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1 22:14:43瀏覽18130|回應0|推薦9 | |
廖 柏 森 在討論研究的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前,首先要建立幾個觀念。第一,信度和效度是種程度性的描述,我們可以透過論證或統計來說明某個研究的信效度很高或很低,但不能說它沒有信效度。第二,撰寫研究論文時要充份提供研究信效度的數據或理據,證明你的研究是可信和有效的,不能留待讀者自行來判斷。第三,在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或是研究結果所需達到的信效度類別會有不同的意涵,寫論文時需說明信效度的種類。以下就信效度的各種類型分別說明之。 信度是指研究結果的一致性(consistency)、穩定性(stability)或複製性(replicability),可分為內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和外在信度(external reliability)。內在信度是指某一研究在資料收集、分析或詮釋上的一致性程度,而外在信度是指複製前人研究所得結果的類似程度。舉例而言,研究者為學生的翻譯錯誤型態作編碼後,他請助理針對相同的翻譯錯誤型態再作一次編碼,接著將兩次編碼結果作比較,如果一致性很高,就可宣稱其內在信度很高。而後來如果有另一位研究者複製這個學生翻譯錯誤型態的研究,編碼也得到與之前研究類似的結果,即達到外在信度。換句話說,內在信度是指在同一個研究中的一致性,而外在信度是兩個不同研究間的一致性。 另外從研究工具或評量測驗的角度來看,信度還可分為: 1. 重測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 指使用同一研究工具(如問卷)或評量工具(如測驗卷)針對相同研究對象,在不同時間施測兩次,再計算這兩次施測結果的相關性(correlation),相關係數愈高表示該工具的重測信度愈高。但其缺點在於如果兩次施測時間過於接近(如兩週以內),受測者可能受練習效應(practice effect)或憑藉記憶來填答,導致重測信度偏高;而且重複施測兩次,對於研究者和受測者都是一種負擔。 2. 複本信度 (alternate-forms reliability): 使用同一份研究工具讓受測者做兩次,容易產生練習效應或記憶效應,改善的方法是採用兩份不同但相容(複本)的工具,實施上可以同一時間做兩份或隔一段時間分別做兩份,再計算這兩份工具的相關係數。但其缺點仍在於施測兩份工具,研究者和受測者還是得耗費較多心力物力及時間。 3. 折半信度 (split-half reliability): 只需用一份工具執行一次,施測後把這份工具分割成對等的兩半(如以奇數題與偶數題來區分),再計算這兩半所得結果的相關係數。但因計算折半信度的題目數量減半,往往會低估工具的信度,不過優點是可節省研究的時間和資源。 4. 評分者信度 (scorer reliability): 適用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主觀性評量,例如口譯比賽或筆譯證照考試的評分等,就要以評分者給分的一致性來計算信度。此種信度因評分者的人數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兩位以上評分人針對同一份譯文給出分數,再計算這些分數的一致性,稱為評分者間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第二種是只有一位評分人,針對同樣譯文在不同時間評分兩次以上,之後再計算這些分數的一致性,稱為評分者內信度(intra-rater reliability)。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