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盤的二十八星宿要更換成北極星「勾陳一」-6昏旦中星
2024/05/14 12:02:37瀏覽494|回應0|推薦2

自有歷史以來,夏、商、周、春秋戰國以後的漢、唐、宋、元、明、清、民國,經歷四千多年來,受「歲差」影響到天星二十八宿」出現在「二十四山」的背景,其背景的「星宿度」,早就有了完全不同的位置。(例:如下圖表。)

勘輿所必備「勘輿羅盤」上的「天星盤線度」,考古上最基本的只有:

指針八卦二十四山二十八星宿(如下圖例:)。

勘輿觀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一個天池金針指向,最原始的羅盤全在「四象、八卦、二十四山、二十八星宿」,天星盤線度就會瞭然於胸。

★其它都是後續各家分岐的理論學派,百家爭鳴,各説各的論調,毫無一致性。

自古至今,羅盤的「天星盤線度」目前市面上所應用的有兩種過時的「星宿度」:「開禧度」及「時憲度」在混用,「天星」是唯一的天星體,當今現代「星宿度」卻只有是「北極星-勾陳一」。

所以歷代記錄著「冬至日躔」,「星宿度」已經從初度、宿23.55度、8.56度,現代日躔位移到了宿13度。因此,若知道一有錯誤,就得議改「時間、曆法」。羅盤刻著「二十八宿」的「星宿度」在配合天體運行上,「時間、曆法」必求符合天機之「歲差」現象。

何況,蔣大鴻釋示:「大道無多只爭那些子那些子、些子合得天機,週迴不好亦好;些子不合天機,週迴雖好皆無用矣。」。三元地理精華的「些子法」,更有必要知道「勘輿羅盤」的「天星盤線度」!(明末蔣大鴻的年代,應該是觀察到北極星「天樞」很遠離「天北極」了,而「勾陳一」漸漸在靠近「天北極」點。)

所謂觀星望斗是古時的冬至日躔觀察天星二十八宿,望向南斗

首先要懂得一個「天文星象」的觀察,而不是傳抄自現代天文常識的觀察「北極星」,也不是「望向北七星」,或是使用古傳統已過時的「北極星」及天星學理,變成玄學。

易經》天星學:應用在五術勘輿學,從「勘輿羅盤」最外圈記載之天星二十八宿」位置推步,羅盤天池金針之指向就可以分辨天星二十八宿的「北極星」。

自古以來都是要求具備「天地合」,以「勘輿羅盤」都要具備二十八宿的「星宿度」,這是基本天星「二十八宿」可以觀察及目測到在「二十四山」的天星背景,所以不能沒有。

「勘輿羅盤」經過了千百年,再用「歲差」來推步「二十八宿」天極的「北極星」,當代的天機就可以符合當代的天文星象,這樣的勘輿風水就是很科學。

使用「勘輿羅盤」就是《易經》的運用在「天地乾坤」之間,從「兩儀、四象」中,觀察天星二十八宿」出現在「二十四山」的背景及位置,所以勘輿學家才能藉由天星二十八宿」的運行現況,用日躔星宿度」為背景而論及到「二十四山」的「」,這就是「勘輿風水」的學理

地球子午中軸線上的指向「立極點」,因「歲差」已隨時間而位移天星「二十八宿」。

古載記錄也證實,三千年來,代表「立極點」的「北極星」已經變動了三次,也就是說,「勘輿羅盤」在一周年這「日月十二合」的日躔星宿度」有改變之外,「星宿度」也早就影響到勘輿學家常談「長生」、「帝旺」、「墓庫」所代表的「三合局」。

依據《易經》:「仰以觀於天文」,「勘輿羅盤」首先就需要觀察「天地彌六合」的天星背景,從這個基點就是取用「二分二至」及於「二十四山都可以目測到的背景-天星「二十八宿」

例:「星宿度」就是「天地彌六合」的背景,尤其「羅盤盤線度」的「子午卯酉」、「丑未辰戌」、「寅申巳亥」十字交點的「星宿度」也會跟著位移。

談到現代的天文常識或是宇宙觀的「太陽系運行」,而古傳的「七政、四餘」而不曾發覺天星「二十八宿」的背景己經變動了,也就不能算是真實的天星學。由此可證,勘輿大師的著作若完全傳抄天文常識,只抄襲自己想要的天星理論根本就不能算是「觀星望斗」,天文常識又不能符合古天文描述,自古相傳的勘輿著作也就不是什麼真實天星學,更何況還參雜什麼「洛書」的「貪狼九星」偽天星學?

一、是「勘輿、星占」大師使用羅盤,尚未能擺脫「北極星」固定不變動的信條!

二、是「勘輿、星占」大師要有認知,日躔「二十八宿」己經隨著「歲差」而改變了「二十四山天星背景-「星宿度

「勘輿、星占」也就無法找到「命數」與「天文星象」之符合「天人合一」的關係。

 

觀星望斗」:「晝參日晷,夜考極星,陰晦觀指南針」。

《易經》天道示形,天文星象為淵源,洽詢 e-mail:tsao144@gmail.com 曹盛健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18060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