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創新
2009/07/16 10:30:13瀏覽940|回應1|推薦26

十年前科技股、網路股飆帳的時候,華倫.巴菲特手頭上沒有科技股、網路股的股票。反而是將自己所擁有的股票賣出換成現金,波克夏公司的股票在股市多頭市場,不僅股價沒有上漲,反而下跌。當時許多的分析師發表文章分析、評論認為華倫.巴菲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事隔一年,科技股與網路股從多頭變成空頭,許多科技、網路上櫃、上市公司面臨巨額虧損或倒閉。而華倫.巴菲特手頭上擁有大量的現金,正好趁著上市公司股價滑落之際,大量購買股票,華倫.巴菲特又變成投資之神。

為什麼華倫.巴菲特能夠預知股價的未來走勢,原因在於華倫.巴菲特不買科技股與網路股,因為他自認自己不懂科技與網路,無法分析、判斷科技、網路股未來的走勢。他只投資自己所瞭解的股票,例如過橋收費、重複消費的產品,公司資產及成長潛力遠高於市值的股票。

所以華倫.巴菲特投資報紙、可口可樂、吉利刮鬍刀等消費性產品的公司,都是基於這種思惟考量。不要經營或投資自己所不懂得的產業或事業,全心全力投注在自己所熟悉的產業,加強創新或行銷方面的能力,就算是產業處於成熟期,公司還是能夠成長、壯大。

無法創新的公司,遲早會被市場所淘汰。微軟公司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軟體公司,但如果微軟的產品利潤只著重在OS系統及Office軟體,開發不出其他產品獲取利潤,微軟公司的股價也會逐步下滑,原因在於投資者看不到微軟公司未來的成長性。

反而是Google公司及蘋果公司是最令人期待的科技公司。Google的行銷策略就是不斷的創新,盡可能站在消費者的便利性去考量。當網路信箱的容量只有幾MB之際,是Google率先加大網路信箱容量到1G。逼得其他網路公司不得不跟進加大信箱容量。如今Google信箱容量已經將近8G,這是過去使用2MB信箱容量的網友所難以想像的情景。Google搜尋速度又快,準確度又高,就因為廣告效果顯著,刊登價位又不高,不斷的侵蝕全球電視、報章雜誌的廣告市場。這也使得Google公司的股票始終居高不下。

蘋果公司也是創新型態的公司,從皮克斯公司創作的電腦動畫電影全球大賣,iTune歌曲的下載,衍生出iPad產品的大賣、又開發iPhone手機,一連串的創新,讓蘋果公司在2009年第一財務季度(凈利潤為16.1億美元,每股收益1.78美元,營業收入為101.7億美元。這些指標都創下了該公司歷史同期最高紀錄。蘋果公司由黑翻紅,公司由瀕臨破產邊緣到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公司,關鍵在於不斷的創新。

英代爾公司如今已經成為CPU的龍頭老大,沒有其他公司能夠跟英代爾競爭CPU市場。原因在於英代爾實行「自我淘汰」的市場策略。只要研發的新產品一上市,就立即將舊產品大幅降價。讓其他公司無法跟英代爾公司作價格方面的競爭。而研發產品速度又比不上英代爾公司,市場節節敗退,如今英代爾已經搶佔全球將近九成旳CPU產品市場。

台灣股王宏達電股價高達每股400元以上,原因在於PDA手機的暢銷,而聯發科去年淨收入高達台幣百億元,關鍵在於,聯發科提供價格便宜、容易上手開發的SOC系統單晶片。而製造手機最關鍵的技術,在於手機晶片。也因為聯發科破壞式創新支撐起五千億元台幣產值的大陸山寨手機的盛行。

五十年前通用汽車公司是全球營業額最大、最賺錢的公司,但如今面臨宣佈破產重整的命運。電腦產業的龍頭IBM公司因為個人電腦的暢銷,公司面臨倒閉的危機。如今轉危為安,去年淨利超過百億美元以上。關鍵在於IBM公司放棄了個人電腦市場,將業務重心專注於獲利較豐的技術服務、軟體諮詢。

彼得.杜拉克在《創新與創業精神》書中提到根據定義,創業家將資源從生產力和產出較低的地方移到較高的地方。其中可能存在著失敗的風險,但是,即使,它們只是中度成功,其報酬應該就足以抵銷其中所涉及的風險。因此,我們對創業所預期的風險。當創新是正確而有利可圖時,亦即,創新的機會已然存在,理論上,創業應該是風險最低,而非風險最高的方式。而創業之所以會「具有風險」,主要因為在所謂的創業家中,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們正在做些什麼。他們缺乏方法論的背景,違反了基本且廣為人知的法則。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ankochin&aid=313804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作法
2009/07/16 12:04
國與國之間或設定、操作某地域流行文化是門很有趣的學問。實驗同一組商品,可能在A區搶手,卻B區不受青睞。而顏色的選擇更會出現,社會性無意識的區域自然劃分、選擇。執行團隊儘可能深入其中,去瞭解、比較、找出其中蘊含的差異性。首先要很清楚地瞭解所要的市場在哪?還有概括範圍。一件商品的生成,目標就是出售。它必須是合乎客戶所需求且能接受的價位,以上對準目標就放膽去執行。而一件成功的商品有它的存活期限,不可能永無止經驗複製套用。而企業的生命延續,除創新再創新外!這就是導向,我的作法。
段譽(tuankochin) 於 2009-07-16 12:50 回覆:
彼得杜拉克曾經提及,創新就是產品先在小規模的市場銷售、看有沒有什麼問題,再來尋求改進。事先必需思考最壞的情況如果產生,自己能否承受。如果承受得起,就無所恐懼。只要一次的成功,就能夠抵得上十次的失敗。所以市場上想要生存,就必需不斷的創新、創新、再創新,別無其他良策。原因在於競爭者會模仿產品、銷售模式、通路以價格戰進入市場。而領導廠商,不能夠讓競爭者生存壯大,趁羽翼未豐之際就要讓競爭者無利可圖退出市場,而關鍵因素就是不斷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