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7 23:32:36瀏覽893|回應3|推薦20 | |
華府國會山莊前的 The Mall 兩旁有許多博物館、藝術館,其中有一幢沙可樂美術館(Sackler gallery)從1991年11月 24日起舉辦了一場張大千回顧展(Challenging the Past: 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 ,展出他的一百多件作品,尤其強調大千居士早年臨摹古人畫作的功力。 那場展出的張大千作品跨越了他繪畫生涯的兩個重要時期,第一段時期大致是 1920年到 1955年,在那段時期中,他不斷向古人挑戰,臨摹八世紀、十世紀、十三世紀和十七世紀中國名畫家的作品,汲取繪畫的技巧,探究畫中意境,到了1955年至 1983年那個時期,他開始向自己挑戰,努力設法超越古人。 從配合畫展出版的一本畫冊中可知,張大千年輕時曾仿冒過唐、宋、元、明和清歷代古人的畫作,包括石濤、梁楷、石溪、八大山人、陳洪綬、弘仁、徐文長、張萱及釋巨然等,有的仿作幾乎已到了可以亂真的地步,當他發現大英博物館、北平故宮博物館、瀋陽和上海等處的美術館都收藏有他的假畫時,他挑戰古人的好勝心獲得了滿足,對自己更具信心。 在那場畫展的大千居士代表作品中,年代最久遠的應是他可能於1920年至1922年間仿冒石濤的山水畫"自云荊關一隻眼",那是一幅戲作,最新的就是他臨終前未能完成的"廬山圖";展出的大千居士作品包含了中堂、條幅、手卷和扇面,有他仿冒的假畫,也有他自己的創作,有氣勢澎湃的巨構、瀟灑的寫意、精巧的工筆和雄渾豪邁的潑墨、潑彩,有山水、花鳥、 人物,也有融入西方繪畫技巧的如"山雨欲來"圖,每一件作都代表著他藝術生命的蛻變過程,也代表了中繪畫史的演變。 我去採訪時,差一點被沙可樂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傅申趕了出門。傅申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任職,他早年曾追蹤張大千的足跡探訪大千居士舊遊之地與居所。 記得那天見到他時,他劈頭就問: 你懂不懂藝術 ? 如果不懂,就沒有辦法採訪那次的張大千畫展;我當時想,他心目中也許以為,採訪那種畫展的記者應該是學過藝術或至少懂得一點藝術的記者,就像他在台北時所見過的那些文藝記者,但問題是台灣的媒體不可能派各種記者駐外,換句話說,像一位中央社駐華府特派員就得十八般武藝樣樣會一點,不會就得馬上學,現學現賣。我拿這番道理跟傅申爭論了一番, 沒料到相當孤傲的他竟接受了我的辯解,接受了我的採訪,那也是我在國外採訪的不尋常經驗之一。 據傅申說,他從做學生時代就開始研究張大千的作品,他認為,張大千如果不立志向古人挑戰、不自我期許要仿古仿到連鑑賞家都無法分辨真偽的境界,恐怕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成為中國的偉大畫家之一。沒有人知道張大千一生究竟仿冒了多古人的畫作,他在那些仿古的作品上,倣照原作的題詞與落款,筆法達到維妙維肖的程度,所以很少人有本領指出他仿作的真偽。 完成了那次採訪,我有兩個感想,其一是要當一名好記者,就必須像張大千一樣立志超越傑出的新聞界前輩,並下定決心超越自己,而要做好一名駐外記者,就必須隨時留意習取各種知識,不但要讓自己見識更廣泛、學得更快,還要能隨時拿出來應用。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