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設計轉角的科技邂逅:從Technology到Dechnology
2013/12/08 08:59:23瀏覽40|回應0|推薦0
設計轉角的科技邂逅:從Technology到Dechnology
過去,常有人問到底什麼才是台灣設計?我們本土的設計與國外設計的區隔差異點為何?答案其實很清楚。首先,台灣在地的多元文化及人文特色必定是核心要素與基礎;另外,如何善用我們豐沛的科技能量,透過設計師的巧思與轉譯,與產業共同開發具市場價值的商品與服務...
【文字.圖片提供/楊振甫】

姪子小時候曾含著眼淚對我說:「姑丈!我才不要去柑仔店(雜貨店),我最討厭吃柑仔(橘子)了!」一轉眼,現在他已經是國小五年級的排球校隊成員,並且在今年初擁有人生第一支智慧型手機。而一支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他珍藏已久的怪獸卡移居深宮別院,也讓原本爭奪電視遙控器的家庭戰爭頓時落幕,更使家中原先就勢力堅強的低頭族成員增添一名新血。

觸控螢幕技術的成熟,搭配網路及社群平台的興起與應用,著實改變了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及行為模式。過去,人與人強調實體的連結,一起上餐廳吃飯、一起逛街血拼;但你現在到咖啡館觀察,許多年輕人約出來也沒什麼對話,反倒是各個都專注在自己手上的小螢幕,就連要跟對面的朋友說一句話,也都寧願透過通訊軟體進行。看來荒誕,但這就是科技(Technology)對生活型態的影響力,也正是我們現在的行為樣貌。

義大利著名學者羅貝托.維甘曾在2003年總結出創新的三股力量,分別是技術推力、市場拉力、設計創新;並且特別指出,以「設計與技術」所交會出的「技術領會」,最有機會成為突破性創新的來源,也將成為競爭者難以跨越的進入門檻。事實上,如此強調設計師善用科技的論點,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廣泛提出。

1907年,擔任全球最大電器商── 德國電器公司(AEG)──總設計師的彼得.貝倫斯就曾疾呼:「究竟我們何時才能夠將這個時代偉大的科技成就,以成熟、高尚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此外,現代設計教育機構先驅包浩斯創辦人兼校長華特.葛羅培斯,在1926年3月出版的《德紹包浩斯──包浩斯的生產原則》書中也談到:「唯有與先進技術、各種不同的新素材、以及新的建築方法保持接觸,創意人才能將物品與歷史的關係建立起來,從而發展一種新的設計態度。」例如,設計史上的經典椅之一──瓦希里椅,就是首創以鍍鎘彎曲的鋼管搭配皮革所設計出來,雖然就當時傳統工藝的角度來看十分怪異,但在歷史的光譜上卻留下無可取代的地位。

而這樣的想法,回到過去一直有科技島之稱的台灣,我們究竟有何獨特優勢及資源?或如同甫接下宏碁第三波轉型舵手的施振榮先生所期望的另一個境界──人文科技島,我們是否有機會在設計遇上科技的過程與交互作用中,拉開嶄新的微笑曲線?

自2009 年開始,經濟部技術處結合台灣在地豐沛的設計力,陸續與工研院等八個研發法人機構的技術力(Technology)合作,共同推動「科技美學設計加值計畫」(Dechnology)。過程中一方面透過挑選研發機構內的前瞻技術項目,讓設計師可以有機會與技術團隊互動,透過創意讓技術得以找到新的創新應用;另一方面,也讓設計師及產業端共同找到創新機會點後,回頭媒合研發機構之技術及商品化資源。三年多下來,已有超過三百位設計師相繼投入,獲得iF國際設計獎達16件,並有多項商品已陸續開始在市面上販售。

舉例來說,近期社會大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間接帶起一股自行在家烹煮的趨勢,「歐姆加熱式烹調機」便孕育而生。電阻加熱技術是利用交流電之電流通過食品,利用食品本身不良導體之特性(電阻)產生熱能,特別針對遇熱凝固食材(如蘿蔔糕、碗粿、魚板等),可大幅降低80%的烹煮時間,在10月份剛落幕的「飛利浦2013產品創新論壇」中榮獲創新大獎。

再者,在現代人的家庭生活氣氛營造中,光與綠色植栽乃是重要元素之一。「導光膜燈具」透過光源可隨著微奈米級薄膜改變角度的原理,還能隨使用者需求改變光線方向、強弱,甚至DIY編織出自己喜歡的造型燈罩。而在情境照明營造之下,更可以選購3D立體織法的「自然家布花園」,該技術因其強韌的結構,過去廣泛應用在山坡地的擋土牆上,而設計師利用其技術原理,打破傳統只有平面空間才能種植的限制,可將植栽依照顧客需求以不同大小掛置各式空間內。

最後,回報辛苦一整年的媽媽,或作為明年初即將到來的情人節禮物參考,以下商品是最佳首選。常做指甲美容的女性,指甲容易損傷,加上工作關係指甲易變得乾燥、失去光澤。「指甲美容修護敷膜」即運用細菌纖維素(NATA;簡單來說就是食品添加物常用的椰果),設計製作長2~3分的管狀指模,加入保養皮膚及指甲的成分,提高指甲的保濕保水能力。此外,針對皮膚保養及修復需求,透過導光薄膜可正向入光的LED成功結合光療及面膜兩種元素,開發出具光面膜概念的「魅光膜」,今年母親節推出時曾引起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過去,常有人問到底什麼才是台灣設計?我們本土的設計與國外設計的區隔差異點為何?答案其實很清楚。首先,台灣在地的多元文化及人文特色必定是核心要素與基礎;另外,如何善用我們豐沛的科技能量,透過設計師的巧思與轉譯,與產業共同開發具市場價值的商品與服務,將會是打造未來生活創新及提升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就如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瑞克.布倫喬爾森在《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一書中提到:「在創新的路上,與其與科技競爭,不如透過科技提升競爭力;科技無法主導我們的命運,但我們的態度決定一切。」

【完整內容請見《ShoppingDesign設計採買誌》2013.12月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9815014