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30 16:50:26瀏覽643|回應0|推薦11 | |
海基會前董事長江兩坤日前在「辜汪會談廿周年座談會」中透露,他曾向總統馬英九建議引進大陸央視及鳳凰衛視,以「改善國內新聞品質」,此話一出,引發議論,而實際上,此議根本不值得討論,完全沒有意義。 難以理解他憑什麼認為,引進大陸央視與鳳凰衛視就能改善國內新聞品質? 如果這樣的提議有道理,應該具有兩項前提,其一是引進大陸央視與鳳凰衛視後,國內電視為了競爭,不得不提高新聞品質,其次是有了選擇之後,台灣的視聽大眾會普遍接受央視與鳳凰衛視那些製作得很好的國際新聞,逼得國內電視不得不致力提高國際新聞水準。 問題是台灣目前電視新聞品質低落的並非完全因為缺乏競爭,國際新聞在媒體上聊備一格也不是因為國內媒體沒有能力製作出高品質的國際新聞,而是因為媒體老闆眼光短淺或沒有魄力,不願意投入人力物力製作更好的新聞,尤其是更好的國際新聞,以開拓國人的國際觀及視野。 自從文人辦報時代結束後,媒體隨著整個台灣社會功利化的演變,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完全拋棄了媒體應有的功能,以及媒體的社會責任,所以目前媒體上充滿了政治上的口舌之爭、官場的推諉塞責、年輕人追逐的美食時尚與享樂,再加上一些八掛、內幕和男女花花世界,幾乎沒有多少人在意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整個國際情勢的改變對台灣有什麼影響,更別說該怎麼因應那些變化。 或許有人覺得這樣講有點以偏概全,可能有一些台灣視聽大眾仍然很重視國際新聞,這也沒錯,可是那些人也許早就改從網路或有線電視的CNN 等頻道去瞭解國際間發生的事情與變化,有沒有央視或鳳凰衛視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差別,國內新聞好壞也並非他們關心的事。 台灣市場太小,過多的媒體在這樣一個市場中搶食大餅,當然也有相當的困難,但問題是許多擁有媒體的人除了利用媒體取得各種利益之外,可能並沒有想到媒體是一個社會公器,從媒體上得到的應該還給整個社會,用於社會。 曾文正公說: 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有一二賢且智者,則眾人君之而受命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嚮義,眾人與之赴義,此一二人者之心嚮利,則與之赴利。由是可知,移風轉俗取決於國家領導人之心所嚮,國之大老與意見領袖媒體也有倡導、推動的責任。 國內媒體的新聞品質不如大陸央視與鳳凰衛視,說來很不好意思,台灣比大陸更重視新聞自由,更早國際化,媒體受到的約束或干預更少,新聞人才與設施不比別人差,依理應該比大陸能製作出更多好新聞,更高品質的新聞,問題只在媒體老闆願不願意或想不想好好做而已,跟是否該引進大陸央視與鳳凰衛視的新聞毫不相干,既然並無相干,顯然也沒有什麼意義,沒必要引發討論。 再說了,雖然說新聞報導應該力求公平客觀,沒有立場,沒有色彩,但無論怎麼力求公正與平衡,在新聞的採集、取捨、整理、發布中,難免滲有不同的角度,閱聽大眾接受新聞資訊也難免因為個人認知、 立場、好惡、偏見,而有所挑選或揚棄,在當今這樣一個藍綠對立的社會中,建議引進央視與鳳凰衛視的國際新聞,作為改善國內新聞品質的藥引,即使不是有點思慮欠周,也是一廂情愿。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