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翻譯研究的信度與效度(2)
2014/07/14 00:09:24瀏覽12055|回應0|推薦6

        廖    柏   森

    效度是指研究結果達到其所宣稱探討主題或研究目的之程度。在效度的分類上,如同信度一樣也有內外之別。內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是指對研究結果解釋上的合理性,例如因果關係之建立過程是否合乎邏輯的推演。而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則指研究結果由樣本外推至母群體的程度。舉例來說,某研究者執行一個實驗證明了中譯英練習可增進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那他必須說明其結果確實是來自於實驗的處理(treatment)與變項的控制,而非由於其它變項的干擾或隨機產生的結果,這樣就達到內在效度的要求。另外,該研究者若能進一步闡明其結果的應用範圍並不僅止於研究樣本所處的情境,而是可以擴大推論至樣本所源自的母群體,就符合外在效度的要求。

 

    再從研究或評量工具的角度,效度可定義為該工具能夠測量所欲測量行為或特質的程度,還可細分為以下數類:

1.    內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 指研究工具內容的代表性,例如翻譯期末考試卷題目要符合整學期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命題範圍。如果把這些命題範圍視為母群體,那試卷題目就應是從母群體中所抽取均衡而有代表性的樣本,才算達到內容效度。

2.    效標關聯效度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通常是在設計一全新的研究工具時,研究者會尋求已具有高效度的另一份工具作為效標,再檢視兩者的相關性以建立效標關聯效度。此效度又可分為兩種,一是同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指兩工具同時對研究對象施測後,計算兩者得分的相關係數,愈高則代表效度愈高;二是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指兩工具施測相差一段時間,如相關係數相當高,即可宣稱某工具可高度預測另一工具的結果。

3.    構念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國內也有學者譯為建構效度,容易讓人顧名思義,誤把建構當動詞,以為是建構研究工具時的效度。但其實construct是名詞,指一種無法直接觀察、理論性的抽象概念,而構念效度就是看研究工具能反映或解釋該構念的程度。例如翻譯能力就是個構念,理論上由語言能力、知識結構和翻譯策略能力所組成。若研究者在編製翻譯能力的問卷題目時,就需力求如實反映這些能力特質,以提高構念效度。

4.    表面效度 (face validity): 指研究工具能讓受測者感覺該工具是有效的程度,這雖然是種主觀的感受,但符合受測者對於研究的背景經驗,可提高其作答的意願。

 

    總言之,信度是研究結果或工具的一致性,效度則是反映其正確性,兩者都是研究的重要指標。不過信度與效度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對等的,事實上研究的效度比信度更重要。一項具有高信度的研究不一定具有高效度,例如期末學生對於教師教學的評鑑問卷分數可能一致性地都很高,具有相當高的信度,但其原因可能是學生不願讓教師難堪,而不能正確反映學生對於教學品質的評價。相對地,一項具有高效度的研究,同時必須具備高信度;或者說要提高效度,需先具有高信度。信度與效度的關係可歸結為:「信度低,效度一定低;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效度高,信度一定高」(葉重新,2004)。

等待(等等)

( 知識學習語言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1504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