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西湖春感;作者: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淒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入?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注釋]
接葉巢鶯:樹葉茂密,葉片相接,鶯築巢於枝上。
堪憐:相當可憐。
平波卷絮:柳絮飄落湖面,被水波捲入水中。
斷橋:又名段家橋,在杭州西湖白沙堤東,裏湖和外湖之間。
西泠:橋名,又名西陵橋、西林橋,將裏湖外湖分開,爲遊冶繁盛去處。
[譯文] :
黃鶯巢居築在密葉間的樹枝上,柳絮兒輕輕地飄落在湖面。
夕陽西下日色昏黃已暗淡,斷橋處望見歸船徐徐搖槳返航。
還能有幾番春遊?賞花又要再等到明年。
春風且陪伴著薔薇留住吧!因爲等到薔薇開花時,春將逝去只留堪憐的春光景色。
更令人感覺悽楚不堪,掩隱在萬綠叢中的西泠橋畔,昔日是何等的熱鬧喧闐,如今卻只留下一抹荒寒悽涼的暮煙。
當年棲息在朱門大宅的燕子,如今已不知飛向何邊?
往日風景幽勝的去處,只見處處長滿苔蘚,荒草掩沒了亭台曲欄,就連那些閒逸的白鷗們,也因新愁而添白了頭髮。
我再也沒有心情,去重溫縱情歡樂的舊夢,只把自家的層層大門緊掩,喝點悶酒獨自閑眠。
請不要拉開窗簾,我怕看見到窗外那片片的飛花,更怕聽那杜鵑的不如歸去聲聲悲啼。
【作者】
張炎(西元1248—1314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杭州)人,元初曾北遊元都,失意南歸。晚年在浙江、蘇州一帶漫遊。張炎詞多抒故國覆亡之悲和自身零落之感,詞風承接周邦彥和姜夔,鄧牧稱他兼有二家之長而無其所短,尤以詠物詞名重當時。入元後詞風有所轉變,其所作“往往蒼涼激楚”。有詞集《山中白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