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TEDxNTHU 演講:人生的逍遙遊 (一)
2023/10/21 19:29:57瀏覽747|回應0|推薦7

我在讀哲學研究所時,很喜歡莊子《逍遙遊》中有個一條魚變成大鵬鳥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條住在北海的魚,它的名字叫作鯤(也就是我國第一艘國造潛艦命名為「海鯤號」的由來)。鯤每天在海中悠游應該很愜意。但是有一天它突然決定不想當魚了,它竟然就變化成為一隻鳥,而且還是隻大鵬鳥。但是魚為什麼要變成鵬鳥呢?作自己不是很舒服嗎?為什麼要變成違反它本性的物種呢?這是因為它想遷移到遙遠南方的天池。

這是一場漫長艱辛的旅程,身為一條魚是到不了的,只能蛻變成大鵬鳥,揮動它巨大的翅膀。莊子說它「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也就是說它努力地飛,翅膀像從天上垂下來的雲一樣長;莊子又說它的起飛過程「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而大鵬鳥起飛時兩翼拍水就達三千里之遙,然後憑借風力升空,直上九萬里的高空。我每次讀到這裡整個人都會挺直腰桿,好像要跟大鵬鳥一起飛上高空,可以想見莊子文字的雄渾氣魄而且極具感染力。 

表面上這條魚變成大鵬鳥,要飛到遠得不能再遠的地方,應該是非常辛苦的歷程,可是莊子卻把它稱作「逍遙遊」。「逍遙」有悠然自得、不受約束的意思,而「遊」是活動,因此逍遙遊是指一種適心任性、自由自在的活動。 

我們也可以把這趟大鵬鳥遷移的旅程引喻為人生,就算路途漫長遙遠、外在的環境惡劣困難,但為了一個遠方的夢想,還是要勇敢上路。而且更重要的我們的心態要保持逍遙自在,才能走得長遠愉快。因此我理想中的人生過程就是一場逍遙遊。而我目前的人生雖還沒有達到逍遙自在的境界,最多只是偶爾逍遙法外一下。不過我覺得還是可以分享一些人生經驗,不妨就總結三條比較宏觀的原則如下: 

1. 不要只作自己,更要開創自己

現在很多人喊著要作自己,要忠實於自己的本性或個性,不要勉強自己作不喜歡的事情,這樣才是忠於自我。但你真的相信你的個性和能力是天生註定的嗎?你知道自己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人嗎? 

我提出不要做自己的意思是不要太早給自己下定義或設限,你也可以認為自己的潛能是不可預知的,是會動態改變,需要去探索,由你來開創的。這種論述有心理學的依據,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提出人們具備的兩種心態,一種是相信人的資質天賦是無法改變的,稱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另外一種則是相信自己透過努力訓練和累積經驗可以一直改變,叫作「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換句話說,如果你只想做自己,固守自己的邊界和認知框架,那你可能是抱持「定型心態」,也就是莊子筆下的那條魚。而具備「成長心態」的人,則認為你沒有既定預設的本質,你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人,生命具備什麼樣的意義,都是由自己透過選擇和行動來創造的,就像是魚變成大鵬鳥的過程。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升學主義的壓抑讓我極為反感,也對生命的意義感到茫然。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有幅畫作的標題《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哪裡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這種扣問人生存在的終極問題常會讓我思考很久,當然我也找不到答案,我只知道以我的個性和興趣無法就讀理工和法商科系,但究竟想讀什麼,自己也無定見。不知為何就考上哲學系,還繼續讀完哲學研究所。直到驪歌高唱,準備踏入社會之際才猛然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台灣的社會並不需要哲學人才。當年找工作的管道是看報紙的求職欄,但我每天翻遍所有報紙從來沒看過有任何職缺是要徵聘哲學系所的畢業生。倒是某日走在街上看到路旁有一小攤,招牌上斗大幾字寫著「哲學算命」,也許這才是大眾對於所謂哲學的想像和需求吧。這種不被社會需要的悲涼感受非外人所能體會。

無奈之餘只好放棄過去六年所學,跨越到英語教學的領域。我之所以選擇英語教學,並不是因為我的英語特別好,只是因就讀哲研所的課餘期間,我在母親任園長的幼稚園裡教英語。可能是我教得太好了,下課後常有小朋友圍繞著我談心事,要離開時還會有小朋友抱著我的大腿喊:「老師,不要走。」總是讓我心中暖暖地離去。而我心想既然小朋友這麼喜歡上我的課,想必我的英語能力還不錯,也許適合去當英語老師,不過後來才發現這是嚴重的錯覺。 

我退伍後就去美國攻讀英語教學,自我感覺良好的英文能力馬上破功,一口台式英文在美國課堂上鬧出不少笑話。但我是想當英文老師的人,只能比別人付出加倍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終於取得第二個碩士學位回台。本來想找個中學教書,沒想到自己不是英文系出身的背景,也沒修過台灣的教育學分,四處應徵教職都遭拒。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只好北漂到台北,從一個英文新聞雜誌社的助理開始做起。待遇雖然微薄,但處理的是台灣新聞的口筆譯工作,開啟了我對翻譯的興趣,之後再輾轉任職於不同電視台和報社擔任譯者,算是一次成功的跨域。 

當年在知名報系做新聞編譯的薪資福利都還不錯,但我的夢想就是想當老師,對我而言這是最有意義的工作:學校付錢請我讀書、和同學分享知識、跟著學生一起成長,還有寒暑假也不錯。有天在報紙上看到中部某專科學校的應用外語系有教職缺,這次我因為有翻譯實務經驗的加持,終於如願以償進入校園任教,這又是一次人生的跨域轉向。 

由於此職位得來不易,我也就格外珍惜,在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和學生的相處更似如魚得水。但我想當老師的夢想雖然成真,人生的考驗卻不會停下腳步。當時的專科學校為求升格科大,經常威脅利誘講師繼續深造,許多老師選擇能拖就拖,只有危機意識較重的我選擇再次赴美攻讀博士學位。這樣的決定被我的同事形容「非常勇敢」,因為我已不再年輕,卻要放棄好不容易找到的教職、還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但最後是否能取得學位還是未定之天。但我此時只想測試一下自己的極限,因為我逐漸體驗到人生愈想安穩舒適,生命卻只會加諸你更多的挑戰。不如具備成長心態,對自己的人生不要加以設限,格局胸襟自然就會變大,碰到各種困頓煩惱,反而可以安然接受和面對。 

( 知識學習語言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1799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