形下,絕大部份還是名列前茅,而且品性也比他們好(平均來說),這還不夠說明了一切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的教育
2008/05/27 17:24
美國的高中是強迫教育
不喜歡唸書的人也得去學校
當然水準沒台灣好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5-28 00:41 回覆:
你說的強迫教育有點問題,等一下再討論。但你現在也承認美國高中生水準沒有台灣高中生水準高,所以在這一點上面我們取得了共識。

你所說的強迫教育,大概是指義務教育吧?美國大部份的州的義務教育是到八年級,而不是到十二年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改正
2008/05/27 09:20

美國唸理工科的(不是指一般學生)高明學生在大學畢業以後
不去唸博士而是去唸MBA

MBA原本不是給唸商科畢業的學生唸的
美國大公司的CEO多數是從行銷、會計、或客戶有關的行業而來
很少是由設計、研究出身

犯罪率高(不是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為什麼美國理工研究所都是國際學生
2008/05/27 08:56

顯然版上有很多人對美國的教育實在不夠了解
有許多人認為美國的教育實在不好
因為「美國全靠外國研究生」

這不是因為美國的高中素質不好
而是在美國理工科不是最能賺錢的科系
又不容易唸
所以美國高明的小孩不太喜歡去唸理工科的研究所
教授請到研究計劃需要好的研究生
沒有足夠的老美申請
因此就收了許多國際學生

在美國最容易賺錢的熱門的是法律系 ( 又有錢又有勢 ) 、醫生 / 獸醫、行銷
這些行業以猶太人最多

現在因為醫生賺錢越來越少,所以猶太人已經不太要唸醫了
才會讓東方的第二代多了起來

台灣來美國唸法律博士 ( 像馬英九 ) 是美國小孩不要唸的
美國小孩唸的法律系是 JD( 大學畢業後唸的 )

台灣的學生很少請得到
美國的成名的律師在 JD 畢業以後就到律師事務所從名律師或當名議員 / 法官的 Clerk 直接學習
這才是他們的大路
馬英九的法律博士 (JSD 等 )
是多半給國際學生唸的
這是等於美國的哲學博士

美國和台灣唸博士的原因很是不同
美國唸哲學博士通常只有兩種理由:到大學當教授或去公司做研究工作

很多聰明的學生
在唸完大學以後就去唸 MBA
走上技術管理或技術行銷的途徑
這才是有大錢賺的途徑

在美國設計和研究賺錢有限
聰明的老美不喜歡唸
但是對國際學生說來
所需的英文程度較小
因此只有輪到像我一樣的台灣高材生來唸理工博士

***************

美國高中畢業率低
和犯罪率低
主要的原因不是教育不好

而是因為美國以前的Welfare 制度
補助金的數目是越多小孩的單親拿的就濟金越多
未成年的窮女生就拼命生小孩
生出來後根本不照顧這些小孩
這種家庭幾代都沒人做過事
生活在貧民公寓裡
大多數人都在買賣毒品
人生毫無其他的出路
這些小孩當然唸不完高中
加上物質的誘惑
年輕的窮小孩就走上犯罪的途徑上

因此在美國的監獄裡面
黑人佔百分之50%
單親的小孩佔百分之75%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5-27 17:11 回覆:

美國高中畢業生平均素質低劣,這是有學術和統計根據的。美國高中生普遍數理能力很差,這是美國教育界公認的事實,美國政府為了這件事傷透腦筋,不是先生為何對此視而不見?

外國人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關係,因此很難和美國人在文教法商方面相抗衡,這是事實。美國精英偏向法商方面去走,這也是事實,然而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數理能力太差,只好選擇對數理要求較低的法商方面去走。這和台灣的情形是一樣的,很多人讀社會組是因為在自然組混不下去了,不是因為社會組的學生比自然組的學生聰明(高明?)。

同樣的工作,美國土生土長的科學家待遇通常高過外國人許多,不輸律師或商業管理。

美國大公司管理階級待遇的確高得離譜,但是美國職業運動明星的年薪也非常的高,不是嗎?


葡萄+紫晶<義式夜難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除非分送走同卵雙胞胎:問題無解
2008/05/26 21:30
更正: 一旦牽涉到...再上你部落格...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