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千萬別整錯了人
2013/07/26 09:35:34瀏覽895|回應0|推薦17

中央健保署以「杜絕醫療浪費」、「抑制濫看病與拿藥習慣」為名,打算調漲五類健保項目部分負擔,不僅整錯了對象,而且違反全民健保的宗旨。

誠如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所言,調漲部分負擔是懲罰弱勢族群,阻礙真正需要就醫民眾取得醫療資源,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及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李思佳都表示,中央健保署等於是「趁火打劫」,遏阻窮人求醫。

謝天仁建議,中央健保署應針對如何防止醫院多開藥、多做檢查提出改進方案,而不是拿弱勢開刀。

健保署則辯說,健保要永續經營必須開源與節流,而節流就須從杜絕醫療浪費做起;全國持慢性病處方箋領藥一年多達三千萬件,這些人如果都不必付部分負擔費用,對一般看門診拿藥的國民顯然並公平。

此言差矣,健保提供慢性病藥物給慢性病患者,是基於預防重於治療的基本觀念,為了避免慢性病患者病情惡化,需要更多醫療資源治療;再者,藥吃多了其實對人體反而有害無益,所以應該從教育病患著手,並且督促慢性病科的醫生,要求他們嚴格控制開發處方箋。

在許多醫院診間中不難發現,有一些病人可能因為貪小便宜,看診時胡亂跟醫生講一些病痛,再憑自己道聽塗說得來的「知識」,纏著醫生開了一堆藥,有些醫生嫌煩,乾脆就要什麼給什麼,反正有些藥也吃不死人。個人看皮膚科曾有一個經驗,那位醫師開處方箋時順口解說: 這藥膏擦一千次、一萬次都沒有害,所以開八支給你,癢的時候儘量擦。

健保門診中心一位家醫科醫生告訴我,有許多病人自以為該吃這種藥、那種藥,總覺得全身都不對勁,需要各種藥抑制病情,有些醫生懶得勸說,就儘量滿足病人。

談到高診次,其實對某些病人來說,怪他們看診次數太多是怪錯了人,他們常跑醫院實際是醫生叫他們去的。以個人來說,從2010 年1 月因牙痛去求診,看到今天還沒完全解決問題,醫師卻已換了七、八位,換醫師可能是因為他們各有各的專長,但每換一位醫師,或甚至約診日期拖得久了一些,都必須去重照 X 光,不僅一顆一顆照,還得照全嘴的牙齒。

有時可能因為牙醫師約了好幾位病人看診,每人預定一小時,當報到櫃台的助理小姐廣播說,某某醫師幾點的病人已完成報到後,醫師就很快結束這次看診,另外預約下次看診,不但增加病人看診自付掛號與基本負擔費用,健保也必須多支付診察等費,這種情形該怪病人嗎?

醫生要求做檢查也許有必要,也可能是反正醫院已購置了一些檢驗器材,放在那兒不用也是浪費,或者是因為經由檢查結果所作的診斷比較能讓醫生有更多自信,這一部分,若要病人來判斷是否做多了或做了一些沒必要重做的檢查,可能有點為難,就留給專家去評斷罷。

不過,假如病歷能跟著病人走,例如把病歷儲存在健保卡中,病人就不必換一次醫院就必須重做一次以前做過的檢查;舉例來說,某人出門旅行,因交通事故受傷,被送到當地醫院急救,為了瞭解病人身體狀況,可能必須做多項檢驗,如果可以從雲端儲存的病歷中查閱相關資料,或許就不用重做那些檢查。

急診調費用也是懲罰沒收入的窮人,難道不能依據診病人的病情作為收費參考嗎? 沒什麼了不起的小病,動輒跑去急診,當然應該多付錢,若是真的急病求診,人命關天,難道因為付不起急診費,就必須冒著生命危險,等次日再去看門診嗎?

中央健保署真想替國家省錢,可能必須想想別的辦法分辨那些是浪費醫療資源的壞人,那些才是真正需要政府照顧的弱勢病患,以不同的準則達到開源與節流的目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ongchuhu&aid=801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