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咖啡館》(1875-1876)
2021/02/02 20:46:20瀏覽1034|回應1|推薦6

看畫時,除了看畫的構圖、用色、筆觸、節奏,也習慣跳出畫框,從畫家的角度出發,因為跟隨畫家之眼,就會發現「眼前所見,要比你所知更多」的物外之趣。

例如前天隨手翻看竇加(Edgar Degas,1834-1917)的「咖啡館」(又名苦艾酒),簡簡單單的一幅畫,卻蘊含深意。先說說「咖啡館」這個主題,在這之前,繪畫體裁崇高典雅,不離宗教的意旨或神話的唯美,這個生活化場景我們現在看來平常,但在當時卻是前衛的題材。

咖啡館的興起,是因為咖啡的風行,但吸引人們的除了咖啡本身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討論和交流的空間,所以自19世紀以降,咖啡館成為新興的文化場域,聚集了許多藝術家、知識分子、文人作家,「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去咖啡館的路上」成為當時一種現代生活的象徵。在多元文化交流下,各種思想學說大放異彩,寫實、波西米亞、印象主義、巴黎畫派和存在主義,陸續在和平咖啡館、莫姆斯咖啡館、古布瓦咖啡館、新雅典人咖啡館、圓拱咖啡館以及花神咖啡館被醞釀出來。也因為咖啡館成為觀察人生百態的最佳場所,當時的莫內、竇加、路易吉洛瓦、勞特雷克及雷諾瓦等印象派畫家,都喜歡到咖啡館找尋創作題材,這些畫家靜靜坐在咖啡館裡,從各角度觀察人生百態,並畫下他們的觀察,而在這些畫家中,竇加以「新雅典人」(Nouvelle Athenes)為場景的「咖啡館」,可以說是對人性挖掘最深的一幅。

在經過18、19世紀兩次工業革命後,雖然城市快速發展,但繁榮都會下的人與人的關係卻也越來越冷漠,善於觀察的竇加,深入叩問繁華下的疏離落寞和城市邊緣者的掙扎求生、無力感。在這幅畫裡,竇加以苦艾酒(平民烈酒的代表)、這麼近又那麼遠的一對男女、亞蘭.安德蕾空洞的眼神、鏡子折射出的黑影、空盪盪的幾何桌子等陰暗氣氛,向世人揭曉19世紀工業革命後的產物 - 人際疏離。不勝噓唏的是,竇加觀察到的這個主題,從19世紀開始蔓延,經過20世紀,到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流行病。

竇加的構圖佈局,都是經過觀察、深思熟慮後再加以安排重組,在「咖啡館」這幅畫裡,吸引我的除了畫幅右上邊快被擠出畫框外的男女的神情外(女演員亞蘭.安德蕾和名雕刻家馬賽林.德布丹),追隨“竇加視角”也很有意思,畫中,從主角的側身角度能發覺竇加以左下角落為起點、視線往右上延展,畫面採斜線構圖,他並在斜線中間安排了塊面當轉折點,形成“S”或“之”字形,也利用桌子的斜線引導視線到右上的二個人。在傳統繪畫裡,人物多被安排在中心,但竇加卻把人物放在右上角,讓視覺因壓迫而產生緊張感,然後再藉由德布丹在畫布邊緣向外張望的負空間形塑出畫幅張力,而主體外移的安排,也拉開起點、終點的距離,營造空間感。

竇加年輕時曾受教於法國古典派大師安格爾弟子門下,畫風兼有傳統古典畫風(強調素描筆觸的表現)和印象主義畫風(平凡的人事物做為描繪對象),再加上受日本浮世繪、新興攝技術的影響,因此呈現在他筆下的畫作就常出現不尋常的視點、去中心化的構圖方式。

有意思的是,我彷彿在左下角看出某種意涵,竇加安排了傾斜的桌子造成歪斜的幾何空間,而桌上塞滿煙蒂的煙灰缸和看似隨意放置的報紙及桌上落款簽名,這些都讓人產生畫家就坐在畫幅旁的餘溫感覺,竇加雖然被裁切出畫面之外,但不在也在,他宛如是活在另外一個世界的觀察者,坐在一個永恆不變的位子上,觀畫者一旦注意到他的存在,就很難忽略畫家亦成畫中客的陰陽虛實結構,我感性地認為,竇加在畫裡活出了永恆的存在。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921215&aid=155930860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4 01:32
1900年左右,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庶民咖啡廳𥚃,有佛洛伊德、羅曼羅蘭、希特勒等人長日浸泡其間,平價的簡餐暖氣,也提供社交串連。
逸思巧妙,小品晶螢,您這格有趣起來了。🧑🏻‍🌾👨🏻‍🎤👩🏻‍🎤
寧(tsou921215) 於 2021-02-06 22:04 回覆:

說到古老咖啡館,最近看媒體報導,17201229日開業,吸引Oscar Monet Ernest Hemingway等大文豪和藝術文學巨擘成座上客的意大利花神咖啡館(Caffè Florian),才剛撐過300年,卻因疫情影響而面臨歇業危機,若真的歇業,真是令人深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