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28 19:58:35瀏覽703|回應0|推薦2 | |
《易經》繫辭:「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繫辭:「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就是「晝參日晷,夜考極星,陰晦觀指南針」。 《易經》之淵源是來自於「天文星象」,絕對不是五行術數所談論的〈河圖洛書〉之數。 勘輿大師自己可以用簡單的「捨棄法」來求證,若不再談論後續才出現的〈河圖洛書〉之數,可想而知,沒了〈河圖洛書〉之數,《易經》依然存在著「陰陽之道」。 《易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淺顯簡單的陰陽消息,並不是很深遂又繁雜。 《易經》繫辭上傳第十二章:「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古人所見乾坤、天地,白晝最大的天體是太陽,【離】為象。 古人所見乾坤、天地,夜晚最大的天體是月亮,【坎】為象。 一、《易經》:「仰以觀於天文」,就是要懂的觀察「天文星象」。 「天文星象」是人類所見唯一不可能改變的真實相,是治曆者藉以定歲時,是勘輿者藉以正地理,是航海者藉以辨方位。 【兩儀、四象】;人在地球上,仰面觀天所見到的「陰陽、消息」,白天過了又是夜暗,夜暗過了又是白天,週而復始,晝夜運轉無止境,利用太陽來定向是遠古時代就使用的了。「兩儀」的日出、日落,從觀察到的天星二十八宿做為日躔星宿度,能提供人類一個客觀的標準。 古人以為日行黃道有三道:北至東井去極近,南至牽牛去極遠,東至角,西至婁去極中,東道、南道、北道為三也。這是漢代記述留下來的古天文,時下五行術數的學者都運用在勘輿地理及人事命理。 數千、百年來的「北極星」己知異動有三, 同時的「四象」變化如下: 1.日躔在極南至牽牛為冬至,今巳在「尾」宿。 2.日躔在極北至東井為夏至,今巳在「參」宿。 3.4.日躔在南、北極中,卯東角、酉西婁則為秋分、春分,今已在「翼宿、室宿」。 ★「立極點」是存在「勘輿羅盤」指向「北極星」,羅盤盤面上有三顆「北極星」的問題存在!(1.開禧度-帝星、2.時憲度-天樞、3.現代-勾陳一。) 從「勘輿羅盤」的二十八宿「星宿度」可以測知的「北極星」,「虛危中間一線」是「開禧度-帝星」,「時憲度」的是「天樞」,有這兩種「星宿度」放在市面上提供流通及使用,歷經千百年來,「勘輿羅盤」這兩種「星宿盤線度」也都過時了。 ★「勘輿羅盤」都只能用現代所指的「北極星-勾陳一」,就被勘輿大師遺忘了嗎? 已知有「古傳秘訣」只能適用當時的「北極星」:1.開禧度-帝星、2.時憲度-天樞, 「立極點」卻混用在「勘輿羅盤」指向現代北極星「3.現代-勾陳一」,積非成是。 「天道示形」的「二十八宿」: 勘輿是可以用目視來仰天觀察到存在「二十四山」的背景 。
看著「勘輿羅盤」的「二十八宿」,天星雖遠,還是可見(如上圖示),但是要有「歲差」的解惑。「歲差」:有自行之度,恆星若非積年久測不易察覺。(71.6年立極點向西移1度) 勘輿者使用羅盤,想當然也運用到了「星宿盤線度」,二十八宿大多憑著心虛、理虧來行事,就沒能用「仰以觀於天文」,多半都不會自知「天星背景」的存在,而只有用猜測度,也只能從事於《易經》另一途踁:「俯以察於地理」,採用〈河圖、洛書〉之數,才出現後續「隨義相從」 談論勘輿之理。 二、《易經》:「俯以察於地理」,以地平面上使用的「勘輿羅盤」。 採用有「二十四山」方位,是由八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八卦中的四卦組成,每一方位各有十五度,若是方位再分析的多一些,例如:64卦位(384爻)、360度。 太陽在「二十四山」方位有時刻上的變化,以此目標來定勘輿的方向,必須要找出太陽的規律來。其實「七政」東行是隨天星「二十八宿」全轉,而相與之方位不變,是用天星「二十八宿」就可以來確認日、月、五行星的「二十四山」方位的到山、到向。因此,「勘輿羅盤」都必要刻有星宿「盤線度」,以月令在「二十四山」的日躔,就可以找到太陽到到宮、到山,這也就是勘輿命理「天地彌六合」的最基本法則。 找到「太陽」的方位,也是中國古天文「七政」的「星占之術」,就可以推步出「太陰」及「五行星」,而「二十四山」要對應的就是「勘輿羅盤」盤上最外圈二十八宿的星宿「盤線度」,「二十八星宿」在於古人是用來當做「量天尺」。 「勘輿羅盤」是勘輿大師手邊重要的測量儀器工具,可惜,真正懂得二十八宿「星宿盤線度」的五術學者少有,因為懂得仰頭觀察「天文星象」的人,大都因為所述及「科學」理論,大多會排除「玄學」的星占術,五術勘輿各門、各派的秘旨訣竅,皆是「隨義相從」,五花雜陳,若昧於「天文星象」就沒有真實性、唯一性、統一性。 (星宿盤線度:預測是只能服從實測,預測不可改變實測。) 「觀星望斗」:「晝參日晷,夜考極星,陰晦觀指南針」。 《易經》天道示形,天文星象為淵源,洽詢e-mail:tsao144@gmail.com 曹盛健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