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2 15:57:06瀏覽2889|回應0|推薦2 | |
筆者記得以前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就讀博士班時,感覺壓力最大的還不是應付大小考試和撰寫英文論文,反而是上台面對 其實在美國求學過程中要用英語表達意見想法的機會還真不少,除了上台做報告之外,還有許多課堂上的提問(asking questions)、回答問題(answer questions)、討論(discussion),以及專題討論(seminar)、論壇(forum)、研討會議(conference)等場合都需以口語與美 美國許多大學體察到外國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表達學術內容的困難,也會提供學術口語溝通(academic oral communication)的課程,主要在教導學生如何在學術環境中做好溝通的工作。所謂學術環境包括課堂、工作坊、研討會、座談會和演講場合等,而溝通的工作就包括口語報告、分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s)、學術辯論(academic debates)和演講等。主要是將自己在學術上的所思所得或研究內容有效地透過口語表達方式讓學術社群中的同儕理解,並可相互評論和交換彼此的心得。 當我知道德州大學有開設一門課叫「學術溝通的文化(Culture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馬上就選修,從中也獲益不少。修完課後不但在課堂上更有信心加入發言的行列,博士論文口試(oral defense)順利過關,而且在學術會議上也較能自如使用英語報告和討論研究成果。之後回到台灣的國立交通大學任教,因教學上的需要將重心放在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的研究和教導上,也出版了一系列《英文研究論文寫作》的專書。另外,我也教授一門「學術溝通英文」(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基本上就遵循我在德州大學上課的模式,還蠻受到學生的歡迎。只是當時國內開設類似課程的大專院幾乎絕無僅有,大多數學校都把英語教學定位在所謂實用性的課程,致力於教授日常生活用語。 不過近幾來台灣的高等教育力求發展,各大學不僅要求教授和研究生勤於撰寫研究論文,也鼓勵師生多多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用英語發表論文,增進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同時國內也有愈來愈多的學校開設全英語的課程,老師在課堂要用英語教授專業學科內容,學生也免不了被要求使用英語討論 這些現象都說明了台灣的大學也應該要開始注重學生使用學術英語口語溝通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修過英文課的同學就能用英語表達學術的內容和自己的見解,畢竟學術口說英語和一般生活英語還是有所區別,如果能針對學術英語的特質加以訓練或提醒,想必更能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早日達到正確傳達研究所得、流暢提出見解的目標。而未來才有信心到國外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與國際學者互動交流。 國內目前市面上有關英文口語報告的書籍雖然不少,但大多是針對商業簡報或一般演說的情境,而應用在學術場合的英文口語溝通書籍則是幾近闕如。我們可以找到少數幾本由國外進口的教科書,但這些書並不是針對台灣的學生而編寫,因而無法完全解決台灣學生在學術口語報告上的困難,當然也難以符合需求。有鑑於此,筆者不自量力,以個人有限的學識和經驗,發願編撰一本以台灣學習英文者為本位的學術英文口語報告專書,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嘗試,本書終於在揮汗如雨的溽夏中完成。期間要感謝國立台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的洪銘鴻和林京蕙同學協助整理資料,也希望這本書能為有志於國際學術會議場合嶄露頭角的台灣學子略盡綿薄之力。 這本書設定的主要讀者是國內大專院校和準備出國留學的碩博士研究生,他們很多人並非主修英文系所,但卻常被要求要用英語發表研究成果才能畢業拿到學位,造成很大的壓力。但用英語發表論文是與國際學術社群接軌的必備技能,再辛苦也應該用心去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另外,很多大學生在學校也開始學習使用英語作簡報,這本書也能提供許多英語發音的要訣、報告的基本架構和實用的英語句型,亦頗值得參考。 最後,筆者不忘呼籲國內大專的英語課程應該多多重視學術英文(academic English/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的教學發展,生活化的英語教學固然重要,但總不能讓大學生四年學習英文下來還停留在如何與外國人打招呼聊是非(how to make small talk)、或到處吃喝玩樂的淺浮層次。現在電腦線上的學習資源這麼豐富,學習英文的雜誌書籍充斥市面,筆者常質疑這些生活性的英語難道大學生不能自學(self-learning)嗎?其實大學一般英文教材都只是高中單字文法的延伸,甚至內容還更簡單,為何一定到大學的課堂上由老師花那麼多的時間來教這些東西呢?至少以菁英大學裡的學生程度和能力按理是可以應付自如的,他們缺乏的只是自我成長的動機和主動學習的態度。如果把這些時間資源轉而投注在學術英文的課程上,讓學生學習使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專業學養、邏輯思維、乃至於人生理念等,或進一步讓英語與專業學科內容結合(content-based instruction),開設科技英文、財經英文、醫護英文等課程,應有助學生深化其學術專業領域的知識內容,學習英語也比較能學以致用而產生較實質的意義。以台灣社會的語言環境和生活需求而言,除非要時常出國,否則日常生活英語其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重要;但若是論及要使學生的英語能力符合學術研究和專業職場的需求,以期提升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學術和專業英語才是值得我們努力和發展的方向。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