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盤〉的磁針在地面上實繫於以「天星盤線度」
2023/08/12 11:37:44瀏覽633|回應0|推薦0

〈羅盤〉的磁針在地面上實繫於以「天星盤線度」為中心,用「北極星」在天,而實通於地宮中極,天地相息,兼之則通,偏之則失。

因此,若然我們要找出「正北」的方向,就不能只依靠羅盤「地磁」的磁極方向,而要藉著天上「天北極」的「北極星」星體位置如幫助了。

〈羅盤〉的「地理之磁北極雖不動,但適準於天星之天北極,自古就存在,就是有必要用以「天星盤線度」存在於〈羅盤〉上的「天地合一」。這是不分那門派,若取用二十八宿之「天星盤線度」應用於地理風水的用法,是要〈羅盤〉的「中宮立極」基本用法,要合乎於現代天文星象的「北極星」!

我們可以不會使用天星,但不能廢掉。

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天北極的正北」會異動位移,稱做「歲差圈」,「北極星」會以「天北極正北」做旋轉的。

「正北」是要追溯旋轉的「北極星」,而3,000多年以來位移的「北極星」,是被更換過三次,總共有「開禧度」、「時憲度」、「勾陳一」(現代)。

 

3,000年前(周朝)就在「天北極」旁極距6.5度,旋轉的天星叫「星」,擷取當北極星。2000年前(漢朝),「星」的極距在8.3度。

宋寧宗開禧四年(西元1208)頒布實施的「開禧曆」是使用了「星」

766年前,唐代實測不到「星」,距離「天北極」不動點已經很遙遠,選了不太明亮的「天樞」當北極星,極距是5度,被四顆輔星包圍著,稱「四輔抱極」。

是在清順治二年(西元1645年)頒佈時憲度」是使用了「天樞」,當時數百年後的極距,必定超過有5度以上。

漢代以前的北極星「星」極距為8.3度,唐、宋代的北極星「天樞」的極距仍有5度以上,現代的北極星「勾陳一極距只有0.9度,到了公元2105年是極距最接近約27分。

清末改使用西曆推步,北極星改用「勾陳一」,已知「天北極」的極距是比「帝星天樞」少了許多,現代北極星的「勾陳一」,極距差距甚小,已經沒很大的誤差。

據說,明末、清初蔣大鴻會觀察「北極星」的變化,所以三針都採用正針的主要因素。

〈羅盤〉只要推步修正「二十八宿」的天星盤線度後,現在一般都只用「正針」卽可使用,要知道羅盤三盤的基本架構,這的確都是和「天星運行」的規律有關係的

●   參考檔案資料:邱國光 中央氣象站

氣象學報第三十七卷第三期(80年9月)中國二十八宿對應2000年分點圖考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17974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