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易經卦序的納甲談日右行斗左旋1
2012/05/31 10:37:03瀏覽1418|回應0|推薦2

易經》以時間空間一樣,都以卦象之物質形式存在。

只是:「日右行舍二十八宿;斗左行建十二次。這樣簡潔的仰天觀察,《易經》儒家學者十位就有八位無法融通,學讀《易經》,若是沒有依據天文星象、日、月、行星運行的準則,也就會失去"時間、空間"的真實意義,反而落入了猜測、玄疑之學,那跟江湖術士或通靈神明指導的占卜之師也沒有多大差別。

懂得《易經》的專家大師們,的確多如過江之鯽,如果像當代博士級的學者著作注解《易經》,完全是按照古人留下來的天星資料,拿來再抄襲錄注一番,有如下列之附圖表上所舉例出來的錯誤,跟本就只是拿著易經》虛幌論述而不知所云。

《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星也。

北辰在斗內,斗有七星,居其位以運行四方,二十八宿周天經星布列其外。

仰天觀察方知天機。(北辰有位移之象,衆星拱之星也會變異的。)

〞右行舍二十八宿,仰天觀察就要費時一年或至少半載,

要觀察一個〝〞的〝月相納甲〞陰陽變化,這是天體運行的真實變易!

 

從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的《易經》卦序上看來,確實可以用〝納甲〞為卦序,考古學者編列的只是數序。

 

月相納甲〞不能因為古代術師拿來運用於煉丹方術的〝參同契及納甲占卜〞而抺滅了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實現象。

您若不相信〝月相納甲〞,那為何要相信學者〝以經解經〞的推論及學者自以為是的想當然?

觀察天文星象而知曉天地陰陽之變化,比起運用儒家學者自我創作的方法來理解,更為準確可靠!

 

易經》之注解書籍,汗牛充棟,多數學者作書注解《易經》,常常把十二次日躔二十八星宿的註解,抄用前朝古人留下來的曆法,也不曾仰觀天星來求取印證。直到現代的《易經》博士級學者在抄取古人留下來的易經圖象之時,有關於天文星象的左旋右旋,順向、逆向,研讀《易經》還是會有所困惑而不知所從?

懂得古天文之學者雖然知曆法,日躔星宮的觀念上也真還不知道有了〝歲差〞,是要做修正的。

 

古人以北極為天之至中,謂之〝〞,無星曜而有其位。

北極五星、勾陳六星都在紫微垣宮中北極辰,現代的極距,離勾陳一不到1°,北極五星自太子、帝、天樞星的位置所在,為自堯、舜以至唐、宋、元、明代,所用的北極星。

古天文以經星、二十八星宿及日、月、五行星隨著北斗七星運行,名為左旋

日、月在二十八星宿中有退行現象名右旋,並含有歲差。

在漢代以前不知有歲差,到了魏晉虞喜觀測天文現象,發現四時天星位置不符合古書之記載後才知有歲差,卻還不明真實原因。

 

晝夜之形成是地球右旋自轉所產生的,制定出曆法只有完全依靠著實地觀測天文現象,才可觀測知日、月是如何的右行舍二十八星宿,所以才稱「斗左旋,日右旋」。

 

一般研讀《易經》的儒家學者大都以地方靜止不動,乃才會發生了困惑,其實最大的觀念差別存在是採用地支的紀時方向,若然按照其方向,應該是與天星運行方向相同的,但是實際上卻是相反,這種情形實際困惑了研讀《易經》的儒家學者,凡是不懂天文的學者到現在依然十有八位《易經》學者,即使是博士級的,若沒有仰觀天文的觀測經驗,也不明瞭其中之緣故。

 

日右行,舍二十八宿;斗左行,建十二次。」,請參考如下圖表:

 

 

天文之左旋右旋,成為儒家學者在學習《易經》極重要的一個課題,如果不明瞭現代天文學及古人用視運動現象解釋,則將陷於困惑而不知所從。

 

帛書周易納甲談日右行斗左旋2 http://blog.udn.com/tsao144/6506046

 

 

「觀星望斗」:

《易經》應以「天文星象」爲淵源,洽詢:e-mail:tsao144@yahoo.com.tw

《易經》是文化五術之淵源「仰以觀於天文」 曹盛健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650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