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0 01:58:16瀏覽3217|回應3|推薦40 | |
彼得.杜拉克的《創新與創業精神》就是這樣讓我感受深刻的書。二十年前,我需要弄懂創業精神的意義都很困難,勉強生吞活?的把這本生硬的管理經典讀完;幾年前又讀了一遍,此時不用生吞活剝了,可以自己看出一些趣味,也可以感受到這真是一部管理經典。 最近因要談企業創新而重新翻閱,竟然發覺好多模糊的概念,一下子就豁然貫通,並且可以有效運用在企業經營實務。杜拉克這本已經寫完二十幾年的書,竟好像針對我的困難而寫,而大師的身影也在我的眼中飄蕩。(摘自以身相殉) 看到商業周刊總編輯何飛鵬如此推崇彼得.杜拉克就讓我心有戚戚焉。在彼得.杜拉克之前就已經有人談過創新,但唯有彼得.杜拉克是將創新系統化的第一人。彼得.杜拉克受到全世界企業界及管理界的一致推崇,是有原因可循。 看了許多企管書籍,但最喜歡讀的還是彼得.杜拉克寫的書籍。我有時心想,一個人怎麼可能這麼有智慧,幾乎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任何事情只要經過他的解析,就能讓人茅塞頓開,不再困惑與不解。 彼得.杜拉克一生共寫了將近40本書,每本幾乎都是經典之作,值得一讀再讀。因為是記者出身,所以他寫書佷像記者寫稿「流暢」、「簡潔」讓人不知不覺就夠被他的論點說服。有人問彼得.杜拉克有沒有最滿意的作品,他的回答永遠是下一本,而「追求完美」就是彼得.杜拉克對自己的期待與要求。 他曾舉了一個例子,說明為什麼他要寫書。有一位飽學之士,讀了許多書,相當有學問,準備寫一本世上最好的書,流傳百世。但始終都沒有動筆,因為他認為既然要流傳百世,書籍就不能夠有任何瑕疵,所以這位飽學之士,每年都在大量閱讀,準備寫出世上最好的書。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死前,這位飽學之士還沒有寫出一本書,自然世上也不知道這位飽學之士,叫什麼姓名。彼得.杜拉克在《管理者的實踐》書中引言提及此事,表明就算是書中觀點仍有許多不足與缺失之處,但他不要像那位飽學之士一樣,到最後只是空談而已。彼得.杜拉克是過謙了,《管理者的實踐》被喻為是最好的管理書籍經典之作。他也因為寫了這本書被譽為管理界的大師。 他譬喻自己是舞台上的旁觀者而不是舞台主角與台下觀眾。因為舞台上的主角的表現會牽動台下觀眾的反應,而台下觀眾的反應,會影響台上主角的演出。但旁觀者卻不能如此,旁觀者如果有任何表示,反而會破壞舞台主角的演出。但旁觀者看到舞台主角與台下觀眾看不到的地方,透過自己的觀察呈現給世人明白。旁觀者看的不是一般人看到的景象,而是另一種不同面向的景象。 他引用經濟學家熊彼得的話:創新固然會創造利潤,但是有創新就有破壞,因為創新會破壞現有的經濟模式,但破壞之後新的取代舊的,結果更美好,這就是熊「創造性破壞」所以為何要企業必需要有利潤,就在於能夠讓公司繼續經營。他認為真正的生意不是在於提高價格賣出產品,而是要注重流通性,產品越快流通,廠商反而能賺得更大的利潤。因為當企業提高價格,商品就不容易賣出去,但公司卻仍要照常支付固定成本,所以唯有加快產品的流通速度,才能夠獲取利潤。 他認為掌握時機相當重要,再好的產品如果時機不對,產品也賣不出去,但如果時機對了,就算是產品仍有很多仍待改進之處,但產品仍然能夠暢銷,關鍵在於產品解決了顧客的問題。這時就是產品的高速成長期,所以為什麼要創新,原因也在於此。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