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1年5月生活札記】
2021/06/05 10:39:32瀏覽266|回應0|推薦4

1「發燒在疫情下」

疫情下發燒有多“杯具”呢?

二個星期前,弟弟和疫情同時發燒,診所醫師見病情症狀VS爸媽職業,就同時開了感冒藥和轉診單做PCR,數天後燒沒退(悲)也沒收到簡訊(喜),惶惶然下只好再找另一診所,這次醫生診斷是EB病毒引起的扁桃腺炎,且燒太久可能有併發症所以建議到大醫院住院檢查。

在這非常時期要看門診,發燒病人都要先去急診做PCR(之前超過3天要重採),且等6-8小時檢驗報告才出的來。更哭笑不得的是,兒科規定未滿18歲,住院一定要有一位成年人陪,陪伴者也要PCR陰性才可以,所以媽媽也做了檢驗。折騰一天,弟弟總算住進醫院。這時再加“杯具”一則,為避免社區感染,媽媽不能回家(可是一天不見小花君如隔三秋啊……)。

住院數日,在細心的洪醫師診治下,弟弟總算退燒,也結束媽媽半個多月的煎熬。疫情延燒,大家一定要健康,因為平時的小病被COVID-19 拖延就會變成大麻煩!

2「生活過得美好」

或許個性善感使然,到哪個環境都要把生活過美、過好。

這次和弟弟一起住院,第一晚就自己重點清潔消毒單人病房,清潔感是我對環境的基本要求,這樣才不會住得躡手躡腳。另外,口罩、乾洗手是防疫金鐘罩,所以入院前就DIY芳香精油噴霧,除了當做乾洗手,也可以做成空間噴霧安撫情緒、紓壓放鬆和空間殺菌。接下來的幾天,弟弟除了線上學習、做功課,我們也帶了課外書來閱讀,他讀的是科幻小說《燦軍箴言》,我帶的是《貝加爾爾湖隱居札記》,這本書以日記形式記錄了作者席爾凡・戴松一個人在西伯利亞荒涼森林中住了六個月的隱居生活,書裡的這句話「在這裡,我見識了冬天和春天、幸福、絕望,乃至於平靜。」前言幾句就打出思想水漂激起無數漣漪。

病房日長,每天我都找一些讓自己愉悅的小事來進行,創造出屬於非常時期的生活。例如,醫院電視有音樂選台,我就對弟弟說,除了看電影,我們來辦個主題音樂會吧!心情小憂鬱,最適合聽莫札特,他的音樂帶來喜樂,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巴哈帶給我們上帝的話語,莫札特給我們上帝的歡笑,貝多芬帶給我們上帝的火燄,但上帝卻賜給我們音樂,讓我們可以不用言語也能向祂祈禱。」又或者,帶著淡淡遺世感看著窗外晨昏,喜愛藝術的我,透過“玻璃窗外望”這個畫面,會聯想到一些以窗戶為題材的繪畫創作,病房的鳥瞰角度和狹窄的灰階窗外景觀,則讓我浮生法國畫家愛德華維亞爾的《巴黎街道》的想像。又或者,把日常下午茶儀式搬進病房,簡單的掛耳咖啡和甜食就有療癒的效果,也像是和我前世情人扮家家酒下午茶。又或者,在帶點莫名悲傷的病房夜晚播放爵士樂swing,瞬間就找回生活情調。

心有意趣,病房生活還是可以有閑情。

3「感恩」

我們住院5天,因為病房和急診室同棟大樓,所以白天黑夜都聽到救護車的刺耳鳴笛。想著那些徘徊在生死邊緣的重症病患、措手不及的生離死別、孤獨死的無奈、在酷熱中穿著全套防護衣、暴露在染疫風險中的醫護人員,就覺得再阿雜的事都是種幸福,感恩的心油然而生。

4「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 」

去年,突如其來的COVID-19讓全世界失序,所以《牛津英語詞典》在選擇2020單一年度代表字時,認為2020年無法只用一個字簡潔概括,因此用「空前的一年」(an unprecedented year)來反映社會。2021年5月台灣疫情急速升溫,面對三級警戒的惶惶不安,每個人都要有安頓身心的儀式或紓解壓力方式,我「興趣的儀式」不少,且已隱微在日常,在非常時期就持續平常時期的習慣就好,但在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的生活禪機下,似乎更依賴晨間隨筆,一日之初,寫下今天要做的事來指引和架構一天生活,簡單的活在當下微行動,卻有船錨意象的安心力量。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921215&aid=16353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